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雨靜
編輯 | 昝慧昉
從2020年,就傳出過聯合利華計劃剝離立頓等茶業務的消息。到今年初,聯合利華正式宣布,將剝離包括立頓在內的茶業務,預計于2021年底前完成。現在這項計劃有了新的進展。
據自媒體小食代近日報道,聯合利華中國區的茶業務將于下半年正式完成獨立。此外,獨立后的茶業務將繼續在聯合利華體系內獨立運營,類似子公司的概念。
這意味著,包括聯合利華旗下最知名的袋泡茶品牌立頓(Lipton)、倍立芙(Pure Leaf),以及近幾年收購的高端茶品牌T2、有機草本茶品牌Pukka等,未來都將正式獨立于主公司之外。只有聯合利華集團與百事合資的立頓即飲茶業務會被保留。
早前在2020年聯合利華傳出要剝離茶業務時,關于立頓等品牌何去何從就已頗受關注。聯合利華集團CEO Alan Jope曾在今年初的采訪中表示,集團剝離茶業務后,有“很大的可能性(highly likely)”推動該業務的IPO進程,但也不排除直接出售的可能。
實際上,聯合利華很早就開始評估集團旗下以立頓為代表的茶葉業務。從2019年起,聯合利華的茶葉業務就開始出現銷量下滑的跡象,主要原因是發達市場對紅茶的需求下滑,而紅茶是聯合利華茶業務營收中占比最大的業務,比重超過60%。
聯合利華多年來試圖通過收購其他品類的茶品牌來尋找更多增長點,比如它2017年收購的曾屬于星巴克的茶品牌Tazo就是草本袋泡茶,后者將純茶與草藥、香料等等混合,區別于傳統的袋泡紅茶或綠茶;同年,聯合利華還收購了英國有機草本茶品牌Pukka,該品牌的主打產品也是各種花草茶和草本香料茶。
然而,目前為止傳統茶葉依然是聯合利華茶業務的收入的主要來源。Alan Jope曾提及,集團茶業務與早年出售的黃油和涂抹醬業務有相似之處,主要是產品組合已經相對成熟、結構性增長較慢,此外對技術和營銷能力要求較低。在他看來,由于傳統茶葉在集團的整體茶業務中占比較高,這一類別增長的放緩,長期來看還是會對集團的利潤帶來影響。
從消費端來看,傳統茶葉銷售增速趨緩,是全球茶葉品牌面臨的共同問題。
據市場調研機構Allied market的報告,紅茶和綠茶目前是全球份額最大的茶葉品類,草本茶則獲得較高速的增長。此外,全球消費者對于咖啡需求的不斷增長也在影響茶葉市場的份額。
該機構認為,未來能給茶葉市場帶來積極變化的可能是草本茶、新口味的花果茶等茶品。由此,立頓這類主打傳統袋泡茶的品牌,在新一代消費者中遇冷也并不令人意外。
立頓自1992年進入中國,早年在中國消費者的認知中常常與辦公室白領掛鉤,當年諸如《杜拉拉升職記》這種影視作品中也頻頻出現立頓的身影。一二十年前,立頓最經典的“黃牌精選紅茶”,在消費者心中是與都市、高端生活方式緊密掛鉤的存在,立頓鮮亮的黃色包裝也相當有認知度。而立頓也的確是中國袋泡茶行業的龍頭,據億歐報道,在2020年,立頓依舊占據著中國袋泡茶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但是,立頓品牌老化的現象也早已開始發生。一方面,中國本身就有多年的茶文化飲用歷史和茶葉生產能力,在中國,袋泡茶僅占整體茶葉消費量的5%左右,遠低于它全球23.5%的占比。因此,即使立頓已經坐到袋泡茶行業的龍頭位置,其規模也很難跟中國規模龐大的散裝茶葉市場匹敵。
另一方面,如今中國本土新消費品牌崛起,電商更是讓茶葉銷售突破了地域和渠道的限制,中國市場涌現了不少本土新消費袋泡茶品牌。它們憑借著更多元的口味,豐富的視覺形象以及營銷玩法,成為了年輕人和資本的新寵。
茶葉一直被視為健康產品,但苦澀的純茶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并不高。新的工藝和產品形式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痛點。比如,采用拼配工藝來豐富茶葉口感,推出以桂花烏龍為代表的花茶、以蜜桃烏龍為代表的水果茶,和以枸杞紅棗為代表的養生茶等;也有借助超萃、冷泡技術,讓原葉茶在冷水中能夠快速出茶,從而能夠實現冷水中泡五分鐘既可以獲得一杯“冷萃茶”。
剛獲得新一輪億元級別融資的本土袋泡茶品牌CHALI,還有樂樂茶、李子柒、BASAO等品牌都有自己的袋泡茶產品,它們除了在口味上做創新外,營銷概念和包裝設計也都更緊貼流行趨勢。自然也就取代了早年的立頓成為當今年輕人的社交貨幣之一。
立頓近幾年一直在積極進行年輕化轉型,不過效果還需要時間檢驗。
該品牌簽下的代言人有吳磊和歐陽娜娜,都是95后新生代明星,在年輕消費者中很有影響力。尋找合適代言人的同時,立頓還積極與精釀啤酒品牌“鵝島”等跨界合作,攫取消費者注意力。產品開發上,立頓開始大力推廣年輕人更偏愛的白桃烏龍、西柚茉莉等水果口味的茶產品,以及養生概念的茶包,比如人參枸杞烏龍茶、玫瑰茄紅茶等等,包裝也從原本的傳統黃色包裝變得更為年輕。
據Alan Jope透露,剝離立頓等茶業務之后,聯合利華未來會將重點放在關注全球幾大高增長市場,以及投資包括植物基產品在內的高增速品類上。而對于立頓在內的茶業務而言,現有的龐大規模是他們的優勢,但如何通過產品創新、品牌更迭持續吸引新一代消費者,則是市場留給他們的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