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臨近年底,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下調了今年國內光伏裝機預期。
12月15日,在2021年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指出,由于指標下發滯后、產品價格上漲等原因,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將2021年裝機預測下調至45-55GW。
這一數據較此前下調了10 GW。年初,該協會預測今年國內裝機量新增規模在55-65GW。
王勃華指出,去年光伏裝機量呈現前低后高的特點,尤其后兩個月,遠遠高于前十個月的裝機量,12月的裝機量甚至占全年一半,但今年難以達到這種情況。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同時預測,在國內光伏發電項目儲備的推動下,2022年光伏新增裝機可增至75 GW以上。這一預測值將較今年預測值增長約36%-67%。
據該協會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九個省(區、市)在2021年明確了當地光伏電站配置規模,共計約89.28 GW;國內已公布的大基地規劃規模合計已超過60 GW。
今年1-10月,國內光伏發電量27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8%,占總發電量的4%,同比增加0.3%。
同期,光伏發電新增裝機29.31 GW,同比增長34%。分布式裝機19.03 GW,占比64.9%。
其中,分布式戶用光伏新增裝機大增。1-10月戶用裝機量達13.6 GW,占新增總裝機的46.4%。10月,戶用新增裝機占光伏總新增裝機已達51.5%。
戶用光伏是指將光伏電池板置于家庭住宅屋頂或者院落內的小型光伏電站。
“今年前9個月的戶用光伏裝機量,已超過了去年全年。”王勃華認為,今年光伏市場的亮點在于戶用。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
根據《征求意見稿》,2021年納入當年中央財政補貼規模的新建戶用分布式光伏全發電量,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03元,2022年起新建戶用分布式光伏項目中央財政不再補貼。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指出,2021年戶用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財政補貼預算的總額度為5億元。以0.03元/千瓦時的補貼強度計算,5億元的補貼總額可支撐約1650萬千瓦的戶用光伏新增裝機。
根據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統計,2018年全球共有11個GW級市場,今年這一數字已升至20個,中國仍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占比約34%。
王勃華表示,雖然今年國內裝機情況遠不及預期,但制造端增長速度快,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海外市場的高速增長。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為36萬噸,同比增長24.1%。
硅片、電池、組件端的產量同比增速均超過50%。其中,硅片產量最多,為165 GW,同比增長54.2%;電池產量為147 GW,同比增長54.6%;組件產量為130 GW,同比增長58.5%。
海外市場中,組件是所有光伏產品中出口比重最大的一環。1-10月,光伏產品出口額約231億美元,同比增長44.6%。
其中,光伏組件出口額達198.3億美元,出口量約82.2 GW,同比增長32.2%。荷蘭為中國組件出口大國,占比達25.7%,巴西、印度分別占比達10.1%及10%。
王勃華表示,今年是中國出口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歷史上第三個超過200億美元的年份。
中國光伏六成以上的產品提供給海外市場,但目前貿易形式嚴峻復雜,且形式趨于多樣化。
“傳統手段上,歐美‘雙反’調查、‘201’法案依然存在,韓國、印度等其他國家也出臺了一些新的措施。”王勃華指出。同時,高漲的海運費用也給光伏行業帶來新的壓力。除日韓航線相對平穩外,南美、美國、歐洲的多條航線價格翻了5-10倍。
在光伏技術方面,2021年國內企業及研究機構晶硅電池實驗室效率已經打破記錄11次,其中9次為N型電池技術,2次為P型技術。
2021年,PERC單晶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為23.1%,較去年提高0.3個百分點,最高轉換效率可達23.56%。
王勃華稱,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入光伏制造領域,將對產業競爭格局帶來沖擊,加劇行業競爭,對未來產業格局可能會帶來根本性變革。
截至12月15日收盤,wind光伏指數為5423.06,上漲0.32%。
其中,漲幅靠前的光伏企業包括特變電工(600089.SH)上漲5.84%,報收23.92元;協鑫集成(002506.SZ)上漲3.49%,報收4.15元。通威股份(600438.SH)上漲1.11%,報收47.27元;東方日升(300118.SZ)、中環股份(002129.SZ)分別微漲0.35%及0.24%。
此外,天合光能(688599.SH)下跌0.73%,隆基股份(601012.SH)下跌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