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冰
編輯 | 張一諾
證監會:依法從嚴查處證券中介機構違法行為
證券日報消息,1月14日證監會表示,近年來,立足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監管大局,證監會堅持“一案雙查”,依法從嚴從快從重查處證券欺詐、造假背后的中介機構不勤勉盡責等違法行為。
2021年,證監會依法立案調查中介機構違法案件39起,較2020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從這些案件看,相關違法行為集中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風險識別與評估程序存在嚴重缺陷,未針對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二是鑒證、評估等程序執行不充分、不適當,核查驗證“走過場”,執業報告“量身定制”。?三是職業判斷不合理,形成的專業意見背離執業基本準則。?四是嚴重背離職業操守,配合、協助公司實施造假行為。
嚴打私募基金銷售亂象,監管要求券商規范代銷和托管業務
監管部門近日向證券公司發送通報,要求各證券公司持續強化風險意識,切實加強合規風控體系建設,防范潛在風險。
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通報列出了代銷金融產品業務的4大風險點和資產托管業務的3大風險點。
在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方面,包括未嚴格做好委托人資格審查、能力不適應新產品發展、未嚴格落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和進行誤導性陳述或者夸大性宣傳。資產托管業務則包括未做好委托人資格審查、業務合規風控不到位和人才和系統投入不足。
量化私募再迎監管,客戶虧損狀態下不能提超額業績報酬
據上海證券報,量化私募人士透露,2021年12月部分托管方收到窗口指導,后續私募管理人在客戶虧損的情況下不得計提超額收益部分的業績報酬,而且計提完成后客戶持有份額不能為虧損狀態。近日,量化私募在備案新產品時,如果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現該產品凈值在1元以下可以計提超額業績報酬,也會要求私募管理人重新修改基金合同。
首批15只公募基金披露去年四季報
近期中銀基金旗下多只產品2021年四季度報告陸續出爐,由此,公募基金2021年四季報披露季正式拉開帷幕。整體來看,首批15只基金產品在四季度的基金規模變動較為穩定,其中10只基金規模增長,超八成的產品在四季度期間的收益率都跑贏了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投資者實現了超額收益。
螞蟻消金增資方案生變:中國信達放棄認購
1月13日晚,中國信達發布“不參與股權認購”公告稱,基于2021年12月24日發布的訂立股權認購協議公告,董事會宣布,公司經進一步商業上審慎考慮,與目標公司協商后,擬不參與本次股權認購,不參與股權認購不會對本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告中的目標公司為螞蟻消費金融,訂立股權認購協議主要是2021年12月24日,中國信達作為增資認購方之一,擬出資60億元,以現金方式認購螞蟻消費金融20%股份權益。
中國電信等投資成立資產管理公司 注冊資本1億
據財聯社1月10日消息,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國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資產管理;機械設備租賃;技術咨詢、服務;企業管理咨詢;財務咨詢。
公司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國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別為50%、30%、20%。
江西銀行聘用駱小林為行長
1月10日,江西銀行發布公告顯示,江西銀行董事會審議通過建議委任駱小林為執行董事。該行董事會同時通過決議,聘任駱小林為行長,其任職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核準其任職資格之日起生效,至第二屆董事會任期屆滿為止。
根據公告,現年50歲的駱小林曾長期在銀行業工作,此次獲聘江西銀行行長前擔任江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全球量化投資巨頭銳聯發行中國基金
據中國基金報,來自開曼金管局的信息顯示,全球量化投資機構銳聯2021年11月在開曼注冊了三只中國基金,繼橋水、騰勝(Two Sigma)、元盛等量化巨頭后,又有知名量化機構在海外注冊中國基金。離岸和在岸齊頭并進,成為越來越多全球投資機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