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成都堅持以產業功能區建設為載體,堅定推動“產城人”向“人城產”轉變,加快各類要素的高效聚集,全面提升城市面向未來的持久競爭優勢。
2016年11月,成都市郫都區撤縣設區,2017年納入成都“11+2”中心城區管理。撤縣設區4年,郫都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按照產業生態圈的理念和產業功能區方式,組織經濟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夯實產業支撐,實現產業生態圈創新鏈速度和質量“雙翼齊飛”。從區域視角看,郫都區產業經濟發展和公園城市建設取得的變化,背后反映的是城市發展質量效益和產業能級優勢的顯著提升,宜業宜居品質優勢更為凸顯。

轉型發展
打造主導產業持久競爭“新優勢”
2017年,成都提出打造66個產業功能區。郫都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一個新型城市社區”的理念,將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相結合,重塑產業形態,規劃建設64平方公里的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67平方公里的成都現代工業港、57平方公里的成都川菜產業園、29平方公里的成都影視城4個市級產業功能區和鄉村振興博覽園、天府藝博園、清水河時尚文化等10個區級產業功能區。構建起以“一芯一屏+5G通訊”、氫能裝備、食品飲料等為主導的產業鏈創新鏈,全力推動產業功能區帶動城市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郫都區以前一直在用大而全的概念發展工業,現如今產業更聚焦、更清晰了。”一位郫都老工業人說,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郫都工業發展按下“快進鍵”。
目前,已吸引曠視科技、住友化學、上海昕東等“一芯一屏”龍頭企業入駐,成都現代工業港培育壯大上市企業32家,聚集各類企業738家。成都川菜產業園引進培育新希望、楊國福等規模以上食品企業47家,聚集豆瓣、川菜加工等各類項目112個,微生物研究院等技術平臺16個。成都影視城聚集索尼、喜馬拉雅等項目90余個。菁蓉湖科創商務區、智慧科技城等高品質科創空間加快打造,一座產業興旺之城正在崛起。

能級提升
加快培育高端產業“新引擎”
初冬時節,郫都綠意融融。走進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所到之處,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企業生產線有序運轉,無不彰顯著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和新作為。
“我們的空氣消毒機是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指定空氣消毒產品,產品覆蓋國內99%的醫院市場。”今年上半年,老肯醫療工業總產值2.35億元,增幅136.6%。老肯醫療生產研發中心總監羅紅英說,整合先進的互聯網智能云端技術,可為各類領域提供空氣凈化消毒整體解決方案。
在郫都,加快制造業轉型發展已經從思想理念落到具體行動。航發機器人公司研發的重型全向車填補國內多項空白,護航“大國重器”;國內首批5G智能移動核酸檢測車在蜀都客車成功下線,單車日檢測能力可達2萬人;天路通公司設計的新能源智能商混車引領全球新能源重卡產業變革。

重啟“恢復鍵”,政府和企業都深切體會到產業生態圈的穩定性和產業鏈配套同城化,是企業有效應對各種不確定性風險的關鍵環節。然而,郫都早已意識到這一點。近幾年,郫都大力推進本地供應鏈“同城化”,打造“半小時”配套圈,圍繞京東方、華為等賦能型龍頭企業,重點招引和培育配套企業37家,龍頭企業本地配套率快速提升到25%。
作為“川菜之魂”的郫縣豆瓣,也始終保持較快發展態勢,以661億元的品牌價值蟬聯加工食品類地理標志產品全國第一。工業化菜品、罐式發酵、數字化生產技術等的進入,推動產品標準化、企業智能化,產能和效益聚力提升。
順勢而為才能乘勢而進。聚焦區域內氫能重點單位11家,郫都區大力構建制氫、加氫、燃料電池、氫能應用等產業生態圈。氫燃料客車P09公交線率先示范運營,郫都代表成都市作為四川省氫能運用示范區之一,享有“綠色氫都”之美譽。
“加快新舊動能轉化,是郫都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說,聚焦高端產業打造,這里發展勢頭強勁。
功能復合
奏響人城境業和諧共融“最強音”
雨后的菁蓉湖科創商務區,水霧氤氳,樹木郁郁蔥蔥,飛鳥掠過天空,湖中魚鴨嬉戲,觀雪山愛好者也架著“長槍短炮”蹲守,整個區域靈動而富有生機。誰能想到,這里曾是一片雜草叢生的空地。
“湖的南岸是聚集蘇試試驗、銀河磁體等多個重點科創企業的新經濟產業園;而湖的西岸,則是電子信息功能區的未來空間……”成都現代工業港管委會主任景碩表示,建設菁蓉湖科創商務區是使命所在,也是人民所期,更是發展所需。“打造菁蓉湖科創商務區,就是要在創新引領力和生態競爭力等方面進一步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賦能。”
菁蓉湖中央商務服務區占地面積約733畝,總投資約41.9億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菁蓉湖、會議中心、國際學校、國際五星級標準品牌酒店、創客商業時尚街區等。
高標準規劃打造菁蓉湖科創商務區只是郫都濃墨重彩奏響人城境業和諧共融“最強音”的一筆。近年來,郫都區在“配套的主角”這條道路上狠踩“油門”,力爭85%的產業配套和85%的生活需求在產業功能區內解決。“3+3+N”高品質商圈時尚華麗綻放,現代化圖書館、體育中心、國際酒店、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為幸福生活助力加碼。334公里綠道、135個城市公園及小游園連點成線,高品質生活消費場景匠心呈現。

“城市田園與高品質科創空間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在這里我感到宜居、閑適、舒心。”來郫都創業的周蓉直言,安逸郫都的創新基因和創業氛圍讓創業者不再迷茫。
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郫都正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奮斗在這座城市的人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服務提質
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三電一體設計、運營成本低、適應復雜工況……10月28日,四川天路通公司研發的首批8臺新能源商混車正式交付,將助力成都市在高技術門檻的新能源商混車領域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政府扶持企業,企業助力政府,才能在短短3個月研制成功。”四川天路通公司副總經理陳秀川坦言,產品研制成功離不開政府對企業的幫助。“從全方位政策支持、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到企業專員服務措施上,我們都能有深刻體會。特別是圍繞穩鏈強鏈補鏈,政府做了大量工作。”
對郫都而言,企業是產業功能區發展的主體。服務好發展主體,就是保長期發展能力。近年來,郫都區委、區政府制定了《成都市郫都區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出臺了《關于支持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鼓勵工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工業穩增長提能級促發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政策供給體系,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堅強的支撐和保障。還首創“企業開辦8小時辦結”,企業和群眾辦事“僅跑一次”。
今年上半年,全區21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31.6億元,增長3.2%。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等企業在危機中顯示了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其中,中工電氣、飯掃光等29戶企業產值增長50%以上;瑞研光、優普超純等28戶企業產值增長25%以上。
“經過三年多實踐,全區產業功能區建設共識基本形成、思路更加清晰、要素加速聚集、產業生態逐步優化。”郫都區區委書記楊東升說,郫都將繼續在人才、金融、產業鏈配套、優質服務等方面優化資源要素配置,降低企業發展成本,推動科技創新與主導產業有機結合,努力培育更多新增長極和新動力源,為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