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仰琳
4月16日,界面新聞記者獨家獲悉,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信消費金融”)的總經理周青松已離職,目前尚未有接任人選。
周青松現年49歲,于中信消金開業之初就加入該公司擔任總經理一職,在加入消費金融行業前曾有多年的銀行工作經驗,包括天津金城銀行、中信銀行、武漢市商業銀行(現漢口銀行)等。
其履歷資料顯示,周青松于1993年起任武漢市漢正街信用合作社會計;1994年起任武漢市聯社青年路營業部會計、石油大廈分理處主任、范湖分理處主任;1998年起任武漢市商業銀行自治街支行信貸部經理、航空路支行信貸部經理、航空路支行負責人;2000年起任中信銀行武漢分行零售部客戶經理、營業部總經理助理;2002年起任中信銀行武漢分行王家墩支行副行長、行長;2005年起任中信銀行武漢漢正街支行行長,2008年起任中信銀行武漢分行零售部總經理、分行行長助理;2011年起任中信銀行武漢分行行長助理兼宜昌分行行長;2013年起至2014年12月任中信銀行南昌分行副行長;2015年4月起任天津金城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
界面新聞記者從接近中信消費金融人士獲悉,周青松于2021年1月因個人原因提出辭職,經中信消費金融管理層同意后,被免去總經理職務。目前該公司總經理一職的空缺尚未有接班人選。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消費金融是首家“信托系”消費金融公司,于2019年7月26日正式開業,原始注冊資本為3億元,在開業十個月后就進行了第一輪增資,注冊資本增至7億元,增資后其股東構成和持股比例分別為:中國中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5.1%,中信信托持股比例34.9%,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0%。
界面新聞記者關注到,自2020年底以來,多位用戶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被中信消費金融無故扣款,其中一些用戶反饋,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貸款記錄上了征信。這些貸款金額從幾十元至幾千元不等,最低的一筆貸款金額只有22元。
“試問誰會申請額度為60元人民幣的貸款?”一位投訴人表示,近期,其征信報告上出現一筆貸款來自中信消費金融的貸款,貸款金額為60元,發放日期為2021年1月29日。對于貸款一事,投訴人表示完全不知情,查了征信報告才發現的。
與該用戶情況相同,多位投訴人都是在查看征信報告后,才發現了自己在中信消費金融貸款的信息。
對于無故上征信和“被貸款”一事,界面新聞記者從一位投訴人了解到,該人士是在某借款平臺上貸款,該筆貸款是由多個資金方放款,其中就包括了中信消費金融,但他在借款時并不知道資金來源。
多起投訴的背后,或與中信消費金融的助貸業務模式有關。
中信消費金融雖已開業一年多,但其自營App1.0版本于2021年4月1日剛剛通過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實名備案,目前尚未正式上線,這也意味著在開業近一年零九個月,中信消費金融仍未有自營的貸款渠道。
“中信消費金融之前的貸款業務大部分是資金批發,與樂信、微博借錢、拍拍貸等渠道合作放貸。”上述接近中信消費金融人士透露,中信消費金融最初有一款“信金貸”信貸產品,其客群是針對中信集團和金蝶軟件內部員工,后來還曾上線一款“信期貸”產品,通過中信銀行信用卡的app渠道來導流發放貸款。
據該人士介紹,“信期貸”僅針對中信信用卡的部分用戶開放,最高貸款額度為20萬,通過中信信用卡APP“動卡空間”和短信邀請兩種方式來獲客。
但該產品也因年化利率偏高被用戶投訴,界面新聞記者通過兩位“信期貸”用戶了解到,該款產品年化利率已逼近36%的監管“紅線”,其中一位用戶的年化利率為34.2%,另一位用戶則為35.28%。
一位頭部消費金融平臺從業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消費金融平臺的年化率都是遵循風險定價原則,簡單理解就是該用戶逾期風險越高,年化利率就越高,需要付的利息也就越多。中信消費金融的這款產品,可能是發放給中信信用卡中資質偏差的用戶,所以年化利率會偏高。
中信消費金融目前尚未披露2020年的業績情況,此前中信銀行公告披露,截至2019年末,中信消費金融總資產27.51億元。自2019年6月成立后,2019年6-12月實現營業收入0.41億元;由于處于開業初期,開辦費0.13億元,同時計提減值損失0.75億元人民幣,導致凈利潤為-0.6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