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鑫
公司債券承銷價格戰硝煙彌漫多時,中證協出臺文件明確承銷機構建立內部約束制度,但市場人士認為文件效力或不足。
4月7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公司債券承銷報價內部約束指引》(下稱《指引》),明確承銷機構應當建立公司債券承銷報價的內部約束線,若報價低于約束線,不僅要向中證協提交專項說明,還將面臨現場檢查。
中證協指出,承銷機構應當建立內部約束制度,制度應當包括公司債券項目成本核算方式、承銷報價內部約束線、報價形成方式、決策程序、特批程序、留痕與存檔方式等內容,并報送協會。
承銷報價內部約束線如何確定?《指引》顯示,可以在參考上一年度項目平均成本等因素基礎上確定,項目平均成本應當覆蓋全業務流程的投入與所有應當計提的攤銷。承銷機構報價內部約束線明顯有失客觀和行業公允的,中證協可以建議其按照行業平均值執行。
“很難定性怎么算明顯有失客觀,按照行業平均值執行缺乏可操作性。”上海地區一位投行人士稱,所謂公允的、客觀的約束線顯得非常的不客觀,原因在于大中小型券商發展路徑不同,大券商重規模忽略收入,中小券商重收入不在乎規模;大券商的項目成本較低,而中小券商需要大量的投入去匹配高收益,平均成本偏高,所以最后的內部約束線存在顯著差異。
《指引》顯示,公司債券項目報價在內部約束線以下的,承銷機構應當履行內部特批程序,并在內部特批程序履行完成后3個工作日內,向中證協提交專項說明,應當說明低于內部約束線的原因。
“報價專項說明就是比以前多一道內部流程,稍微麻煩點,但沒有實質性改變。”另一位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指出,內部平均價就是約束線,而項目報價和內部平均價沒什么關系,因為不同項目報價不同,比如大型國企和央企的報價就是很低,參與承銷的券商是勢必要報低價,否則就被踢出局。
若公司債券承銷報價低于約束線,可能面臨現場檢查。《指引》顯示,協會將在報價低于內部約束線的項目中根據報價高低,篩選相應承銷機構進行現場檢查。檢查范圍不限于報價低于內部約束線的項目。
“針對券商債券承銷業務的現場檢查,主要是各地證監局組織,證監局對券商可以實施處罰,比較有威懾力。”華東地區一位投行人士認為,由協會組織的現場檢查,力度或不及證監局,但只要債券沒有違約,監管不會故意“找麻煩”。
由于行業的完全競爭及公司債承銷門檻較低,債券承銷價格戰已持續多日,監管也多次進行警告或者約談,但痼疾難除。
2021年2月23日,嘉興銀行官網公告,中金公司競得其2021年永續債承銷項目,最終報價為1萬元。素有“投行貴族”稱號的中金公司報出如此“地板價”,反差極大,令眾多業內人士瞠目結舌。
除此之外,報出“白菜價”的案例也有不少。
1月6日,中信建投證券、信達證券、華泰聯合、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和申萬宏源等6家券商中標中國鐵投公示公司債券承銷項目,承銷費報價分別為0.01%、0.01%、0.01%、0.02%、0.02%和0.03%,這6家券商將承銷中國鐵投100億的債券發行額度。1月14日,中國鐵投被中政協約談。
2020年7月,在中核融資租賃公司債券承銷項目中,國泰君安和中信證券分別以第一和第二名進入了中標候選名單,承銷費率分別為總費率0.015%和年化0.01%。為此,中證協對相關事宜啟動自律調查。
“價格戰延續多時,價格已經打下來了,之前一單10億元左右的融資,能有大幾百萬到一千萬收入,現在報價多在千分之1或者萬分之5,《指引》最多避免中金1萬元承銷費的事情。”上述華東地區投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指引》的效力不會太高,本身還是一個協會出的通知,缺乏強制性,且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預計整體收費情況很難有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