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醫藥女神”葛蘭變成“葛韭菜”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醫藥女神”葛蘭變成“葛韭菜”

曾經的“醫藥女神”,現在成了“葛韭菜”。

文|雷達財經 張凱旌

編輯 | 深海

近日,葛蘭旗下基金的四季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葛蘭旗下共計管理9只基金產品,管理規模達1103.39億元,已反超在管規模1019億元的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成為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最大的基金經理。

不過,上述成績是在過去一年葛蘭在管的5只基金均出現虧損的背景下實現的,市場認為,基民們逆勢加倉,無疑是看中了醫療賽道的長牛屬性,抄底意圖明顯。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醫療板塊在集采、美方“實體名單”等事件的影響下,投資邏輯已經發生變化,葛蘭很難在短時間內復制2020年疫情黑天鵝下業績的輝煌。

雷達財經注意到,頂流基金經理面臨質疑已不新鮮,不久之前,公募基金史上第一位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超千億的基金經理張坤,在主管基金業績走低后,也曾從“ikun”淪為“菜坤”。

難道規模真是業績的天敵嗎?

初入基金圈炒作踩雷,蟄伏后踏進醫療板塊

素有“醫藥女神”之稱的葛蘭,一直以重倉投資醫療賽道聞名。

公開資料顯示,葛蘭曾獲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學士、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后在國金證券、民生加銀基金做研究員,2014年10月加入中歐基金,從研究員做到基金經理。

不過,醫藥博士履歷加持的葛蘭,初任基金經理時并未專注于醫療賽道的投資,而是參與了市場炒作,這一度讓她損失慘重。

2015年6月14日至9月15日,葛蘭管理的中歐明睿新起點回撤幅度高達64.71%,即使將市場普跌的情況考慮在內,跑輸大盤26個百分點的成績依然給了剛入市的葛蘭當頭一棒。

當年中歐明睿新起點的十大重倉股,暴雷的樂視網、暴風科技均名列其中,暴風科技甚至在年末被葛蘭加倉至第一大重倉股。除此之外,金證股份、銀之杰、漢得信息等重倉股也是2015年牛市期間被市場爆炒的對象。

以暴風科技為例,該股在2015年3月上市后,股價在4個月的時間內翻了25倍,緊接著又在接下來的3個月里跌去70%。葛蘭抄底時,暴風科技股價正經歷反彈,但在漫長的停牌后,該股股價又掉頭向下,這一次一路跌到了退市。

沒能實現理想中的業績,葛蘭一度辭任中歐明睿新起點等7個在管基金的基金經理,并歷經了5個月的空檔期。天天基金資料顯示,直至2016年9月,葛蘭才重新擔任基金經理職位,自此踏入醫藥領域,雖然其也在2018年接回了中歐明睿新起點,但讓葛蘭任職期間收獲最高回報的,仍是醫療板塊。

僅是如此,還不足以讓葛蘭晉升為“醫藥女神”。數據顯示,2019年底時,葛蘭的在管規模為71.35億元,同比增長183.72%,尚未達到百億規模。

轉折點在2020年的一場疫情。以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為例,自2016年9月29日任職至2020年1月2日,該基金的累計收益率達70.92%,作為新銳基金經理,這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但至2021年2月10日,該基金的累計收益率已突破300%。期間,重倉股之一的英科醫療漲幅一度超25倍。

類似的例子還有中歐醫療創新股票A,同樣是在2020年1月2日和2021年2月10日兩個時間點,該只基金的累計收益率分別是25.74%、202.64%。

這些亮眼的數字吸引基民們選擇葛蘭,2020年底,葛蘭在管基金規模飆升5倍,達441.91億元;2021年,在旗下重倉股多有回調的情況下,熱衷于抄底的基民們,仍一舉將葛蘭推上了“公募一姐”的位置。

晉升“公募一姐”后接連踩雷,基金凈值大幅下跌

基金圈中流傳著一句話:一代版本一代神。在風云變幻的股市中,很難有投資者長期踩中風口,畢竟每個人的能力圈都是有限的,而對于長期押注單一行業的投資者來說,就更免不了經歷“追漲”與“殺跌”。

2021年,隨著市場風格切換,醫藥主題基金難以延續此前的高光表現。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2021年年初至今,全指醫藥跌幅近20%,如果自2021年2月的高點開始計算,回調幅度更是近30%。

在此背景下,葛蘭已經連續踩雷,曾經的“女神”也變為了“葛大媽”、“葛韭菜”。

政策、國際博弈、市場情緒等眾多因素對醫療行業帶來的影響中,集采是不能忽視的關鍵。長久以來,藥品從生產廠家到醫院,中間要經歷層層加價,甚至衍生出回扣、貪腐等利益鏈條,而集采的目的,就是要打掉中間環節,為百姓省錢。

不過,對于企業而言,集采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降低產品利潤率,而在某些細分領域中,集采還可能推動行業格局的轉變。

如2021年兩會期間,“看牙貴”成為熱議話題,有代表提出,需盡早解決“種植牙暴利”問題。隨后,相關政策連續出臺,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更是明確提及種植牙要在國家和省級層面開展集采。受此影響,疊加業績不及預期,“牙茅”通策醫療自2021年7月至今股價已跌超60%。

“生長激素茅”長春高新的跌幅更大。2021年8月,新華社發文直指市場上存在生長激素濫用的情況,長春高新應聲跌停;邁入2022年后,一則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的集采文件更是讓這家昔日的白馬股在短短5個交易日內跌去35.11%。

如果僅是廣東省將生長激素納入集采,規模并不算大,但若這只是全國范圍內開展類似條款的開端,那么將對產品線單一的長春高新造成巨大的打擊,甚至可能動搖其在市場中的根基。

通策醫療和長春高新,都是葛蘭的重倉股。對于后者,葛蘭還曾于2021年11月加倉41.8萬股,同花順iFind顯示,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彼時高居長春高新第五大股東,總持股數超550萬股。

此外,連續兩年在1月因艾芬事件陷入輿論危機、市值在過去半年腰斬的“眼茅”愛爾眼科,以及受美方納入“實體清單”和估值泡沫影響,股價在過去半年普遍跌幅在40%上下的CXO龍頭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等,也是葛蘭的重倉股。

在葛蘭看來,創新藥產業鏈、醫療服務、高質量仿制藥等賽道長期向好,因此其還在2021年四季度加倉了邁瑞醫療、藥明康德、愛爾眼科等企業。

而代價就是,其持有規模最大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自2022年來跌幅為11.53%,排在同類2586個產品中的2483位;同期中歐醫療創新股票C跌幅為12.75%,排在同類727個基金中的705位。

基金規模與業績難畫等號

事實上,葛蘭當下遭遇的情況在前輩身上已屢次上演。

一年前,有“酒神”之稱的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總規模達1255.11億元,其也成為了公募基金史上第一位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超千億的基金經理。

與葛蘭不同的是,張坤被推上千億基金經理的同時,手握傲人的業績。其掌舵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中小盤在2020年分別帶來120億元、80億元收益,收益排名基金賺錢榜前列,也是賺錢最多的主動型基金。

但反轉來的很快。牛年伊始,張坤重倉的白酒股股價就出現集體狂瀉,其中貴州茅臺僅7個交易日就跌去近6000億元市值。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在此期間凈值更是下跌14.16%。緊接著,曾被張坤視為自己“最成功的投資”的上海機場在免稅協議的重大修訂后投資邏輯生變,股價狂跌。

股市的反轉,讓張坤管理的4只公募基金在2021年一季度的累計虧損達到了56.6億元,而張坤本人,也從“全世界最好的坤坤”淪為“坤狗”。

面對投資者的責怪,張坤曾嘗試在季報中與基民們“談心”,其列舉了股價波動的三大原因,并指出只要公司的內在價值能穩步提升,股價運行中樞提升就是遲早的事。但這些話已經很難平息基民們的怒火:“下跌了就是下跌了,還來談什么心?!?/p>

在張坤之前,“公募一哥”的稱號歸屬于劉格菘。這位基金經理旗下管理的廣發“三杰”——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基金,在2019年位列主動型偏股基金業績前三甲。按照當時的報道,這是10年內首次出現一個基金經理包攬主動型偏股基金業績前三甲的狀況。

得益于出色的業績,2020年1月17日,劉格菘單獨管理的廣發科技先鋒混合基金的募集規模創下1000億元的天量。截至2020年上半年,劉格菘在管的基金規模達822億元,比當時的張坤還要多出300億元。

從64億規模翻到843億,劉格菘只用了不到一年,一篇名為《從任澤松到蔡嵩松,基金經理“賭局”中的變與不變》的文章曾提到,劉格菘高倉位、集中持股、精選特定行業賽道的押注式投資,若能契合市場環境,無疑是最高效的賺錢方式。如同醫藥之于葛蘭,白酒之于張坤,與劉格菘對應的則是半導體。

不過,近一年來劉格菘的廣發“三杰”收益率均在-15%上下,廣發科技先鋒混合更是低于-20%,數只基金在同類中均排在末位。

多年來的案例,足以證明,基金業績與規模之間并不存在絕對的關聯。有行業人士表示,對于涉及主動管理的基金,基金規模并非越大越好,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是有邊界的,規模過大難以取得超額收益。

具體而言,規模大的基金在做資產配置時可能會受限制;當市場波動劇烈,風格切換較快時,規模較大的基金調倉也并不靈活。

更何況,基金規模擴大背后,還有媒介和基金公司主動造勢、營銷的成分。

一個常識是,基金公司并不靠基金收益賺錢,其盈利主要靠收取基金管理費。這意味著,基金銷售規模越大,基金公司賺錢效應越強。為了讓基民們獻出真金白銀,對“股神”、“一哥”、“一姐”的宣傳都是有效的營銷手段。

此外,目前我國的基金業正在不斷擴容。數據顯示,2021年新成立基金達1898只,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另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公募基金市場數據,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4.41萬億元,也是歷史新高。

在此背景下,大部分基民辨別基金好壞的難度逐漸增加,基民們也相對更容易接受基金公司和銷售平臺的推薦。

從21世紀初的基金圈偶像“一代目”王亞偉,到基民飯圈化下,“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背后的張坤,皆是如此。市場會誕生下一個偶像,但沒有踩對節奏的基民們,卻損失慘重。

“基金投資,除了短期的業績表現,還要穿透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操作風格,選擇適合自己的風格持有。”有長期接觸投資的行業人士表示,“做好策略是配置的前提,選好標的是配置的基礎。建議在策略上‘從長計議,以穩為主、降低預期、做好分散’,不要再一味追求高波動。”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醫藥女神”葛蘭變成“葛韭菜”

曾經的“醫藥女神”,現在成了“葛韭菜”。

文|雷達財經 張凱旌

編輯 | 深海

近日,葛蘭旗下基金的四季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葛蘭旗下共計管理9只基金產品,管理規模達1103.39億元,已反超在管規模1019億元的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成為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最大的基金經理。

不過,上述成績是在過去一年葛蘭在管的5只基金均出現虧損的背景下實現的,市場認為,基民們逆勢加倉,無疑是看中了醫療賽道的長牛屬性,抄底意圖明顯。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醫療板塊在集采、美方“實體名單”等事件的影響下,投資邏輯已經發生變化,葛蘭很難在短時間內復制2020年疫情黑天鵝下業績的輝煌。

雷達財經注意到,頂流基金經理面臨質疑已不新鮮,不久之前,公募基金史上第一位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超千億的基金經理張坤,在主管基金業績走低后,也曾從“ikun”淪為“菜坤”。

難道規模真是業績的天敵嗎?

初入基金圈炒作踩雷,蟄伏后踏進醫療板塊

素有“醫藥女神”之稱的葛蘭,一直以重倉投資醫療賽道聞名。

公開資料顯示,葛蘭曾獲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學士、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后在國金證券、民生加銀基金做研究員,2014年10月加入中歐基金,從研究員做到基金經理。

不過,醫藥博士履歷加持的葛蘭,初任基金經理時并未專注于醫療賽道的投資,而是參與了市場炒作,這一度讓她損失慘重。

2015年6月14日至9月15日,葛蘭管理的中歐明睿新起點回撤幅度高達64.71%,即使將市場普跌的情況考慮在內,跑輸大盤26個百分點的成績依然給了剛入市的葛蘭當頭一棒。

當年中歐明睿新起點的十大重倉股,暴雷的樂視網、暴風科技均名列其中,暴風科技甚至在年末被葛蘭加倉至第一大重倉股。除此之外,金證股份、銀之杰、漢得信息等重倉股也是2015年牛市期間被市場爆炒的對象。

以暴風科技為例,該股在2015年3月上市后,股價在4個月的時間內翻了25倍,緊接著又在接下來的3個月里跌去70%。葛蘭抄底時,暴風科技股價正經歷反彈,但在漫長的停牌后,該股股價又掉頭向下,這一次一路跌到了退市。

沒能實現理想中的業績,葛蘭一度辭任中歐明睿新起點等7個在管基金的基金經理,并歷經了5個月的空檔期。天天基金資料顯示,直至2016年9月,葛蘭才重新擔任基金經理職位,自此踏入醫藥領域,雖然其也在2018年接回了中歐明睿新起點,但讓葛蘭任職期間收獲最高回報的,仍是醫療板塊。

僅是如此,還不足以讓葛蘭晉升為“醫藥女神”。數據顯示,2019年底時,葛蘭的在管規模為71.35億元,同比增長183.72%,尚未達到百億規模。

轉折點在2020年的一場疫情。以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為例,自2016年9月29日任職至2020年1月2日,該基金的累計收益率達70.92%,作為新銳基金經理,這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但至2021年2月10日,該基金的累計收益率已突破300%。期間,重倉股之一的英科醫療漲幅一度超25倍。

類似的例子還有中歐醫療創新股票A,同樣是在2020年1月2日和2021年2月10日兩個時間點,該只基金的累計收益率分別是25.74%、202.64%。

這些亮眼的數字吸引基民們選擇葛蘭,2020年底,葛蘭在管基金規模飆升5倍,達441.91億元;2021年,在旗下重倉股多有回調的情況下,熱衷于抄底的基民們,仍一舉將葛蘭推上了“公募一姐”的位置。

晉升“公募一姐”后接連踩雷,基金凈值大幅下跌

基金圈中流傳著一句話:一代版本一代神。在風云變幻的股市中,很難有投資者長期踩中風口,畢竟每個人的能力圈都是有限的,而對于長期押注單一行業的投資者來說,就更免不了經歷“追漲”與“殺跌”。

2021年,隨著市場風格切換,醫藥主題基金難以延續此前的高光表現。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2021年年初至今,全指醫藥跌幅近20%,如果自2021年2月的高點開始計算,回調幅度更是近30%。

在此背景下,葛蘭已經連續踩雷,曾經的“女神”也變為了“葛大媽”、“葛韭菜”。

政策、國際博弈、市場情緒等眾多因素對醫療行業帶來的影響中,集采是不能忽視的關鍵。長久以來,藥品從生產廠家到醫院,中間要經歷層層加價,甚至衍生出回扣、貪腐等利益鏈條,而集采的目的,就是要打掉中間環節,為百姓省錢。

不過,對于企業而言,集采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降低產品利潤率,而在某些細分領域中,集采還可能推動行業格局的轉變。

如2021年兩會期間,“看牙貴”成為熱議話題,有代表提出,需盡早解決“種植牙暴利”問題。隨后,相關政策連續出臺,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更是明確提及種植牙要在國家和省級層面開展集采。受此影響,疊加業績不及預期,“牙茅”通策醫療自2021年7月至今股價已跌超60%。

“生長激素茅”長春高新的跌幅更大。2021年8月,新華社發文直指市場上存在生長激素濫用的情況,長春高新應聲跌停;邁入2022年后,一則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的集采文件更是讓這家昔日的白馬股在短短5個交易日內跌去35.11%。

如果僅是廣東省將生長激素納入集采,規模并不算大,但若這只是全國范圍內開展類似條款的開端,那么將對產品線單一的長春高新造成巨大的打擊,甚至可能動搖其在市場中的根基。

通策醫療和長春高新,都是葛蘭的重倉股。對于后者,葛蘭還曾于2021年11月加倉41.8萬股,同花順iFind顯示,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彼時高居長春高新第五大股東,總持股數超550萬股。

此外,連續兩年在1月因艾芬事件陷入輿論危機、市值在過去半年腰斬的“眼茅”愛爾眼科,以及受美方納入“實體清單”和估值泡沫影響,股價在過去半年普遍跌幅在40%上下的CXO龍頭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等,也是葛蘭的重倉股。

在葛蘭看來,創新藥產業鏈、醫療服務、高質量仿制藥等賽道長期向好,因此其還在2021年四季度加倉了邁瑞醫療、藥明康德、愛爾眼科等企業。

而代價就是,其持有規模最大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自2022年來跌幅為11.53%,排在同類2586個產品中的2483位;同期中歐醫療創新股票C跌幅為12.75%,排在同類727個基金中的705位。

基金規模與業績難畫等號

事實上,葛蘭當下遭遇的情況在前輩身上已屢次上演。

一年前,有“酒神”之稱的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總規模達1255.11億元,其也成為了公募基金史上第一位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超千億的基金經理。

與葛蘭不同的是,張坤被推上千億基金經理的同時,手握傲人的業績。其掌舵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中小盤在2020年分別帶來120億元、80億元收益,收益排名基金賺錢榜前列,也是賺錢最多的主動型基金。

但反轉來的很快。牛年伊始,張坤重倉的白酒股股價就出現集體狂瀉,其中貴州茅臺僅7個交易日就跌去近6000億元市值。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在此期間凈值更是下跌14.16%。緊接著,曾被張坤視為自己“最成功的投資”的上海機場在免稅協議的重大修訂后投資邏輯生變,股價狂跌。

股市的反轉,讓張坤管理的4只公募基金在2021年一季度的累計虧損達到了56.6億元,而張坤本人,也從“全世界最好的坤坤”淪為“坤狗”。

面對投資者的責怪,張坤曾嘗試在季報中與基民們“談心”,其列舉了股價波動的三大原因,并指出只要公司的內在價值能穩步提升,股價運行中樞提升就是遲早的事。但這些話已經很難平息基民們的怒火:“下跌了就是下跌了,還來談什么心?!?/p>

在張坤之前,“公募一哥”的稱號歸屬于劉格菘。這位基金經理旗下管理的廣發“三杰”——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基金,在2019年位列主動型偏股基金業績前三甲。按照當時的報道,這是10年內首次出現一個基金經理包攬主動型偏股基金業績前三甲的狀況。

得益于出色的業績,2020年1月17日,劉格菘單獨管理的廣發科技先鋒混合基金的募集規模創下1000億元的天量。截至2020年上半年,劉格菘在管的基金規模達822億元,比當時的張坤還要多出300億元。

從64億規模翻到843億,劉格菘只用了不到一年,一篇名為《從任澤松到蔡嵩松,基金經理“賭局”中的變與不變》的文章曾提到,劉格菘高倉位、集中持股、精選特定行業賽道的押注式投資,若能契合市場環境,無疑是最高效的賺錢方式。如同醫藥之于葛蘭,白酒之于張坤,與劉格菘對應的則是半導體。

不過,近一年來劉格菘的廣發“三杰”收益率均在-15%上下,廣發科技先鋒混合更是低于-20%,數只基金在同類中均排在末位。

多年來的案例,足以證明,基金業績與規模之間并不存在絕對的關聯。有行業人士表示,對于涉及主動管理的基金,基金規模并非越大越好,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是有邊界的,規模過大難以取得超額收益。

具體而言,規模大的基金在做資產配置時可能會受限制;當市場波動劇烈,風格切換較快時,規模較大的基金調倉也并不靈活。

更何況,基金規模擴大背后,還有媒介和基金公司主動造勢、營銷的成分。

一個常識是,基金公司并不靠基金收益賺錢,其盈利主要靠收取基金管理費。這意味著,基金銷售規模越大,基金公司賺錢效應越強。為了讓基民們獻出真金白銀,對“股神”、“一哥”、“一姐”的宣傳都是有效的營銷手段。

此外,目前我國的基金業正在不斷擴容。數據顯示,2021年新成立基金達1898只,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另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公募基金市場數據,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4.41萬億元,也是歷史新高。

在此背景下,大部分基民辨別基金好壞的難度逐漸增加,基民們也相對更容易接受基金公司和銷售平臺的推薦。

從21世紀初的基金圈偶像“一代目”王亞偉,到基民飯圈化下,“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背后的張坤,皆是如此。市場會誕生下一個偶像,但沒有踩對節奏的基民們,卻損失慘重。

“基金投資,除了短期的業績表現,還要穿透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操作風格,選擇適合自己的風格持有?!庇虚L期接觸投資的行業人士表示,“做好策略是配置的前提,選好標的是配置的基礎。建議在策略上‘從長計議,以穩為主、降低預期、做好分散’,不要再一味追求高波動。”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水县| 格尔木市| 南阳市| 绵竹市| 榆树市| 舞钢市| 突泉县| 碌曲县| 新建县| 拜泉县| 锦州市| 东兰县| 新竹市| 营口市| 涡阳县| 松滋市| 丹寨县| 福海县| 武乡县| 泰州市| 应城市| 青神县| 通道| 阜城县| 清河县| 南投县| 安溪县| 濉溪县| 东乡县| 拜泉县| 韩城市| 延安市| 五华县| 马龙县| 崇左市| 灌云县| 德清县| 芜湖县| 修文县| 荣成市|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