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2年,提防ESG投資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2年,提防ESG投資

小心別被割了韭菜。

文|財經新知 主木

編輯|山竹

近年來,全球疫情不斷、氣候多變、能源緊張等問題愈發明顯,促使ESG成為全球經濟綠色轉型、減排降碳、新能源可持續發展訴求的共識。

所謂的ESG,就是將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連在一起。

簡單來說就是,在投資做決策的過程中,除了關注財務回報外,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考慮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因素為企業帶來的道德影響,站在企業角度來講,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應當關注企業自身對生態壞境、社會公益以及利益相關體造成的影響。

其實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就已經開始在投資選擇中開始強調勞工權益、種族及性別平等、商業道德、環境保護等問題;到九十年代以后,部分投資機構開始在決策中考量公司的ESG績效表現。

目前全球范圍內眾多機構都已將ESG因素納入到自身的研究及投資決策體系中,并且全球范圍內幾乎全部證券交易所及監管機構也相繼制定政策規定,要求上市公司自愿自主或者強制性披露ESG相關信息。

而隨著ESG的持續火熱以及投資者的認知提升,資本市場也逐漸開始做一些大動作。

據德意志銀行投資銀行部ESG咨詢團隊測算,全球市場對社會責任債券的需求在2020年增長了75倍。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底,全球廣義的ESG投資資產規模已經達到約45萬億美元。

此外,德意志銀行也指出,ESG評級已經對一些企業產生了實質性影響,ESG相關債券投資增長已經突破一個臨界點,明年或迎來大爆發,成為市場的主流。

但即便這樣,對于很多國內投資者來說,ESG也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所以在ESG的窗口期,我們務必需要看清它的本質,以及在國內市場的表現,提防ESG可能存在的一些風險。

01 ESG的作用

雖然目前還未有一套標準的ESG評級指標,但各大評級機構的評級標準大致相似,而從這些評級標準中也可以窺探出ESG在投資中能夠帶來的作用。

首先是環境指標E,大致有以下幾類:

1、企業在環境管理、環境政策等方面獲得的綠色技術專利數量、新能源在生產過程中的使用量、第三方認證等。

2、企業所需要的資源、使用的能源、排放的廢物以及企業經營活動和投資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企業的能源和資源效率是否能夠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持續茁壯成長。

3、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量、收到環境相關處罰的次數等。

根據A股市場的經驗,類似上訴2、3條的帶有負面性的環境指標對個股的影響最大,會直接沖擊到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形象,并且頻繁的環保監管可能會直接導致企業階段性停產,對企業業績造成直接影響。

所以ESG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投資者在(投資)行業上做出選擇。

例如同是發電相關的企業,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的企業在ESG評級中的環境分數可能要比煤電要高。

道理很簡單,煤炭、石油、化工、鋼鐵、水泥等高污染行業,一旦因為環境監管政策造成停工停產,投資者勢必需要承受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很多能夠得到較高ESG評級的企業,通常不會對氣候造成負面影響,也很難會隨著市場環境而起落,自然也更不易“爆雷”。

其次是社會責任(S)方面,大概會考察以下幾點:

1、企業與其利益相關方是否和諧,是否穩定。

2、公司發展中的人文元素,例如企業文化是否合規,公司與企業員工、消費者、客戶、供應商等關系是否融洽。

3、企業在性別平衡、人權政策、社團、健康安全、管理培訓、勞動規范、產品責任、合規性等方面是否正確。

坦白講,社會責任可以很直接的對企業的穩定性、企業口碑等造成影響,這對于企業業務也直接相關。

例如一家員工平均任職時間10年的公司,就可能會比每年員工離職率超過50%的公司要有更高的效率,更穩定的團隊以及更穩定的業績。

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一家公司在抵御困境能力根源于財務和非財務因素,當然也包括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但疫情的暴發,各大公司意識到了員工、社區以及客戶對于公司的重要性,我們也看到了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一個更為直觀的例子是,最近幾年很多企業CEO不是因為財務表現辭職,而是因為職業道德,這也導致很多投資者受到“傷害”,所以現在很多公司利益相關者也開始推動公司披露關于“S”的更多信息,而S也能更好的幫助挑選到“有良心”的公司。

再來看公司治理(G)方面,需要衡量的大概有這幾點:

1、董事會和公司監督、股東等管理層之間的關系。

2、公司管理層與研究人員是否和諧,是否能夠激勵其發揮最大生產力。

3、管理層是否有創新的態度,是否有進取的意識和決心。

公司管理層對于公司的治理直接決定了公司的財務情況、發展潛力以及“暴雷”幾率。

一家架構明晰、管理層定期與投資者保持高效愉快溝通的公司,就可能比那些長年內斗、時不時上頭條的公司要更有投資價值。

而管理層對創新對研發效率的態度,更是會在公司發展遇到瓶頸時,驅動企業不斷創新,而不是停滯甚至退步。

用ESG理念進行投資,首先是可以從產業政策、負面事件、違法違規、行業性質等方面進行評估,排除有負面影響的企業;其次可以將不顧及員工、供應商、客戶、股東等相關利益體的企業進行剔除;最后可以考量企業未來的發展空間、成長潛力以及管理層是否具備長遠遠光的能力。

對投資者而言,ESG投資有助于我們從多角度鑒別好公司,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對企業而言,ESG信息的披露也有助于公司自身關注企業形象,關注社會民生,關注生態環境,以致于能夠創作可持續的收益。所以ESG追求的更多是一種可持續的投資回報,而非眼下利益。

那么,對于哪些ESG評分較高的公司是不是就代表可以“閉眼躺賺”了呢?顯然不是,尤其是對于國內投資者來說,因為ESG在國內資本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面臨著許多問題,所以國內投資者應當關注到ESG存在的風險。

02 ESG的“水土不服”

ESG在國內存在的問題其實還是比較突出,大概需要提防以下幾點:

1、國內資本市場對ESG理念的認知、重視程度

ESG在國內最大的難點,或者說所有難點的根源其實就是市場對ESG的認知問題。過去,部分企業因為一些問題(成本、效益等)對ESG接受度不高,雖然最近幾年A股ESG信息披露在逐步加強,得到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重視,但整體來看還并不理想。

根據Wind統計,2020年,A股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不足20%,ESG報告披露率更是僅有5%左右,ESG整體披露水平不高(全球企業比例在30%以上)。

評級方面更是“慘不忍睹”。MSCI ESG評級結果從優到劣分為AAA、AA、A、BBB、BB、B、CCC七個等級。根據報告,A股上市公司ESG評級結果主要集中在CCC到B級兩級,在最高的AA和AAA兩級均只有個位數的企業;MSCI新興市場指數上市公司ESG評級結果主要集中在B到BBB級,在最高的AA和AAA兩級有10%企業。可見A股ESG評級結果整體落后于新興市場指數評級1-2個等級。

評級不高造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股價下跌,股民憤怒。在近期茅臺被下調ESG至最低評級后,引起來了外資拋售熱潮,導致茅臺股價在那一段時間持續下跌,甚至國內投資者也開始抱怨。

而造成評級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產業鏈上的差異以及ESG意識的不足。由于我國很多企業還處于發展階段,并且存在較多跨行業或是變動行業經營。MSCI ESG評級是行業內比較的結果,如果想要一個較高評級,就需要做出更多改變,招納更多相關的專業人才,付出更多成本,所以這類情況會對企業接受ESG評級帶來更多挑戰。

不過近年來國內上市公司對ESG的責任意識越來越強,ESG管治政策也呈與全球標準接軌趨勢,所以作為投資者,是時候將ESG作為挑選公司(股票)時一個重要參考指標了。

2、國外既有的ESG評級體系,在國內適用嗎?

坦白講,目前海外ESG市場及評估體系已經成熟,而國內則處于起步階段,MSCI的ESG評級所采用的是全球指標,但國內企業大多要不然是沒做數據披露,要不然是沒有設置專業的ESG人員,不清楚這些評級標準及評判維度等,所以很多企業披露的ESG信息沒有擊中全球標準要點,導致評級過低。

此外,現在ESG評級機構也比較繁雜,大多數國際機構對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考慮不足,不同機構對同一家公司同一個行業的評判標準也存在較大差異,還有就是國內外語言體系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MSCI在環境方面講的是氣候變化,而國內提得較多的為超低排放,MSCI更關心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戰略動作如何融入業務,而國內的上市公司更關注企業的外部行為,如做慈善公益等。

還有就說本土的評價體系還要兼顧ESG風險管理因素與機遇因素,關注企業在改善風險方面的投入和效果。例如,從事石油業務的公司雖然在環境方面具有較高風險,但一些有能力的公司會在生產的同時加大環保投入,這樣仍能在行業中形成競爭優勢。

所以,在符合中國實際的ESG評價方法、評判標準還未落地之前,作為投資者還需要注意這方面的風險,最好能夠提煉出一套適合自己的ESG評判標準,這樣或許能夠將利益更大化。

3、報告不透明,評級不規范

評價指標的詳細程度和顆粒度是由各個評價主體的ESG研究能力決定,而與評級直接相關的ESG資料,追根溯源后幾乎都來自于企業。

MSCI ESG評級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從流程上來說,一次完整的ESG評級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和評級、征詢上市公司反饋的環節。每家企業至少每年會被全面審核一次,對每個行業的復核一般每季度會進行一次。

但在中國,股票欺詐,不合規或不道德的行為仍然很普遍,低透明度和信息不對稱也一直是中國股市的常見問題。

最近幾年雖然企業自我公開的信息,包括財務信息,一直受到嚴格審查。但同時,各大機構也希望收集和分析非結構化在線數據,從而更好地了解公司風險并及時獲得風險警報。

這些信息包括企業發布的包含ESG信息的專項報告(如ESG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企業公民報告、企業價值報告)、企業官網、官方自媒體、政府部門與NGO的數據庫、媒體檢索等,不過大部分評級機構在搜集并整理信息的基礎上,會與企業溝通,進行信息確認與補充,但需要注意這些企業自愿披露信息約占MSCI ESG評級的1/3。

不得不承認,ESG報告的信息披露能較大程度影響公司的ESG評級結果。只是不同上市公司對于ESG體系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的差異較大,并且如上述所講,高質量、高水平的ESG信息披露、評級的高額成本和復雜體系,一些上市公司投入的精力和財力顯得很難為情,甚至有些企業只是走過場。

不過好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國際工商理事會(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uncil)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正就標準化ESG報告而努力,所以,我們應該會在近期內看到企業披露信息的步伐加快。

總之,ESG投資理念正在不斷傳播,投資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對上市公司而言,更好的ESG表現和更高的ESG評級不僅意味著在長期可能帶來更好的經濟回報,同時也將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青睞和更多資本的注入。對于投資者來說,ESG指標可以幫助其篩選出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公司,但在我國ESG還處于“野蠻生長”的當下,作為投資者更應該擦亮眼睛,看清真偽,避免被ESG“割了韭菜”。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2年,提防ESG投資

小心別被割了韭菜。

文|財經新知 主木

編輯|山竹

近年來,全球疫情不斷、氣候多變、能源緊張等問題愈發明顯,促使ESG成為全球經濟綠色轉型、減排降碳、新能源可持續發展訴求的共識。

所謂的ESG,就是將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連在一起。

簡單來說就是,在投資做決策的過程中,除了關注財務回報外,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考慮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因素為企業帶來的道德影響,站在企業角度來講,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應當關注企業自身對生態壞境、社會公益以及利益相關體造成的影響。

其實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就已經開始在投資選擇中開始強調勞工權益、種族及性別平等、商業道德、環境保護等問題;到九十年代以后,部分投資機構開始在決策中考量公司的ESG績效表現。

目前全球范圍內眾多機構都已將ESG因素納入到自身的研究及投資決策體系中,并且全球范圍內幾乎全部證券交易所及監管機構也相繼制定政策規定,要求上市公司自愿自主或者強制性披露ESG相關信息。

而隨著ESG的持續火熱以及投資者的認知提升,資本市場也逐漸開始做一些大動作。

據德意志銀行投資銀行部ESG咨詢團隊測算,全球市場對社會責任債券的需求在2020年增長了75倍。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底,全球廣義的ESG投資資產規模已經達到約45萬億美元。

此外,德意志銀行也指出,ESG評級已經對一些企業產生了實質性影響,ESG相關債券投資增長已經突破一個臨界點,明年或迎來大爆發,成為市場的主流。

但即便這樣,對于很多國內投資者來說,ESG也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所以在ESG的窗口期,我們務必需要看清它的本質,以及在國內市場的表現,提防ESG可能存在的一些風險。

01 ESG的作用

雖然目前還未有一套標準的ESG評級指標,但各大評級機構的評級標準大致相似,而從這些評級標準中也可以窺探出ESG在投資中能夠帶來的作用。

首先是環境指標E,大致有以下幾類:

1、企業在環境管理、環境政策等方面獲得的綠色技術專利數量、新能源在生產過程中的使用量、第三方認證等。

2、企業所需要的資源、使用的能源、排放的廢物以及企業經營活動和投資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企業的能源和資源效率是否能夠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持續茁壯成長。

3、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量、收到環境相關處罰的次數等。

根據A股市場的經驗,類似上訴2、3條的帶有負面性的環境指標對個股的影響最大,會直接沖擊到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形象,并且頻繁的環保監管可能會直接導致企業階段性停產,對企業業績造成直接影響。

所以ESG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投資者在(投資)行業上做出選擇。

例如同是發電相關的企業,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的企業在ESG評級中的環境分數可能要比煤電要高。

道理很簡單,煤炭、石油、化工、鋼鐵、水泥等高污染行業,一旦因為環境監管政策造成停工停產,投資者勢必需要承受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很多能夠得到較高ESG評級的企業,通常不會對氣候造成負面影響,也很難會隨著市場環境而起落,自然也更不易“爆雷”。

其次是社會責任(S)方面,大概會考察以下幾點:

1、企業與其利益相關方是否和諧,是否穩定。

2、公司發展中的人文元素,例如企業文化是否合規,公司與企業員工、消費者、客戶、供應商等關系是否融洽。

3、企業在性別平衡、人權政策、社團、健康安全、管理培訓、勞動規范、產品責任、合規性等方面是否正確。

坦白講,社會責任可以很直接的對企業的穩定性、企業口碑等造成影響,這對于企業業務也直接相關。

例如一家員工平均任職時間10年的公司,就可能會比每年員工離職率超過50%的公司要有更高的效率,更穩定的團隊以及更穩定的業績。

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一家公司在抵御困境能力根源于財務和非財務因素,當然也包括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但疫情的暴發,各大公司意識到了員工、社區以及客戶對于公司的重要性,我們也看到了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一個更為直觀的例子是,最近幾年很多企業CEO不是因為財務表現辭職,而是因為職業道德,這也導致很多投資者受到“傷害”,所以現在很多公司利益相關者也開始推動公司披露關于“S”的更多信息,而S也能更好的幫助挑選到“有良心”的公司。

再來看公司治理(G)方面,需要衡量的大概有這幾點:

1、董事會和公司監督、股東等管理層之間的關系。

2、公司管理層與研究人員是否和諧,是否能夠激勵其發揮最大生產力。

3、管理層是否有創新的態度,是否有進取的意識和決心。

公司管理層對于公司的治理直接決定了公司的財務情況、發展潛力以及“暴雷”幾率。

一家架構明晰、管理層定期與投資者保持高效愉快溝通的公司,就可能比那些長年內斗、時不時上頭條的公司要更有投資價值。

而管理層對創新對研發效率的態度,更是會在公司發展遇到瓶頸時,驅動企業不斷創新,而不是停滯甚至退步。

用ESG理念進行投資,首先是可以從產業政策、負面事件、違法違規、行業性質等方面進行評估,排除有負面影響的企業;其次可以將不顧及員工、供應商、客戶、股東等相關利益體的企業進行剔除;最后可以考量企業未來的發展空間、成長潛力以及管理層是否具備長遠遠光的能力。

對投資者而言,ESG投資有助于我們從多角度鑒別好公司,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對企業而言,ESG信息的披露也有助于公司自身關注企業形象,關注社會民生,關注生態環境,以致于能夠創作可持續的收益。所以ESG追求的更多是一種可持續的投資回報,而非眼下利益。

那么,對于哪些ESG評分較高的公司是不是就代表可以“閉眼躺賺”了呢?顯然不是,尤其是對于國內投資者來說,因為ESG在國內資本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面臨著許多問題,所以國內投資者應當關注到ESG存在的風險。

02 ESG的“水土不服”

ESG在國內存在的問題其實還是比較突出,大概需要提防以下幾點:

1、國內資本市場對ESG理念的認知、重視程度

ESG在國內最大的難點,或者說所有難點的根源其實就是市場對ESG的認知問題。過去,部分企業因為一些問題(成本、效益等)對ESG接受度不高,雖然最近幾年A股ESG信息披露在逐步加強,得到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重視,但整體來看還并不理想。

根據Wind統計,2020年,A股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不足20%,ESG報告披露率更是僅有5%左右,ESG整體披露水平不高(全球企業比例在30%以上)。

評級方面更是“慘不忍睹”。MSCI ESG評級結果從優到劣分為AAA、AA、A、BBB、BB、B、CCC七個等級。根據報告,A股上市公司ESG評級結果主要集中在CCC到B級兩級,在最高的AA和AAA兩級均只有個位數的企業;MSCI新興市場指數上市公司ESG評級結果主要集中在B到BBB級,在最高的AA和AAA兩級有10%企業。可見A股ESG評級結果整體落后于新興市場指數評級1-2個等級。

評級不高造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股價下跌,股民憤怒。在近期茅臺被下調ESG至最低評級后,引起來了外資拋售熱潮,導致茅臺股價在那一段時間持續下跌,甚至國內投資者也開始抱怨。

而造成評級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產業鏈上的差異以及ESG意識的不足。由于我國很多企業還處于發展階段,并且存在較多跨行業或是變動行業經營。MSCI ESG評級是行業內比較的結果,如果想要一個較高評級,就需要做出更多改變,招納更多相關的專業人才,付出更多成本,所以這類情況會對企業接受ESG評級帶來更多挑戰。

不過近年來國內上市公司對ESG的責任意識越來越強,ESG管治政策也呈與全球標準接軌趨勢,所以作為投資者,是時候將ESG作為挑選公司(股票)時一個重要參考指標了。

2、國外既有的ESG評級體系,在國內適用嗎?

坦白講,目前海外ESG市場及評估體系已經成熟,而國內則處于起步階段,MSCI的ESG評級所采用的是全球指標,但國內企業大多要不然是沒做數據披露,要不然是沒有設置專業的ESG人員,不清楚這些評級標準及評判維度等,所以很多企業披露的ESG信息沒有擊中全球標準要點,導致評級過低。

此外,現在ESG評級機構也比較繁雜,大多數國際機構對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考慮不足,不同機構對同一家公司同一個行業的評判標準也存在較大差異,還有就是國內外語言體系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MSCI在環境方面講的是氣候變化,而國內提得較多的為超低排放,MSCI更關心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戰略動作如何融入業務,而國內的上市公司更關注企業的外部行為,如做慈善公益等。

還有就說本土的評價體系還要兼顧ESG風險管理因素與機遇因素,關注企業在改善風險方面的投入和效果。例如,從事石油業務的公司雖然在環境方面具有較高風險,但一些有能力的公司會在生產的同時加大環保投入,這樣仍能在行業中形成競爭優勢。

所以,在符合中國實際的ESG評價方法、評判標準還未落地之前,作為投資者還需要注意這方面的風險,最好能夠提煉出一套適合自己的ESG評判標準,這樣或許能夠將利益更大化。

3、報告不透明,評級不規范

評價指標的詳細程度和顆粒度是由各個評價主體的ESG研究能力決定,而與評級直接相關的ESG資料,追根溯源后幾乎都來自于企業。

MSCI ESG評級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從流程上來說,一次完整的ESG評級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和評級、征詢上市公司反饋的環節。每家企業至少每年會被全面審核一次,對每個行業的復核一般每季度會進行一次。

但在中國,股票欺詐,不合規或不道德的行為仍然很普遍,低透明度和信息不對稱也一直是中國股市的常見問題。

最近幾年雖然企業自我公開的信息,包括財務信息,一直受到嚴格審查。但同時,各大機構也希望收集和分析非結構化在線數據,從而更好地了解公司風險并及時獲得風險警報。

這些信息包括企業發布的包含ESG信息的專項報告(如ESG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企業公民報告、企業價值報告)、企業官網、官方自媒體、政府部門與NGO的數據庫、媒體檢索等,不過大部分評級機構在搜集并整理信息的基礎上,會與企業溝通,進行信息確認與補充,但需要注意這些企業自愿披露信息約占MSCI ESG評級的1/3。

不得不承認,ESG報告的信息披露能較大程度影響公司的ESG評級結果。只是不同上市公司對于ESG體系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的差異較大,并且如上述所講,高質量、高水平的ESG信息披露、評級的高額成本和復雜體系,一些上市公司投入的精力和財力顯得很難為情,甚至有些企業只是走過場。

不過好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國際工商理事會(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uncil)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正就標準化ESG報告而努力,所以,我們應該會在近期內看到企業披露信息的步伐加快。

總之,ESG投資理念正在不斷傳播,投資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對上市公司而言,更好的ESG表現和更高的ESG評級不僅意味著在長期可能帶來更好的經濟回報,同時也將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青睞和更多資本的注入。對于投資者來說,ESG指標可以幫助其篩選出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公司,但在我國ESG還處于“野蠻生長”的當下,作為投資者更應該擦亮眼睛,看清真偽,避免被ESG“割了韭菜”。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漳浦县| 资溪县| 松溪县| 襄樊市| 海丰县| 略阳县| 浮梁县| 阿克苏市| 桦南县| 卫辉市| 依兰县| 潮州市| 霞浦县| 宝丰县| 清丰县| 广南县| 淄博市| 静海县| 剑河县| 咸阳市| 华池县| 南康市| 武胜县| 峨边| 万安县| 曲麻莱县| 通化市| 宜川县| 遂溪县| 浠水县| 长春市| 西宁市| 报价| 东平县| 平顶山市| 隆子县| 遂昌县| 丁青县| 北川|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