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國家統計局周日公布數據顯示,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至50.1%,制造業擴張步伐有所放慢,但景氣度仍保持在榮枯線以上。
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估中值顯示,1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1%。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于50%,反映經濟衰退。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界面新聞表示,一般來說,春節前后是制造業生產的傳統淡季,再加上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擾動,對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影響,制造業擴張勢頭放緩。此外,房地產市場預期變差,導致投資增速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國內需求。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也表示,制造業PMI通常會在年初出現季節性回落,主要是因為春節假期前后員工返鄉、企業開工減少所致。另外,近期新冠疫情反彈也對1月制造業企業生產造成明顯干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生產指數為50.9%,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造紙印刷及文教體美娛用品等與春節假日消費相關的行業生產指數高于52.0%,生產保持較快增長。
相比生產,需求則明顯不足。新訂單指數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至49.3%,連續6個月位于收縮區間,且創去年10月以來新低。其中,紡織、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制品、專用設備等行業新訂單指數低于46.0%,行業增長動能不足;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醫藥等行業繼續處于擴張區間,高于制造業總體。
伍超明表示,在穩增長政策下,隨著季節性因素消退,PMI將大概率重拾升勢,保持在50%以上。
他指出,一方面,政府已經給出政策力度靠前的明確信號,投資尤其是基建投資回升速度有望加快,拉動工業生產;另一方面,能源供應和生產供給有望趨穩,供給沖擊對制造業生產的約束趨于弱化;第三,隨著工業品出廠價格(PPI)走低,上游大宗商品價格對中下游企業生產意愿的抑制作用降低;第四,房地產投資有望逐步企穩。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制造業企業信心和預期有所改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5%,高于上月3.2個百分點,其中,通用設備、汽車、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羅志恒認為,一季度制造業PMI或將在榮枯線附近波動,之后將取決于穩增長政策的效果。他表示,目前來看,經濟回升速度和強度仍存在不確定性,比如,出口是否能持續高增長,房地產銷售、投資何時企穩、基建投資力度能有多大。
“穩增長政策越快生效,PMI就能越早企穩,若穩增長效果不及預期,可能還將繼續出臺降準降息、刺激消費、擴大有效投資等政策。”他說。
非制造業PMI方面,1月, 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1%,比上月下降1.6個百分點。其中,因國內新冠疫情散發波及省份較多,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降至50.3%,低于上月1.7個百分點,為近5個月低點。
國家統計局指出,受疫情反復等影響,鐵路運輸、道路運輸、水上運輸、郵政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降至臨界點以下;涉及接觸性消費的住宿、居民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45.0%以下低位區間,表明在居民消費意愿減弱影響下行業業務量減少。從市場需求看,服務業新訂單指數為46.8%,比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反映近期服務業市場需求偏弱。
建筑業景氣呈季節性回落。受雨雪天氣及春節臨近工人陸續返鄉等影響,建筑業施工進度繼續放緩,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4%,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不過,從市場預期看,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4.4%,較上月有明顯回升,表明建筑業企業對節后生產經營預期較為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