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就是把傳統的電話機、傳呼機、照相機、醫學測量等功能進行高度集成,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產品和生活方式。”在25日的專題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姜麗萍搶到了話筒,她的提案與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有關,她建議重視集成創新。
姜麗萍解釋,集成創新可以分解成集成加創新,目的是在尋求要素的最佳配合和優化組合當中起到1+1>2的效果。
她又以大飛機為例,大飛機正是通過集成創新的方式制造的,其技術復雜程度和科技含量以及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遠非手機可比。“可以想像,大飛機試驗得成功一定會帶來國內整個產業鏈的繁榮。”
她指出,集成創新要求企業根據關鍵技術和市場需求兩個環節,將已有的各種技術、產品、工藝流程進行集成,生產出符合社會需求的產品。上海交大、同濟、復旦等高校,每年拿到的科技專利比較多,但上海的科技大企業不多。究其原因,她認為并不是上海缺乏創新的環境和政策,事實上,每年政府給予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項目數量和經費數量也在全國前列。在她看來,主要問題在于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一個只重創新不重集成,一個只重集成不重創新,沒有進行很好的整合,能直接為社會經濟做貢獻的集成創新型企業沒有做大做強。
而C919大型客機注重集成,自主進行了飛機設計和制造工藝設計,有效實施了中國特色的項目管理,研制出一款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
同時,大飛機項目還承載著拉動國內飛機原材料、系統構建和設備的技術突破和工程化應用,逐步進行配套和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為國家技術進步和發展作出貢獻。
但是,姜麗萍指出,被商飛集團確定為合格供應商的企業有146家,其中原材料供應商45家,國內僅20家;精品制造供應商22家,國內17家;動力系統全部為國外供應商。在制造設備方面,商飛采購的高價值設備當中輔材零件全部為國外的設備,五條自動化裝備生產線也全部來自國外。
“如果缺少同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制造能力的國內企業支撐,大飛機在供應鏈上會面臨很大的戰略風險,所以在大飛機配套核心技術、零部件制造以及設備集成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此,她認為在上海建設科技中心的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和加以規劃,建議“十三五”期間上海圍繞大型民用飛機制造,對符合材料及零部件生產、機載系統、信息系統軟件的需求,為大型飛機培育一、二級供應商以及原材料設備的供應商,形成專業分工明確、行業特色明顯、輻射帶動效應大,打破國際壟斷的產業鏈。
她提了幾條針對集成創新的具體建議:一是企業牽頭梳理一批具有市場前景的集成創新技術和產品,政府不僅設立專項基金,更重要是設立持續性的專項基金,與企業共同承擔創新風險,增強企業創新的主動性。二是圍繞國家科技專項,梳理上下游產業鏈,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孵化、引進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三是創新產學研用的形式,對設備軟件首臺套的應用企業給予一定的資助,解決企業不愿意使用原型設備和軟件的問題,不斷完善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