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7日的上海市政協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陳群代表民盟上海市委發言。他指出,去年10月,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這是國家層面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
當前,上海正在積極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基礎,就是擁有一批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就好比硅谷周邊擁有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加州理工等一批名校一樣。因此“兩個一流”建設不僅是上海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契機,也是推進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機遇。
陳群認為,近年來,上海的高等教育通過深化改革和重點突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實力始終位居全國前列,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但其發展狀況與“兩個一流”的目標相比,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顯著,具體表現在: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仍不夠緊密,對創新型城市建設和轉型發展的支撐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原創性重大成果產出不多,創新型人才培養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等。
究其原因,除了“兩個一流”建設本來就需要長時間積累這一因素之外,體制機制、投入力度、評價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在客觀上制約著高校更好更快地發展。
針對以上制約因素,民盟上海市委就如何抓住“兩個一流”建設契機,在上海打造世界一流大學和若干一流學科,助推科創中心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落實“兩校一市”試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陳群指出,作為全國教育綜合改革試驗中唯一的試點城市,上海不僅應從發展高等教育的角度,還應從建設科創中心的高度出發,深入推進上海高校體制機制改革,突破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制度性障礙。而實現改革的目標,不僅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的努力,還需要得到政府和社會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在諸如事業編制、薪酬體系、博士后管理等高等教育發展中亟待改革的方面,上海應先行先試,率先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出高校新的辦學活力和發展動力。
第二,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高校辦出特色與水平。
陳群說道:“近期,不少兄弟省市相繼宣布將加大投入支持‘兩個一流’建設,在高校之間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特別是在建設科創中心的大背景下,為了保持上海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和領先優勢,建議政府能夠進一步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能夠以‘兩個一流’建設為目標,按照‘全市一盤棋’的原則,總體設計上海高校與學科發展規劃,推動部屬和市屬高校協調發展;能夠在增加投入的同時,在經費使用上給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權,鼓勵高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第三,改革學術評價體系,激發高校發展的內生動力。
陳群認為,學術評價體系對于高校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高校辦學行為的指揮棒。目前中國高校所需面對的學術評價體系普遍過于強調量化指標和短期績效,導致了高校辦學的同質化、功利化傾向。針對這種現象,上海的教育主管部門已經率先在自主設定評估指標、第三方監測、多元評價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嘗試。但要實現高校更有質量的發展,還需要在更深層次上改革學術評價體系,改革評估方式,延長評估周期,減輕高校的評估壓力,使高校能夠更加專注于內涵建設,進而使得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學術興趣獲得更多的尊重,讓學術研究逐步回歸到創新的本源。
第四,推動科教結合,加強共享與合作。
陳群指出,除了60多所高等院校外,上海還擁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建議政府能夠在宏觀層面上加強對科教結合的引導,推動科教雙方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方面實現有機結合和協同創新,使之成為上海科創中心和“兩個一流”建設的獨特優勢。按照中央對“十三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國家實驗室將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政府能夠對此給予專項支持,推動在滬高校和科研機構圍繞重大創新領域合作籌建國家實驗室,盡快實現上海國家實驗室建設零的突破,從而為科創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