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對于基金市場而言,2021絕對稱得上是近年來最跌宕起伏的一年。
回顧過去的這一年里,既有年初白馬股最后的沖刺,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晉升為全基民偶像“坤坤“;又有年后白馬股集體殺跌、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寧指數”逐漸取代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茅指數”;還有年末公募基金排名大戰打響,大量“新生代”基金經理橫空出世,昔日明星基金經理跌落神壇......
當然,除了巨變的市場以外,對于身處最下游的“基民”來說,今年也同樣魔幻。
從數據統計來看,今年的基金市場出現了明顯的風格切換,之前一路有優異表現的白酒、醫藥、消費等行業基金今年均“翻車”,許多手持上述行業基金的基民都是虧損連連;而新能源行業則成為基金“新王”,重倉新能源的基民獲利頗豐,以投資新能源板塊為主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股票基金更是在2021年大漲119.42%,拿下了年度冠軍。
如今,跌宕起伏的2021年已經落下帷幕,新的一年里基金市場又會有何變化?面對多變的行情,基民又該做好什么準備?
后浪崛起,老牌明星基金經理集體“翻車”
風格切換、大小分化,這兩個是2021年基金行業的關鍵詞。
從數據上看,今年市場呈現明顯的“大小分化”:代表大盤價值股的上證50指數大跌10.06%,滬深300指數也下跌了5.2%;而代表中小盤題材股的創業板指數則大漲了12.02%,中證500指數、中證1000指數更是分別上漲了15.58%、20.52%。
而也是由于風格切換、大小分化的原因,一向以重倉大盤價值股為主的明星基金經理們在今年也是收益不佳,集體出現了“翻車”的情況。
以最具有代表性的易方達明星基金經理張坤為例,其目前操盤的4只基金,在2021年的收益全部為負,其中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基金在過去一年里跌幅更是達到了30.54%,在同類排名中排在了倒數14的位置,幾乎墊底。
而其余的三只基金中,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的收益為-8.22%,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基金的收益為-9.89%,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基金的收益為-13.89%,排名也均在同類基金的末端,表現十分不理想。
當然,除了張坤以外,劉彥春、葛蘭、蕭楠、胡昕煒等管理的代表基金在2021年的收益都為負數,跌下神壇的并不只有張坤,大批明星基金經理集體“翻車”。
不過,雖然老牌明星基金經理在2021年收益不佳,但另一方面,一大批的“后浪”基金經理卻逐漸涌現出來,像今年包攬基金冠亞軍的崔宸龍,上任基金經理還不足兩年的時間,今年就斬獲了119.42%的收益,真是“后生可畏”。
從今年基金經理的表現來看,雖然老牌基金經理的長期收益仍然有一定的保證,但目前卻已經不再是基民買入該只基金的理由,基民的“追星熱”已經退潮;而對于新晉經理而言,我們也無需被基金經理的從業年限所束縛,畢竟“江山代有才人出”,任何的老牌基金經理都是從新晉經理慢慢走過來的。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再現,超半數基民虧損
除了明星基金經理“翻車”之外,今年的基民日子也不過好。
此前,某基金平臺就曾經對廣大的基金投資者做過調查,根據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53%的基民收益率為負、35%的基民收益率在10%以內、9%的基民收益率在10%~30%之間,只有2%的基民收益率超過了30%。
但是,從另一份數據來看,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主動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的平均年內收益率分別為9.93%、8.44%、6.2%,換而言之,“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情況再次出現。
那么,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更多的原因還是和投資者自身的操作有關。
根據《公募權益類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顯示,基民的盈利水平與持倉時長正相關,與交易頻率負相關。這也就意味著基民持倉時間越短,平均收益率越容易為負;交易頻次越高,平均收益率越呈下降趨勢。
當然了,除了高頻交易之外,高位進場一些高估值的基金,也是基民虧損的原因。
還是以張坤操盤的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基金為例,其在2021年2月10日的收盤價格為10.7389元/份,但到了2021年12月31日收盤價僅為7.1595元/份,若在去年的高位進場,即便持有的時間足夠長,但收益也很難為正。
從現在來看,雖然長期持有仍是從基金市場上獲得正收益的重要手段,但也需要看買入的基金以及買入基金的位置。
2022年,基金市場將如何演繹?
對于已經到來的2022年,基金市場的賺錢難度恐怕只會更高。
其中原因,一是多數的主流行業已經上漲到了高位,無論是2021年大漲的新能源、智能制造或者風電,還是調整了一段時間的食品、消費、醫藥等等,其估值百分位都在80%以上,顯然都在高估值區間。
換而言之,這些主流行業很難再大幅度地上漲,2022年的基金市場將更加艱難。
二來則是基金市場的熱度大不如前,在2019、2020年,由于基金市場行情火熱,基民基本上只要買了基金就可以實現“躺賺”;但如今基金市場熱度已經明顯下降,想要從基金上獲取更多收益,或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研究。
在很多投資者的眼里,買基金就等于是買了不用管、不用研究,但如今隨著基金的種類越來越多,想要做好基金并沒有那么簡單,如果僅僅是簡單地隨便買一只基金,那么最后可以賺錢的機率將非常小。
此外,在許多的基金投教中都有提到,長期定投并持有基金的收益會更高;但在如今的市場中,板塊風格切換頻繁,若長期持有不動,更大可能只會是“搭電梯”,因此只有及時做出止盈、根據市場行情波段操作,才是盈利之道。
在多變的基金市場中,唯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變化,才能在市場中獲利;若還是簡單的一成不變地進行定投,買到基金就想著“捂住不動”,最后盈利只會跟你擦身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