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三發布報告稱,受金融市場震蕩加劇和資產價格下跌影響,全球經濟復蘇勢頭進一步減弱。在經濟極度脆弱的背景下,主要國家必須合作拿出“大膽的”應急措施,以提振經濟增長并遏制風險。
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定于周五和周六在上海召開峰會。上述報告發布的時間點就在峰會召開之前,凸顯出全球各大經濟體合作應對增長放緩的緊迫性。
報告稱,發達經濟體的復蘇或將繼續維持緩慢,而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前景已經惡化。在經濟復蘇疲弱,金融市場卻又發生震蕩之際,全球經濟非常容易受到負面震動的沖擊。
此外,油價進一步大幅下跌,反映出全球需求疲軟,以及外界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成員國持續提高產量抱有預期。
“G20必須現在就制定計劃,通過可用的財政空間提振公共投資,合作支撐需求。”IMF在報告中稱。
不過,目前還難以預料G20財政和央行行長們是否會盡快拿出行動方案。周三在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的表態令市場人士對美國采取積極措施的預期落空。他說:“過去幾個月的情況表明,需求疲軟是一個全球問題,所有人都到美國尋找措施無法解決問題。”
他認為,中國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提振國內需求,并指責德國等存在貿易順差的歐洲國家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財政刺激措施。
雅各布·盧與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均會前往上海參加此次G20峰會。路透社的一則文章稱,市場已將本次上海峰會與2009年4月的倫敦峰會相比。當時,全球各國官員就協同采取刺激政策達成一致,避免了全球經濟在金融危機后陷入衰退。
IMF報告還顯示,考慮到通脹低于主要央行的目標,貨幣寬松政策在需求端依舊是必要的。但該機構表示,全球經濟體需要減輕對貨幣政策的過度依賴,短期財政政策尤其應該更具支持性。
在談到中國時,IMF表示,在全球制造業、貿易和投資放緩背后,中國經濟轉型一直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該機構稱,若中國經濟放緩幅度大于預期,并通過貿易、大宗商品價格、市場信心、金融市場震蕩和匯率產生更強的擴散影響,那么全球經濟將可能面臨震動風險。
據知情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透露,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定于28日接受央視《對話》欄目的專訪。屆時,她可能對中國經濟發表最新的深入看法。
在今年1月份于瑞士舉辦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拉加德曾與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懿宸等共同參加圓桌討論會。當時,她對中國的改革進程進行了一定贊賞,但建議中國監管機構在匯率形成機制等方面加強與市場的溝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請戳天下首頁(tianxia.jiemian.com)。動動手指,長按二維碼,關注【最天下】微信公眾號:theveryworld(如果長按不行,就麻煩看官掃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