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歐洲產業城是青白江區依托成都國際鐵路港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的政策優勢,利用中歐班列的通道資源,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打造臨港產業聚集高地,助推青白江“陸海聯運樞紐·國際化青白江”建設和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2017年9月歐洲產業城獲批成立,規劃總面積近40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市東北部,青白江區東南部,以“臨港智造、供應鏈管理服務”為主導產業,著力打造適歐適鐵“兩頭在外”的進出口加工貿易產業集聚區,2019年4月正式納入《成都66個產業功能區名錄》,同年12月獲批為四川省特色產業基地。

歐洲產業城是東部新區、淮州新城、龍泉汽車城等產業新城的地理幾何中心,距成都東三環路18公里,距成都國際鐵路港、自由貿易試驗區僅9公里,距成都國際雙流機場40公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50公里,成南高速、成巴高速、成都二繞(成都六環路)在歐洲產業城形成鉆石圍合,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國際鐵路網路密布,交通體系完善、區位優勢明顯。
“白紙畫圖、平地立城”以來,產業城一面按照市委關于產業功能區“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三大關鍵詞和秉持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若干新型城市社區的系列要求,充分借鑒國內外標桿園區的規劃設計理念和場景營造手法,以產業發展和人力資源全生命周期為邏輯起點,結合落地項目和產業人群需求,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于2019年6月全面完成總規、控規等城建和產業規劃編制工作。

歐洲產業城先后啟動總投資82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總長度37公里的25條道路和污水處理廠等9項公建配套。目前,歐城路、港城大道等31公里18條骨干道路建成通車,自來水加壓站、天然氣門站、消防站等6項公建配套建成投用,基本形成產業承載能力;并加快建設52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目前41萬平方米生產廠房和4.28萬平方米的鄰里中心和人才公寓已交付使用,累計簽約協議總投資近210億元項目42個(外資11個,投資達55億元),康佳電子、埃爾法等15個項目已投產,金泰能、美國源醫等16個項目正在或即將進場裝修。
成功聚集康佳智造、華鼎國聯等總投資近570億元的重大項目15個,其中6類500強高能級企業7家,外資企業6家,外資總投資近20億美元,另有大唐高鴻、新松機器人等重點再談項目18個,投資額達400億元。目前華鼎國聯、冶興潤達項目已建成投產,中國巨石已點火投產,浙江天馬、香港天宇等6個項目正加快建設,康佳制造、遠洋大數據等6個項目正做開工前期準備。

產業城遵循“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的工作要求,籌建了“小歐政務e站”服務分中心,并出臺了《營商環境十條準則》《蓉歐智能制造產業園(標準化廠房)使用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不斷完善政策服務體系。同時設置企業服務中心,打造“管家小歐”服務品牌,推進智慧園區的建設,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水平。
產業城一面按照“精筑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的營城理念,分析類型人群需求,科學確定建筑尺度,合理布局高端資源配套。先后簽約了四川師范大學(青白江校區)、四川對外開放大學等高教資源,并加快推動歐洲產業城三甲醫院、人才公寓前期工作的建設,持續提升城市發展承載能級和片區綜合價值,推進“人城境業”協調發展。

產業城同時按照市委“創新提能年”的戰略部署,依托產業鏈構建創新鏈的思維,在北片區確定4.8平方公里核心區,并在核心區內以蓉歐智谷大樓為主體,涵蓋東山公園、榿木河綠道、人才公寓、鄰里中心、中小試車間等空間場所和留白區域,構建形成“1+N”近20萬平方米的高品質科創空間,圍繞智能制造競爭優勢、比較優勢和能級優勢,推進更多的創新創造資源在歐洲產業城集聚集成發展。
歐洲產業城始終堅持適鐵適歐產業高地、宜業宜居公園城市的總體定位,突出主導產業集聚發展,打造核心區及高品質科創空間,積極構建適歐適鐵“兩頭在外”產業生態圈,力爭到2025年,建成一座25平方公里擁有12萬人口工業產值1000億元的生態優美、形態適宜、產城融合、城鄉一體、集約高效的毗河以南現代產業新城,著力把歐洲產業城建設成為中國西部智能電器(家電)出口基地和全國知名的智能制造進出口基地,為青白江建設“陸海聯運樞紐、國際化青白江”和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貢獻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