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財經 陳伊婷
編輯|大風
1月18日上午,“星巴克中國”在公眾號上宣布,星巴克即日起在美團上線“1971客廳”的專屬空間服務、“專星送”功能。
美團“專星送”上線的第一天,鋅財經下單了一份新年套餐。套餐包含熱福滿栗絨拿鐵、鴻運當頭山楂蛋糕,以及虎年迷你春聯套餐,原價77元,美團上只要66元。不到20分鐘就收到了外賣,咖啡包裝有專門設計過,雙層杯蓋的內層有一個小型回流盒,所以咖啡并沒有任何液體潑灑出來。在專屬配送箱的運送下,咖啡溫度沒有太大變化,口感和店內飲用相差無幾。
與星巴克“專星送”相比,美團“專星送”可薅的羊毛更多。菜單欄新增一個折扣頁,力度在4-8折不等。其中,折扣最低的是培根芝士蛋堡套餐,原價48元,現價19元,折扣低至3.96折。除此之外,美團上可以領取星巴克會員卡,新用戶有8折優惠券與9元配送費減免券。
在菜單欄里,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定制咖啡。從容量到溫度,從咖啡濃度到奶種類,幾乎考慮到影響咖啡口感的所有因素。
再加之美團外賣配送服務本身就非常成熟,點餐、下單、折扣、配送、評價、投訴,外賣的每個環節都有涵蓋,有問題處理起來也很方便。作為美團的深度用戶,星巴克的專屬定制頁面,點起餐來沒有任何障礙。
看似是配送一杯咖啡,實則背后需要深厚的內功。如今外賣已經過了最原始的拓荒時期,在市場格局穩定下來之后,外賣進入更加精細化的運營階段。
星巴克遇上美團
此前星巴克曾經與餓了么達成獨家合作,如今雙方合作到期,新伙伴美團能夠為星巴克帶來什么?
外賣咖啡難題不外乎兩點,一是飲料潑灑問題,二是時間、溫度對飲品的口感影響。
對于普通咖啡外賣而言,解決第一個問題已是萬事大吉;而對于星巴克來說,影響咖啡口感才是致命的。因此,配送一杯星巴克咖啡的難點兼具時間、溫度、包裝三個維度。
為達到這個要求,美團可以做什么?
首先,美團為星巴克提供騎手駐店服務,有專人負責配送,不怕沒有騎手接單,也不怕騎手質量層次不齊。畢竟,消費者接觸最多的是外賣小哥,配送人員呈現出的服務態度,影響著消費者對商家品質品味、服務質量的認知。而配送人員對路線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配送時效性,進而影響配送質量。
為了加強配送人員的專業度,美團定制了星巴克專屬配送裝備——定制化工服+定制化餐箱。其中,餐箱將冷、熱箱分開,極大地減少溫度流失的現象。
此外,定制化配送系統,比如星巴克專屬購物頁面、星巴克會員數據互通、星巴克門店智能換店購等服務,都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推出的優質體驗服務。
星巴克也因此放心地將其精品的臻選咖啡系列上線了美團,讓更多人能隨時隨地品嘗到高品質咖啡。“專星送”的及時配送服務,也可以滿足各種臨時偶發性事件。
此外,星巴克會員數據與美團互通,用戶在美團上的消費積分數據也能同步到星巴克賬戶。兩邊App切換無障礙的背后,是星巴克對美團配送的信任。
而對星巴克來說,這兩年線下門店業務明顯受到瑞幸咖啡、麥樂送等咖啡外賣的有力競爭,拓寬線上渠道是必然的選擇。
接入美團后,星巴克將會進一步擴充業務范圍,線下門店通過配置“專星送”,能夠觸達更多用戶。而星巴克1790萬的活躍會員數,可以與美團6.7億用戶互通,從而借助外賣業務直觀提升業績。根據星巴克2021財年報告,公司來自中國市場的年收入達到37億美元。而按照官方公布的專星送外賣訂單占銷售額15%的比例估算,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外賣收入約為35億元人民幣。
大品牌的現時需求
像星巴克一樣,越來越多的大餐飲品牌在與外賣品牌的合作時,更加看重效率和服務。
要知道,外賣行業的“潮汐現象”嚴重,尤其是午餐、晚飯時間段,經常會出現爆單的情況。這對于出餐速度和配送時間有了嚴格要求,以30分鐘送達為例,如果商家8分鐘出一餐,那么剩下的22分鐘只能交給騎手。一旦某個環節沒有處理好,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將會非常糟糕。而大餐飲品牌往往面臨多單配送的境況,單憑品牌自身配送實力,無法保證如此高要求的配送需求。
品類不適合外送這一問題,也讓餐飲品牌感到頭疼,尤其是星巴克這種做精品咖啡的,對時間、溫度的把控近乎嚴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口感。對它們而言,口感即是口碑。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疫情的沖擊,如今外賣幾乎成為每個年輕人的必需品。不可否認,外賣已經是餐飲行業的主要經營方式之一。對品牌來講,拓寬外賣渠道,是增加營收的有效方式。
據統計,瑞幸、喜茶、Costa、奈雪的茶、一點點、COCO、蜜雪冰城等連鎖咖啡和茶飲品牌,都已接入了外賣平臺。
2018年4月,喜茶全面開放外賣服務,在全國12座城市80余家門店開通了外賣服務,單店外賣月銷量最高達5000單。據喜茶最新財報數據,2020年,喜茶所有消費者約81%選擇線上下單,其中外賣配送占據24.8%,如今這一數據正在逐步提升。
從最經典的KFC、麥當勞自主搭建外賣體系,到后來海底撈等火鍋品牌推出外賣,再到茶飲品牌的先后接入外賣平臺,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快了線上建設的步伐。
能否抓住這些大餐飲品牌,也成了外賣平臺下一個最關鍵的競爭高地。
定制化服務成焦點
外賣的下一個競爭點,將會聚焦在定制化服務上。
對星巴克這類的大餐飲品牌來講,它們會格外看重外賣平臺能否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星巴克遲遲不愿意開通外賣服務,也是因為害怕外賣會降低咖啡口感、損害品牌口碑。
究其背后原因,是大品牌更加注重品牌美譽度。對于它們而言,要么不做外賣,要么做最優質的外賣。在解決基礎的液體撒漏、暴力配送等問題之余,外賣平臺能否為自身提供定制化服務成了關注的焦點。因為這關系到品牌能否盡可能完善地把門店服務搬到外賣平臺上,更關系到品牌能否在一眾餐飲同行中脫穎而出。
如果回歸咖啡市場,除星巴克以外,還有很多“后生”正在兇猛突圍。瑞幸、MANNER、Tims中國,正在以服務、性價比、門店風格為切入口,在市場上攻城略地。星巴克無法拒絕外賣,在激烈的競爭之中,星巴克也需要借由高效、優質的服務,維持自身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質地位。
因此,對外賣平臺來說,經過草莽競爭的時代,當下比拼的更是效率和服務。如今,美團定制化服務的上線,無疑為大品牌解決了當下最大的猶豫。
除外賣服務之外,美團也在拓展更多定制化服務的可能性。星巴克在美團上線“1971客廳”的專屬空間服務,即提供新的私人咖啡體驗預訂服務,以及啟用美團“超級門店”功能,都將定制化服務發揮到了極致。
在這個外賣后時代,比拼的更是外賣平臺精細化運營的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