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14日起,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島海底火山發生大規模噴發,并在日本、美國、新西蘭、斐濟、澳大利亞等多國引發了越洋海嘯。截至17日,洪阿哈阿帕伊島已在4天內發生3次火山噴發。
據報道,該海底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澳大利亞板塊俯沖邊界,是湯加—克爾馬德克群島火山弧的一部分,曾于2014年、2015年、2019年和2021年發生多次噴發。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教授沙恩·克羅寧指出,事發地火山口已蘇醒,噴發活躍期可持續數周甚至數年,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已達噴發的峰值。此次火山噴發強度至少達到了火山爆發強度指數(VEI)5級,尚不清楚目前是否已達到噴發峰值。
目前,由火山噴發造成的海水倒灌使得首都努庫阿洛法主要街道都被洪水淹沒,湯加國內航班15日全部取消。據《新西蘭先驅報》報道,由于火山爆發,湯加全國的通訊都已中斷。
除了引發海嘯,此次火山噴發可能會對全球氣候產生影響。歷史數據顯示,1815年坦博拉火山噴發,強度達到VEI7,直接導致了歐洲、北美在1816年出現了“無夏之年”。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發生VEI6級別的噴發,造成全球平均氣溫下降了約0.5℃,到1994年才恢復上升趨勢。
有網友評論指出,火山強烈噴發引發氣溫降低現象是否會緩解全球變暖趨勢?對此,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指出該想法并不合理。她對界面新聞表示,“由火山噴發導致氣溫降低現象的持續時間一般也就數年,最多十年左右。但我們今天談論的全球氣候變暖是更長尺度的時間概念。”
巢清塵表示,火山噴發會造成氣溫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火山噴發的火山灰和SO2等氣體,在高空形成火山塵幕影響大氣透明度,對太陽輻射有強烈的反射和散射作用,產生“陽傘效應”。此外,火山灰也會進一步轉化為氣溶膠顆粒,氣溶膠顆粒是形成云層冰晶的凝結核,導致火山灰影響到的地方多陰雨天氣,吸收大量太陽輻射。
科學家們設想過利用太陽輻射干預(SRM)的地球工程,來降低全球變暖風險。“SRM的原理就是人工持續向平流層注入硫酸鹽等反光物質,為地球降溫。該技術存在很大爭議。因為氣候變化不僅是溫度變化,只降溫不能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其他問題,如海洋酸化。如果大規模應用該技術,對全球生態環境的影響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還可能引發新的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迎向界面新聞表示。此外,此次火山噴發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尚沒有統計。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地球氣溫并不是年年上升,會存在某些年溫度將低的情況,但從幾百年的長度來看全球氣溫的趨勢是上升的。根據巴黎氣候協定,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才有可能緩解全球變暖。如果僅靠數年的短暫變冷,而不加大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力度,是不會改變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長期變暖趨勢。
據@中國天氣微博,湯加火山噴發地點位于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關鍵監測海區的南側,火山噴發將通過大氣海洋間相互作用或影響目前拉尼娜狀態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