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在上海保監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專門介紹了“上海擴大開放100條”中涉及保險業對外開放的8條具體內容。其中,上海兩家外資保險經紀公司擴大經營范圍享受“國民待遇”、上海建設國際保險中心的五大支柱業務深入推進成為此次保險業開放的亮點。
在此次涉及保險業的8條開放舉措中,3條涉及外資保險中介機構的對外開放,5條涉及對外資保險業務的對外開放。
在保險中介機構對外開放方面,根據2018年4月27日中國銀保監會公布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的通知》,明確擴大外資保險經紀機構經營范圍。上海保監局按照“快事快辦”原則,啟動綠色通道,針對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提出的變更經營范圍申請提供了一站式審核服務。
上海保監局副局長王曉東在接受采訪中表示,“在文件印發的當日,2018年4月27日,上海保監局正式為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辦理《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換證手續,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獲準擴展經營范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后續在5月9日完成了怡和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申請擴大經營范圍的審核工作并為其換發許可證。”
此外,在保險專業代理機構和保險公估對外開放方面,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日印發的《中國銀保監會關于允許境外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的通知》和《中國銀保監會關于允許境外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公估業務的通知》,上海保監局也承諾爭取在銀保監會統一部署下,做好外資保險專業代理和外資保險公估對外開放政策率先在上海落地的準備。
在具體保險業務方面,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的五大支柱業務——區域再保險中心、航運保險中心、資金運用中心、上海保險交易所、離岸保險業務成為對外開放的重點。
區域性再保險中心建設相關工作在上海自貿區建設國家戰略大背景下,從2014年就開始啟動,經過4年多的積極推進,已經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再保險市場產業鏈。上海保交所開發建設了國際再保險平臺,可以實現再保險分出機構、分入機構、經紀機構多方參與的電子化再保險交易。《上海區域性再保險中心建設總體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
航運保險中心建設在過去5年實現了航運保險機構與業務在上海集聚。全國11家航運保險營運中心均在上海,促進航運保險集中管理與集約經營。成功實施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改革,促進了航運保險產品的開發與引進,目前累計在用注冊條款超過3000個,超過注冊制實施前5年已備案航運保險條款總和。
在提升上海在國際航運保險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方面,上海保監局則表示,將支持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加入全球最大航運保險組織——國際海上保險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rine Insurance,簡稱IUMI),正在向中國銀保監會積極申請,支持在上海舉辦IUMI亞洲年會。
作為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的第三個支柱,上海保險業在資金運用中心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相當成效。截止目前,共有7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注冊在上海,雖然數量僅占全國1/3,但是合計受托管理資產規模6.42萬億,占全國保險資管公司受托管理資產總規模的51%。
此外,上海保監局還表示,進一步支持保交所發揮行業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平臺的功能定位,通過創新和發展“一帶一路”再保險業務,持續豐富交易內涵,積極引領保險交易生態變革,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離岸保險方面,積極爭取上海發展離岸保險業務的政策支持,在優化環境、創新驅動、市場合作等方面推動離岸保險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