“中國銀行業已經從大體統的單一銀行體系,逐步發展成為多元化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體系。”交通銀行董事長彭純6月15日于“2018陸家嘴論壇” 特設的交通銀行創立110周年專場發表演講,從一個銀行經營管理者的角度,概括了中國銀行業40年來取得的矚目成就。
彭純表示,這40年是中國銀行業不斷探索、不斷革新,順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銀行業這40年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主要為:
第一個階段,1978-1985年,形成了以人民銀行為核心,四大專業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體系。
第二階段,1986-2002年,股份制商業銀行陸續成立,國家專業銀行轉型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
第三階段,2003-2013年,國有大行先后股改上市,銀行業規模、盈利和資本實力持續快速增長。
第四階段,2014年至今,銀行業進入改革發展新階段。
在彭純看來,這40年是中國銀行業體系格局多元化、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的過程。中國銀行業已經從大體統的單一銀行體系,逐步發展成為多元化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體系。
“一是經營效率好,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后人民幣達到170萬億人民幣;二是資產質量,2017年末銀行機構的不良率為1.74%。三是資本實力強,去年末銀行業資本充足率達到13.6%,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11.3%,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10.75%;四是全球排名領先,在中國銀行家雜志2017年度全球一千家大銀行有126家中資銀行上榜,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發展質量和速度位于世界前列。 ” 彭純列舉了一系列數據,說明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實力日趨強大。
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探索,中國銀行業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今年恰逢交通銀行創立110周年,彭純表示:“交通銀行是近代中國銀行業發展一個縮影。作為唯一一家總部在上海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交通銀行服務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認為,交通銀行有過綜合試驗的實踐,有110年歷史的沉淀。他建議,應該在新形勢下,繼續讓交通銀行進行金融試點,采取并購或者是收購,吸收一些非銀行金融公司,到一定程度下改為交通銀行控股集團,為將來大銀行實行更大范圍的綜合經營進行探索,減少了風險,減少了曲折。
彭純表示,銀行業將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貢獻力量,期待中國銀行業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