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超百億資金流入,農業創投大時代到了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超百億資金流入,農業創投大時代到了嗎?

在廣袤的田間地頭,投資人們都看到了什么機會?

圖片來源:pexels-Karolina Grabowska

文|35斗

農業領域投融資正在升溫,越來越多的VC開始下鄉。

關注農業賽道的不乏紅杉資本、經緯中國、軟銀、高瓴等一線投資機構,也有廣墾太證、嘉信基金、甲子啟航等專注于看農業賽道的基金,各地也積極設立政府引導基金,為農業投資加一把火。

從數據表現上來看,35斗統計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農業食品行業一級市場融資事件數為86起,融資總額為153.87億元,比2020年略有上升。

圖:2010-2021中國農業食品行業融資情況,數據/制圖:35斗

VC過去對長周期、高投入的農業賽道一向避之不及,如今變化正在發生,在廣袤的田間地頭,投資人們都看到了什么機會?

35斗與熊貓資本、廣墾太證、嘉信基金、甲子啟航等投資機構聊了聊,發現:

1、國家政策引導,工業、科技、互聯網等領域投融資熱度下跌等原因,促使農業領域投融資升溫;

2、投資人對種養殖、科技類的項目關注度較高,能夠打通全產業鏈的單一品種、能夠在行業內部整合形成規模優勢的項目被看好;

3、創業項目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商業模式不清晰,面向的客戶付費能力弱;

4、隨著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老齡化以及向第二、三產業遷移,5~10年后農業從業人員可能迎來斷崖式下跌,這也將是數字農業、科技農業的機會所在。

政策驅動,農業賽道投融資將持續加熱

作為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進程。過去10多年,農業科技領域的投資出現過爆炸式增長,也有過相當長時間的沉寂,為何近兩年又開始吸引投資機構的注意?

國家政策的大力引導是重要因素之一。2021年5月,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明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13個重點產業和領域方面,包括現代種養業、鄉村富民產業等;該《指引》還明確表示推動設立政府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大力支持、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鄉村振興基金。

廣墾太證副總經理程澤南告訴35斗,在國家完成結構性改革后,農業農村部及中央在涉農上的投入在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到農業項目或農業科技項目里,很多TO B類、TO G類的農業公司或科技型公司就可以拿到訂單和業務。

政策引導及國家資金投入力度加大的同時,農業公司的上市也給投資機構打了一劑強心針。

2021年,有19家農食企業成功在A股上市,其中較為知名的新上市企業有祖名股份、李子園、味知香、東鵬飲料、千味央廚等。還有多家農食企業上市申請已披露或進入受理階段,比如美農生物、北農大科技、亞洲漁港、極飛科技等,這些企業或將在2022年登錄資本市場。

此前,一些上市農業公司業績表現并不理想,程澤南認為,過去兩年農產品進入上行周期,上市公司盈利情況好轉,一些大型農業企業或者產業化集團有錢來進行并購投資,促使行業投資升溫。

近些年,TMT、工業、互聯網等賽道遇到發展瓶頸,投資機會正在變得稀缺,投資機構需要尋找新的賽道,對農業的關注度隨之提高。

程澤南強調,農業是一個基礎性行業,持續性和穩定性更強,在其他行業投資下滑的時候,資金就可能向農業遷移。

熊貓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論分析,農業對于國家重要性高,但中國農業的發展可能比芯片行業還要落后,和國外相比還存在差距,可發展空間大,毋庸置疑也會有大量的投資機會。李論還認為,農業賽道關注度提高受全球影響,全球性的農業科技公司不斷涌現,而中國的投資習慣上會看一看國外在發生什么,那下一步就可能會在中國發生。

即便投資機構對農業的關注度在增加,但農業賽道整體的關注度并不夠,很多投資機構關注農業,卻不以農業為主賽道,市場化的農業基金更是稀缺。

深究其根本原因,嘉信基金董事長張洪認為,除了主觀上不少人把農業相關領域的投資等同于農業投資進而局限在農業種養,關鍵還在于退出機制。國家雖然支持農業投資,但在退出通道上并不順暢,農業公司上市的案列屈指可數,不管是科創板的創新案例還是北交所的專精特新,對農業都沒有一些特別的優待。尤其農業里面生物技術類公司,本身科技含量高,但大家意識里仍把它當成一家農業公司。

但是,隨著脫貧攻堅戰完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焦點,在國家戰略的支持下,農業有極大的創新改造空間,農業賽道的投融資也將是一個持續加熱的過程。

種養殖、科技類項目關注度高

35斗將農業食品細分為電商零售、食品飲料、種植養殖、科技服務、農業機械、農資等9大賽道,各賽道下邊均有不少項目,到底什么樣的項目更值得投資。

嘉信基金董事長張洪強調,不管使用到什么高科技技術,農業創業的核心,是要幫助生產實現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優的品質。

嘉信基金上游主要關注生物技術在種業里邊的應用,分子育種是其中一大方向,康普森、博瑞迪等公司是主要關注對象;而在數字農業方面,更希望看到通過聚焦某一作物品類貫穿產業的方式實現一些突破。

張洪分析,農業整個產業鏈還沒有打通,中下游到消費端的一些加工企業、食品企業,過往主要通過溯源、供應鏈等方式去中上游挑選好的原材料或者產品,但是很少穿透到最上游的種養,從育種端提出需求和共同研發的更為稀缺。而當前的機會也正存在于此,誰能夠通過某種方式縱深打通終端到消費者端,從種子到餐桌,誰就會獲得一些紅利。21年我們欣喜的看到,國內無論是豬、奶牛、雞等畜禽領域,還是啤酒等食品飲料行業,都有巨頭站出來挑戰這份責任。

廣墾太證副總經理程澤南認為,“農業投資的重點,不是去理解吃穿用度,更重要的是去把握未來發展方向,針對技術進步、商業模式的變化方向有一個判斷。”

程澤南本人關注三個大類的方向,首先是圍繞種養殖實際需求的科技進步,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材料、物聯網等技術都應該去尋找農業里的應用場景。

然后是能夠打通全產業鏈的單一品牌產品,只有打通了供應鏈整合以及品牌營銷的公司才是最優公司。供應鏈和營銷,無論缺了哪一塊,都沒有實現最高收益,在他看來,產品品牌背后是品質,品質背后是品控,所以要做統一生產或者標準化生產,才能夠達到一個優質品牌產品的基本要求。因此,只要有供貨源,下游不缺渠道,“原來是好東西沒地兒賣,現在是大家都在玩命尋找好產品”。

第三,關注在目前比較分散的種養殖環節里,由于技術進步或者渠道打通來形成規模集中度提升的機會。農業行業規模集中度極低,因此在行業內部整合形成規模優勢是一大機會,但整合的前提,要么是成本比別人更低,要么是能通過品牌、品質帶來溢價。

在技術方向上,程澤南最感興趣的是農業SaaS。農業不同于工業,生產方式更加復雜,不是一個單一的變量,農業SaaS利用數據采集技術可以把這些復雜的變量收集起來,用積極學習的方式,去擬合出一種可以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點進行生產的一種方式,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熊貓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論則看好生物農藥、土壤改良、養殖技術等方向,他認為可以提升產能,降本增效的項目都大有機會,但并不是所有的項目都適合熊貓資本,尤其是周期長、對資金體量要求高的項目。熊貓資本關注能夠有不錯的回報水平,并且短期內能夠取得一些確定性成績和成果的項目,比如經濟作物的種植,包括藥食同源的中藥材、藍莓、樹莓等,以及養殖里面的肉牛、水產、蜂蜜、蠶商等。

“農業投資還是跟農業主業本身相關的,是傳統意義上的第一產業,社區團購、生鮮電商平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李論認為,創始團隊是否了解農業,對農業真正熱愛,是否在正確的時間切入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都是判斷一個項目的核心因素。

張云祥表示,甲子啟航從市場和公司兩個角度去評判項目。市場層面關注行業現狀、發展驅動力和未來的增量空間,了解行業面臨的痛點和進入壁壘,判斷公司項目是否有能力解決現存問題;公司層面首先看產品能否有效解決行業痛點,是否存在品質、價格等競爭優勢。其次,研究產品的技術壁壘,分析它是否有可能在短期內被超越或替代。最后,對核心團隊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重點關注產品的落地能力,判斷企業是否具備足夠的實力去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甲子啟航聚焦于智能無人車、水產養殖和設施農業的投資,分別投了沐秦智能、美星智能、禾順農業等項目。

5~10年后農業或迎來大變

農業在田間地頭,部分創業公司在交通不便利的小城市或農村,且不同于消費領域的投資,有海外成熟市場經驗作為參考,中國要走自己的農業發展道路,其投資面臨的難度和挑戰也更大。

農業創業難度也很高,首先面臨的是年紀比較大、文化水平比較低的農民;其次客觀條件的多樣性較大,從南到北農業生產的差異化很大,去整合資源的難度很大;再加上中國農業整體落后,很多配套設施沒有,農業領域創業者經常發現很多問題之前沒有解決過,都需要自己來。

創業難度高最直接的影響是,很多創業者的項目商業模式不清晰。

程澤南認為,“農業是基礎性產業,至今已有5000年的發展歷史,模式創新、能力創新并沒有什么新意”,相反,商業模式的核心還是要學會算賬,投入產出收益的帳要算得越細越好。

如甲子啟航合伙人張云祥所描述,農業使用場景的感官距離遠,往往需要花比較長時間摸索企業的商業模式,必須持續接觸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對比驗證解決方案的合理性,但整個行業數據比較分散破碎,可參考的公開信息比較有限。

而發現商業模式存在問題需要時間,張云祥稱,受制于生物因素,產品迭代、模式驗證難度高周期長,企業可能需要花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意識到現有模式走不通,有的企業沒能及時調整戰略戰術方向,可能突然就沒了。

農業公司本身也面臨著客戶付費能力弱的現狀,創業公司成長速度普遍比較慢,付費客戶的滲透難度比較大愿意買單的政企客戶,談判流程所需時間往往大于企業預期。

張洪分析,農業科技領域服務的客戶付費能力和意愿都比較薄弱,癥結在于農業科技企業是典型的to B 服務為主,相較國外農業領域的to B客戶,通常是比較大的合作社、農場主,而我國因為土地特點、長期發展形勢等因素,造成了種養端的企業多數并不是有實力的大B企業,付費能力比較有限,很難去做突破。

在熊貓資本看來,投農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發現了農業里面好的創業者和項目,但是干得好不缺錢,如果基金的規模不大,去投資是有難度的,假設一個好項目需要三四億的資金,對熊貓這樣規模的基金來說就不太現實。

“農業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進場的創業者和投資機構都在堅守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張洪認為,資本市場也是在變化的,現在難并不代表未來也難。2021年農業領域政策的不斷出臺,基因技術的逐步放開、種子法也將在2022年3月1日正式執行,這些政策紅利讓擁有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的農業尤其是種業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了很大的回報。

市場永遠在變化中發展,挑戰與機遇總是并存,只有提前布局,才能抓住紅利。

程澤南判斷,農業可能大概5~10年之后會迎來變化的機會,現在就要持續的進行投資。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年齡在36歲以上的占比超80%,年齡普遍偏大,且第一產業勞動力在向第二、三產業進行轉移。一個可能會發生的現實問題是,上一輩的農民辛苦工作一輩子后干不動了,農業從業人員將迎來斷崖式下跌,程澤南認為時間可能會2025年到2033年之間,需要采用數字化的手段,規模化的生產方式,來滿足中國基本的農產品供給。

中國農業迎來新機遇,熊貓資本李論堅信,投資機構更需要有一些愿景,承擔一定的風險,幫助國家和社會解決過去或者未來的問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超百億資金流入,農業創投大時代到了嗎?

在廣袤的田間地頭,投資人們都看到了什么機會?

圖片來源:pexels-Karolina Grabowska

文|35斗

農業領域投融資正在升溫,越來越多的VC開始下鄉。

關注農業賽道的不乏紅杉資本、經緯中國、軟銀、高瓴等一線投資機構,也有廣墾太證、嘉信基金、甲子啟航等專注于看農業賽道的基金,各地也積極設立政府引導基金,為農業投資加一把火。

從數據表現上來看,35斗統計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農業食品行業一級市場融資事件數為86起,融資總額為153.87億元,比2020年略有上升。

圖:2010-2021中國農業食品行業融資情況,數據/制圖:35斗

VC過去對長周期、高投入的農業賽道一向避之不及,如今變化正在發生,在廣袤的田間地頭,投資人們都看到了什么機會?

35斗與熊貓資本、廣墾太證、嘉信基金、甲子啟航等投資機構聊了聊,發現:

1、國家政策引導,工業、科技、互聯網等領域投融資熱度下跌等原因,促使農業領域投融資升溫;

2、投資人對種養殖、科技類的項目關注度較高,能夠打通全產業鏈的單一品種、能夠在行業內部整合形成規模優勢的項目被看好;

3、創業項目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商業模式不清晰,面向的客戶付費能力弱;

4、隨著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老齡化以及向第二、三產業遷移,5~10年后農業從業人員可能迎來斷崖式下跌,這也將是數字農業、科技農業的機會所在。

政策驅動,農業賽道投融資將持續加熱

作為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進程。過去10多年,農業科技領域的投資出現過爆炸式增長,也有過相當長時間的沉寂,為何近兩年又開始吸引投資機構的注意?

國家政策的大力引導是重要因素之一。2021年5月,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明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13個重點產業和領域方面,包括現代種養業、鄉村富民產業等;該《指引》還明確表示推動設立政府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大力支持、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鄉村振興基金。

廣墾太證副總經理程澤南告訴35斗,在國家完成結構性改革后,農業農村部及中央在涉農上的投入在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到農業項目或農業科技項目里,很多TO B類、TO G類的農業公司或科技型公司就可以拿到訂單和業務。

政策引導及國家資金投入力度加大的同時,農業公司的上市也給投資機構打了一劑強心針。

2021年,有19家農食企業成功在A股上市,其中較為知名的新上市企業有祖名股份、李子園、味知香、東鵬飲料、千味央廚等。還有多家農食企業上市申請已披露或進入受理階段,比如美農生物、北農大科技、亞洲漁港、極飛科技等,這些企業或將在2022年登錄資本市場。

此前,一些上市農業公司業績表現并不理想,程澤南認為,過去兩年農產品進入上行周期,上市公司盈利情況好轉,一些大型農業企業或者產業化集團有錢來進行并購投資,促使行業投資升溫。

近些年,TMT、工業、互聯網等賽道遇到發展瓶頸,投資機會正在變得稀缺,投資機構需要尋找新的賽道,對農業的關注度隨之提高。

程澤南強調,農業是一個基礎性行業,持續性和穩定性更強,在其他行業投資下滑的時候,資金就可能向農業遷移。

熊貓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論分析,農業對于國家重要性高,但中國農業的發展可能比芯片行業還要落后,和國外相比還存在差距,可發展空間大,毋庸置疑也會有大量的投資機會。李論還認為,農業賽道關注度提高受全球影響,全球性的農業科技公司不斷涌現,而中國的投資習慣上會看一看國外在發生什么,那下一步就可能會在中國發生。

即便投資機構對農業的關注度在增加,但農業賽道整體的關注度并不夠,很多投資機構關注農業,卻不以農業為主賽道,市場化的農業基金更是稀缺。

深究其根本原因,嘉信基金董事長張洪認為,除了主觀上不少人把農業相關領域的投資等同于農業投資進而局限在農業種養,關鍵還在于退出機制。國家雖然支持農業投資,但在退出通道上并不順暢,農業公司上市的案列屈指可數,不管是科創板的創新案例還是北交所的專精特新,對農業都沒有一些特別的優待。尤其農業里面生物技術類公司,本身科技含量高,但大家意識里仍把它當成一家農業公司。

但是,隨著脫貧攻堅戰完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焦點,在國家戰略的支持下,農業有極大的創新改造空間,農業賽道的投融資也將是一個持續加熱的過程。

種養殖、科技類項目關注度高

35斗將農業食品細分為電商零售、食品飲料、種植養殖、科技服務、農業機械、農資等9大賽道,各賽道下邊均有不少項目,到底什么樣的項目更值得投資。

嘉信基金董事長張洪強調,不管使用到什么高科技技術,農業創業的核心,是要幫助生產實現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優的品質。

嘉信基金上游主要關注生物技術在種業里邊的應用,分子育種是其中一大方向,康普森、博瑞迪等公司是主要關注對象;而在數字農業方面,更希望看到通過聚焦某一作物品類貫穿產業的方式實現一些突破。

張洪分析,農業整個產業鏈還沒有打通,中下游到消費端的一些加工企業、食品企業,過往主要通過溯源、供應鏈等方式去中上游挑選好的原材料或者產品,但是很少穿透到最上游的種養,從育種端提出需求和共同研發的更為稀缺。而當前的機會也正存在于此,誰能夠通過某種方式縱深打通終端到消費者端,從種子到餐桌,誰就會獲得一些紅利。21年我們欣喜的看到,國內無論是豬、奶牛、雞等畜禽領域,還是啤酒等食品飲料行業,都有巨頭站出來挑戰這份責任。

廣墾太證副總經理程澤南認為,“農業投資的重點,不是去理解吃穿用度,更重要的是去把握未來發展方向,針對技術進步、商業模式的變化方向有一個判斷。”

程澤南本人關注三個大類的方向,首先是圍繞種養殖實際需求的科技進步,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材料、物聯網等技術都應該去尋找農業里的應用場景。

然后是能夠打通全產業鏈的單一品牌產品,只有打通了供應鏈整合以及品牌營銷的公司才是最優公司。供應鏈和營銷,無論缺了哪一塊,都沒有實現最高收益,在他看來,產品品牌背后是品質,品質背后是品控,所以要做統一生產或者標準化生產,才能夠達到一個優質品牌產品的基本要求。因此,只要有供貨源,下游不缺渠道,“原來是好東西沒地兒賣,現在是大家都在玩命尋找好產品”。

第三,關注在目前比較分散的種養殖環節里,由于技術進步或者渠道打通來形成規模集中度提升的機會。農業行業規模集中度極低,因此在行業內部整合形成規模優勢是一大機會,但整合的前提,要么是成本比別人更低,要么是能通過品牌、品質帶來溢價。

在技術方向上,程澤南最感興趣的是農業SaaS。農業不同于工業,生產方式更加復雜,不是一個單一的變量,農業SaaS利用數據采集技術可以把這些復雜的變量收集起來,用積極學習的方式,去擬合出一種可以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點進行生產的一種方式,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熊貓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論則看好生物農藥、土壤改良、養殖技術等方向,他認為可以提升產能,降本增效的項目都大有機會,但并不是所有的項目都適合熊貓資本,尤其是周期長、對資金體量要求高的項目。熊貓資本關注能夠有不錯的回報水平,并且短期內能夠取得一些確定性成績和成果的項目,比如經濟作物的種植,包括藥食同源的中藥材、藍莓、樹莓等,以及養殖里面的肉牛、水產、蜂蜜、蠶商等。

“農業投資還是跟農業主業本身相關的,是傳統意義上的第一產業,社區團購、生鮮電商平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李論認為,創始團隊是否了解農業,對農業真正熱愛,是否在正確的時間切入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都是判斷一個項目的核心因素。

張云祥表示,甲子啟航從市場和公司兩個角度去評判項目。市場層面關注行業現狀、發展驅動力和未來的增量空間,了解行業面臨的痛點和進入壁壘,判斷公司項目是否有能力解決現存問題;公司層面首先看產品能否有效解決行業痛點,是否存在品質、價格等競爭優勢。其次,研究產品的技術壁壘,分析它是否有可能在短期內被超越或替代。最后,對核心團隊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重點關注產品的落地能力,判斷企業是否具備足夠的實力去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甲子啟航聚焦于智能無人車、水產養殖和設施農業的投資,分別投了沐秦智能、美星智能、禾順農業等項目。

5~10年后農業或迎來大變

農業在田間地頭,部分創業公司在交通不便利的小城市或農村,且不同于消費領域的投資,有海外成熟市場經驗作為參考,中國要走自己的農業發展道路,其投資面臨的難度和挑戰也更大。

農業創業難度也很高,首先面臨的是年紀比較大、文化水平比較低的農民;其次客觀條件的多樣性較大,從南到北農業生產的差異化很大,去整合資源的難度很大;再加上中國農業整體落后,很多配套設施沒有,農業領域創業者經常發現很多問題之前沒有解決過,都需要自己來。

創業難度高最直接的影響是,很多創業者的項目商業模式不清晰。

程澤南認為,“農業是基礎性產業,至今已有5000年的發展歷史,模式創新、能力創新并沒有什么新意”,相反,商業模式的核心還是要學會算賬,投入產出收益的帳要算得越細越好。

如甲子啟航合伙人張云祥所描述,農業使用場景的感官距離遠,往往需要花比較長時間摸索企業的商業模式,必須持續接觸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對比驗證解決方案的合理性,但整個行業數據比較分散破碎,可參考的公開信息比較有限。

而發現商業模式存在問題需要時間,張云祥稱,受制于生物因素,產品迭代、模式驗證難度高周期長,企業可能需要花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意識到現有模式走不通,有的企業沒能及時調整戰略戰術方向,可能突然就沒了。

農業公司本身也面臨著客戶付費能力弱的現狀,創業公司成長速度普遍比較慢,付費客戶的滲透難度比較大愿意買單的政企客戶,談判流程所需時間往往大于企業預期。

張洪分析,農業科技領域服務的客戶付費能力和意愿都比較薄弱,癥結在于農業科技企業是典型的to B 服務為主,相較國外農業領域的to B客戶,通常是比較大的合作社、農場主,而我國因為土地特點、長期發展形勢等因素,造成了種養端的企業多數并不是有實力的大B企業,付費能力比較有限,很難去做突破。

在熊貓資本看來,投農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發現了農業里面好的創業者和項目,但是干得好不缺錢,如果基金的規模不大,去投資是有難度的,假設一個好項目需要三四億的資金,對熊貓這樣規模的基金來說就不太現實。

“農業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進場的創業者和投資機構都在堅守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張洪認為,資本市場也是在變化的,現在難并不代表未來也難。2021年農業領域政策的不斷出臺,基因技術的逐步放開、種子法也將在2022年3月1日正式執行,這些政策紅利讓擁有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的農業尤其是種業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了很大的回報。

市場永遠在變化中發展,挑戰與機遇總是并存,只有提前布局,才能抓住紅利。

程澤南判斷,農業可能大概5~10年之后會迎來變化的機會,現在就要持續的進行投資。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年齡在36歲以上的占比超80%,年齡普遍偏大,且第一產業勞動力在向第二、三產業進行轉移。一個可能會發生的現實問題是,上一輩的農民辛苦工作一輩子后干不動了,農業從業人員將迎來斷崖式下跌,程澤南認為時間可能會2025年到2033年之間,需要采用數字化的手段,規模化的生產方式,來滿足中國基本的農產品供給。

中國農業迎來新機遇,熊貓資本李論堅信,投資機構更需要有一些愿景,承擔一定的風險,幫助國家和社會解決過去或者未來的問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资源县| 梁河县| 沐川县| 海门市| 高青县| 赤城县| 张掖市| 黄梅县| 鄂州市| 宜丰县| 金溪县| 平潭县| 奉贤区| 宿迁市| 晋城| 山阴县| 赤水市| 丹棱县| 松原市| 开江县| 准格尔旗| 济阳县| 海丰县| 大方县| 大理市| 古浪县| 陆河县| 宿松县| 绍兴县| 西藏| 长治市| 锡林浩特市| 许昌市| 涟水县| 汝城县| 白城市| 万安县| 应用必备| 高邑县| 昭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