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穎君
編輯 | 宋燁珺
鉅派投資又惹上了大麻煩。
這家財富管理機構的多只洲實系列私募基金出現逾期無法兌付情況。界面新聞翻閱幾只產品的宣介材料及基金合同發現,上述私募基金投資標的均為中鐵中基供應鏈旗下項目公司,既包括以應收賬款為抵押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也包括股權投資類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遍在9%-12%左右,且擔保方均為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及其關聯企業。
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是何方神圣?
一、融資方背后到底是誰?
據悉,洲實資產管理的“洲實并購基金2號”2018年5月便逾期,直到今年6月其余產品全面爆雷。
天眼查信息顯示,基金管理人上海洲實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洲實”)由鉅洲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檀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于2014年共同成立,基金經理為岑鵬。鉅洲資產為鉅派旗下資產管理公司,曾任鉅派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的姚偉示目前仍擔任洲實資產監事,不過公開資料顯示,姚偉示已于2017年年中從鉅派離職。
洲實資產官網目前已無法打開。推介材料顯示,洲實資產定位于成為中國優質資產管理與投資者,核心業務包括直接投資、供應鏈金融、結構融資、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受托管理資金超過10億人民幣。
上述逾期產品(“2號”)融資方中鐵中基(青島)供應鏈100%控股股東為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岑鵬是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總經理。在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官方公眾號發布的企業新聞中,岑鵬亦以公司總經理的身份出席內部活動。

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成立于2015年,當前注冊資本2億元,法人代表為孟晨。穿透多層股權后實際控制人為農村教育發展中心,注冊資本30萬元,法人代表閻志明,旗下公司多達上百家。界面新聞記者發現,2018年該機構曾因“不按照登記事項開展活動、年度報告內容與事實不符等行為”被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處罰。
“農村教育發展中心旗下很多公司應該只是掛靠關系,很多企業因此打著國企的旗號,這種操作很常見”。一名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興業證券分析師曾在一份研報中總結道,假國企往往股權結構十分復雜,層級眾多,穿透后大股東多為成立較早的非主流事業單位。

相關推介材料顯示,洲實曾將擔保兼融資方母公司中鐵中基供應鏈作為“國企”進行宣傳。但在后期的投后會議中,洲實又承認該公司為民企。

岑鵬是否為融資方實際控制人?在12月12日洲實召開的投資人線上會議中,岑鵬回應投資人質疑時一再強調“自己只是作為洲實管理人派駐董事的身份任職于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并不存在利益輸送的情況”。
事實果真如此嗎?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岑鵬與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法人孟晨有多重交集。天眼查信息顯示,岑鵬為天宸盛泰(北京)金融有限公司法人,該公司成立于2013年,而孟晨則為天宸盛泰董事長。此外,孟晨還曾在岑鵬作為法人的輝騰金控(現用名輝騰產業)擔任高管。
更令人生疑的是,早在今年8月份,岑鵬代表洲實召開投資人線上會議時曾表示,正在準備相關材料起訴融資方,但遲遲未見行動。
投資人提供的一份法律咨詢解答函顯示,投資人提問,洲實方面為何還不起訴融資方?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阮萬錦律師表示:“融資方的實際控制人是岑鵬,所以不要指望岑鵬自己起訴自己。”
界面新聞記者獲悉,早在今年7月份,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便已人去樓空。記者于12月13日來到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辦公點金長安大廈C座31層,辦公區域有幾名員工在閑聊、打游戲。他們稱:“老板岑鵬已經幾個月沒有出現了。”
公司前臺已無人看管

公司管理層已不見蹤影

二、存疑的底層資產與多個通道
岑鵬還是洲實資產的股東方之一檀實資本的法人兼董事總經理。公開資料顯示,檀實資本于2012年4月設立,旗下管理金融資產規模超過200億元,非金融資產管理規模超過60億元。
中基協信息顯示,檀實資本此前曾發行多只中鐵供應鏈系列基金。其中,檀實-中鐵供應鏈私募投資基金延期清算,六期為提前清算,二期、三期、四期、五期均已正常清算,基金最后更新時間均為2018年12月3日。檀實中鐵供應鏈七期是唯一存續的以檀實通道發行的基金,該基金成立于2017年12月21日,備案時間為2018年1月30日。
界面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檀實-中鐵供應鏈私募投資基金宣介材料顯示,該基金與洲實發行的中鐵供應鏈基金融資方恰巧一致,底層標的均為中鐵中基(青島)供應鏈商業承兌匯票的收益權。在檀實供應鏈系列基金大多已經清盤情況下,洲實供應鏈系列卻出現多只基金違約,且兩者為同一投資項目。

“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管理人換了個通道滾動發行,試圖通過借新還舊來掩蓋風險?!?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前期這些清盤的檀實供應鏈基金還有應收賬款質押的備查文件。然而,當前這些應收賬款登記均已過期,且沒有后續更新的質押信息。以尚在運作的檀實中鐵供應鏈七期為例,其底層資產的應收賬款質押在今年三月下旬便已到期。

界面新聞記者查看應收賬款合同還發現,這當中還存在著明顯關聯交易行為。一份總價9576萬的購銷合同顯示,供方為中鐵中基(青島)供應鏈,而需方為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這種自買自賣的模式與承興控股(2662.HK)應收賬款融資方式如出一轍。
此外,部分洲實供應鏈系列基金自始至終均無相應的應收質押登記風控備查信息。界面新聞記者發現,目前在中登網唯一能查到的是光大銀行青島香港東路支行發放給中鐵中基(青島)供應鏈的應收質押貸款。
中基協信息顯示,洲實資產、檀實資本均于2019年11月8日被上海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且洲實資產目前已處于異常經營狀態。
天眼查信息還顯示,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旗下7500萬元股權已遭司法凍結。

事實上,除了洲實、檀實以外,岑鵬還在旗下的輝騰金控銷售相關私募基金產品,但輝騰金控并未在中基協備案,也無私募基金銷售資質。
多位在輝騰金控平臺購買產品的投資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出事后,岑鵬讓投資人簽續投方案,到期3個月后,每個月按334比例兌付,但是二次違約了,續投方案沒有實現。后來對方又提出了三個兌付方案,第一是股權收益權,第二是現金按季度兌付,時間都是5年,現金方案首期0.5%,第三是中鐵中基實業項目經營回款,如果投資人不認可,那就一直解釋說明,直到認可為止,誰先簽誰先拿錢。
鉅派方面則對投資人表示,目前已基本完成對底層材料的梳理,并與底層項目方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王總進行溝通,但其對相關資金業務、融資業務等情況不知情。鉅派還表示,將敦促訴訟事宜繼續推進,進一步約談底層項目方。
“盡管資金投向略有不同,但十余只產品項目方均為關聯企業,所有項目標的同時逾期,背后可能存在發售假標、資金池運作的情況。”一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他表示,在同一私募經理管理多只私募基金的情況下,這些基金很難做到監管要求的相互獨立,現實情況往往是,在‘一拖多’的掩護下,基金管理人有了更多騰挪和資本運作空間。
三、鉅派風控之殤
目前看,鉅派似乎也遭遇了供應鏈金融騙局。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基金管理人洲實的股東之一,此事件暴露鉅派風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界面新聞記者實地探訪洲實資產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金穗大廈的辦公地址發現,有幾名后臺人員在辦公,但均表示無法聯系到岑鵬。值得注意的是,金穗大廈也曾是鉅派投資辦公地點。
鉅派到底幫岑鵬發了多少只產品,無法兌付的金額總計有多少,目前界面新聞記者暫時無法獲得確切數字。據悉,除了洲實發行的幾只產品外,鉅洲資產管理的樽享海外專項基金底層標的亦包括中鐵中基(青島)供應鏈集團及關聯企業,該基金規模為2.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樽享海外專項基金此前投資方向為聯想IPO,但因投資失利導致本金虧損50%。隨后鉅派方面與投資人溝通,提出將投資方向變更為與并購基金2號投資標的一致,并承諾120%保底收益,由檀實資本作擔保。為證明擔保方的實力,鉅派方面表示:“檀實本身是中鐵物流旗下的投資平臺,也是與鉅派有過多次合作的專業管理機構,鉅洲還與檀實成立過合資公司洲實。”
相關路演音頻顯示,鉅派方面宣稱該產品項目方具有國企背景,并由國企擔保。
鉅派旗下易居資本高級副總裁、項目負責人楊楊在回復投資人質疑時承認銷售人員曾將項目方宣傳為國企一事,但她辯稱:“無論如何,鉅派方面都是獲得管理人授權后才說的?!?/p>
2019年8月7日,最高院發布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征求意見稿)》(簡稱《會議紀要》)明確規定,賣方機構在推介、銷售產品過程中未能按照上述文件所規定的標準完全履行適當性義務,導致投資者損失的,將承擔締約過失的賠償責任。
“鉅派作為洲實的股東,已構成關聯關系,同時銷售產品是鉅派員工進行的,無論是作為產品銷售方還是管理人股東都應對投資標的進行真實、客觀性的審查。對于存在虛假宣傳而給投資人造成損失的,管理人及銷售機構應對投資人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睆V信君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侯榆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事實上,洲實資產成立以來歷經多次股權變更。巧合的是,在洲實并購基金逾期后,2018年7月,鉅洲資產便從洲實股東中退出,似乎意欲撇清關系。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鉅洲退出可能是為了后續能合規備案?!澳壳叭珖?萬多家私募基金,但穿透實際控制人后就2000多家。所以私募后續會要求每一個實際控制人只有一個單一類型的私募牌照,以避免借新還舊,相互接盤的事情。鉅派退出主要是為了不被協會看出是同一家,這樣可以名正言順的相互接盤,否則后期備案可能不會被通過,這樣就違約了。”
“從合規角度看,只要產品合規備案,操作流程沒有違規,這樣的產品發行沒問題。但是這種項目通過簡單盡調就能看出很問題,我相信他們不會不知道,所以這個是道德問題。最終實際是一種割高凈值客戶韭菜,丟失的是客戶信任,對行業長期發展也是一種傷害?!币幻截敻粰C構高管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經歷了承興事件的諾亞財富,下了狠心要全面清盤非標業務。而彼時傳出鉅派亦曾代銷過承興的應收賬款抵押類產品,但所幸相關基金已于存續期內清算,從而躲過一劫。
盡管如此,創始人出走鉅派近日被傳失聯、理財產品違約事件集中爆發、曾投資的P2P平臺逾期、投資的長江鉅派被舉報利益輸送、國資流失等11宗罪,鉅派投資可謂麻煩不斷。
財務數據亦顯示,鉅派的日子并不好過。11月25日,鉅派投資(NYSE:JP)發布第三季度及2019前三季度業績,凈收入、凈利潤等核心財務數據同比均下滑,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由盈轉虧,虧損額達1.35億。
截止發稿,鉅派方面尚未對界面新聞記者的提問做出回應。
(界面新聞實習記者崔秋陽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