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主辦、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與全球商會網聯合主辦、林肯中國提供活動官方指定用車的“2018界面新消費論壇”在杭州柏悅酒店盛大舉行。
SAP副總裁Shailendra Kumar及SAP大中華區數字化創新與商務分析總經理徐哲在論壇中接受了界面記者的采訪。在智能化時代,智能手機、人工智能技術、社交媒體平臺及平臺上的各種數據,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更精準地洞察消費者的喜好,并針對洞察推出符合每個人需求的定制化產品。但智能化同時也帶來了各種挑戰——數據隱私泄露與數據造假問題層出不窮,瞬息萬變的消費品行業也要求企業擁有更快的應對與調整能力。
對此SAP副總裁Shailendra Kumar提出了智慧企業的概念。如今的消費主力軍Z世代(1990年中期至2000年出生的群體),他們擁有高達五億美元的消費支配能力,不吝于在社交網絡中分享自己的日常與個人信息,同時也要求企業通過搜集并計算這些數據,從而更懂他們。智慧企業該做的便是通過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了解每個消費者的偏好,更好地與Z時代進行交互。
而在中國市場,消費品企業與顧客的關系正在發生改變。無論是大型零售商還是渠道商商,都有可能直接與終端用戶進行互動交流,這要求企業提供更快捷、敏捷的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對市場的動態反應是如今的生存之道。
SAP正試圖為企業提供這樣的智能解決方案。SAP大中華區數字化創新與商務分析總經理徐哲舉了一個例子:如今鞋服定制化需求增多,一些大型鞋服企業想利用自己的供應鏈和生產制造體系對小的群體進行個性化定制。SAP便與客戶一起開發出3D打印技術,通過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針對客戶做有個性的定制化的生產,同時背后也依托著大型的機器生產線。
以下為采訪內容實錄:
記者:Z時代(1990年中期至2000年出生的群體)與千禧一代(1980年后出生的群體)的特征分別是什么?
Shailendra Kumar:Z世代和千禧一代很不同,他們有五個屏幕,甚至是五個觸屏同時在使用,不管是手機端還是電腦端的。Z世代整體的消費能力高達五億美元,而這個數字在逐年增長。而千禧一代使用的屏幕會少一點,在三個左右。
同時,千禧一代很積極,因為他們成長與一個科技巨變的環境中,當他們的成長環境更加有挑戰性,會主動地想要去做一些事情。而Z世代很現實,因為他們從小就是在很多科技中成長的,一直接觸科技。在Z世代買一個東西之前,會看很多評價反饋,同時,他們也要求更高的平等性和透明度。
記者:數據造假以及大數據隱私問題,是人工智能世代為普遍討論的問題。您認為作為平臺、品牌本身和解決方案提供方,都要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
Shailendra Kumar:我覺得科技公司最后處理的還是數字,而不是具體的地址或者其他個人信息。保護大數據隱私的根本是匿名,匿名的數據能解決很多數據和隱私問題。平臺們在做的是,讓這些數據只是數字,而不是具體到個人隱私的內容,從而保護人們的隱私。
事實上,對于Z世代和很多人來說,其實上社交媒體就是在暴露自己,就是把自己暴露給世界。如果你在社交媒體,你其實是在表現你的觀點,從而平臺們更懂你。Z世代希望公司們了解他們在社交媒體說了什么,從而為自己提供更好的服務。
舉個例子,我住在澳大利亞,我和家人一起出去度假,但是汽車在半路拋錨了,這本是一個不好的體驗。但假如在出行之前,我的孩子們在用社交媒體,她們在社交媒體中透露過自己要去度假,這個信息就會出現在社交媒體中。我的汽車公司能夠拾取這樣的社交媒體信息——他們知道我的個人信息、買了什么車、上一次對車的保養、車的狀況等等,他們可能會提前預估到我的車會出現故障,便會給我發來警告,讓我在出行前必須去檢查汽車。這就是一個不錯的體驗,即使我因為汽車檢查拖延了假期,但至少能夠讓我對度假的預期是圓滿的。這要求一個高度安全的、精確的、不會泄露個人信息的平臺。
記者: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的消費品行業?
徐哲: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想說說我個人感受到的消費品企業的變化:
第一,是消費品企業與顧客的關系正在發生改變。消費品行業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涵蓋食品、飲 料、家居和個人護理、耐用消費品、時尚和農業經濟等。過去,零售商是消費品企業的主要客源。但現在,依托全球化市場和電子商務,很 多消費品企業可以直接將產品賣給最終消費者。 未來與終端客戶的良好互動,也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可能是消費品企業的優先考慮的部分。整個消費品行業的發展,從過去大消費者行業,最終用戶,實體店零售商,或者是到中間渠道商,現在越來越多渠道。對于客戶來說,大的零售商可以直接最終用戶,跟最終用戶的互動越來越多,最終用戶的反饋也會越來越多。所以說針對于最終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和要求提供一些相應的服務,一些更快捷、敏捷的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光是產品的問題,還有服務,所以說動態對市場的反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企業生存之道。
第二, 消費品行業受到越來越嚴密的管控,尤 其是醫療衛生和個人護理方面的消費品,產品安全的重要性在中國市場不言而喻。這一塊如果做的不好,其實對于企業和消費者來說是非常大的傷害。
第三, 消費品企業越來越受到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影響,比如國際貿易的變化,全球人口的減緩,資源價格的波動,消費者忠誠度的降低,等等。這對公司的決策和轉型都有非常關鍵的影響。簡而言之,消費品企業,可以說是現代商業中最復雜的端到端的商業業態之一。
所以說,從整個的消費品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鏈條而且變得越來越復雜,在每個環節當中,都要求企業有一個迅速反應、預判、洞察的能力,來迅速的調整自己的戰略,來適應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
記者:您剛剛提到市非常有多的產業鏈條,那如何把它們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它們之間產生溝通,關聯更緊密?
徐哲:我負責的部門叫數字化創新與商務分析,我們是SAP智慧企業架構中的一環,我們主要提供新的智能技術,包括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物聯網、區塊鏈等等,我們的目標是將智慧帶入到企業的每一個商業環節中,實現業務流程的智能化,產品和服務的敏捷性,商業決策的可靠性。
針對一些鞋服企業,很多的定制化需求,現在有很多小型作坊。但是有些大企業也想利用自己的供應鏈和生產制造體系,做到對小的群體的個性化定制。SAP跟我們的一些客戶做了3D打印的技術,通過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可以針對客戶做有個性的定制化的生產,盡管背后是大型的生產線生產,但是也可以提供給高端客戶定制化生產。
一個運動服裝品牌,用我們的數據分析平臺,包括商業智能決策平臺,來幫助它管理整個生產運營,包括業務經營決策。這樣的話從原來的業務經營決策,縮短到每個月實施決策的時間點。這樣的話,整個市場反應會變得更快、更敏感。
剛才提到另外一個很重要就是食品安全,這個不得不提,SAP和一個合作方合作,做的是追蹤追訴,是一個智能冷鏈環節的追蹤環節。這樣可以保證整個環節當中,從產品出去到最終用戶到手,整個環節是安全可靠的。包括整個過程當中,任何一個節點,其實都可以追訴。
我們在整個的從技術上也好,生產業務流程上也好,可以幫助用戶去做的。總結的話,是能夠幫助客戶提供好的商業洞察,快速反應、提升品質,還能響應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