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網商 管麗丹
編輯|王詩琪
動輒幾百上千元的嬰童輔食,真的適合孩子嗎?
這是秋田滿滿創始人易欽浪剛當上父親時的困惑,也是很多家長的共同疑問。
隨著“精細養娃”成為90后父母的標簽,零輔食賽道驟然擁擠起來。據媒體統計,僅2021年嬰童食品領域就發生投融資事件近20起,融資金額超15億元,超20個風投入局,領跑整個母嬰行業。
賽道火爆,但這個行業的“老病根”一直存在。一方面,零輔食品牌的食品安全問題仍然頻發,甚至猶勝以往。雨后春筍般涌出的新品牌普遍采用代加工模式,缺少“嬰標”輔助,生產質量參差不齊,嬰輔食的健康、安全問題是家長心中最大的擔憂。
另一方面,零輔食品牌仍舊深陷同質化的泥淖,米餅、溶豆、海苔等家家都有,甚至可能出自同一家代工廠。
嬰童零輔食賽道里有機遇,也有挑戰,創業者們到底如何破局?
新老品牌齊下場,攪動千億嬰童輔食市場
在小紅書上搜索“輔食”,可以看到140余萬篇筆記,在大類內容中,還有分月齡、分制作方法、分作用等的細分筆記。
與大部分“糙養孩子”的70后、80后爸媽相比,經歷消費升級洗禮的90后爸媽們,育兒更加精細。他們不僅關注品牌,更關注配方和制造工藝,從原材料到最終包裝都要反復審視。
曾經的母嬰賽道里,奶粉、紙尿褲、玩具這類“硬支出”品類是絕對頂流,但在新一代父母上任后,嬰童零輔食的地位逐漸升級成了新剛需,帶動著整個品類升溫。
華映資本曾估算,兒童零食市場規模有望在2023年達到210億美元,約合1500億元人民幣。
過去,嬰童輔食市場被國際品牌把控,但近幾年,國貨品牌正在崛起。既有秋田滿滿、寶寶饞了、哆貓貓這樣的新銳,也有三只松鼠等布局新賽道的大品牌。
一個共同特點是,電商往往是國產嬰童品牌爆發的渠道。
以2018年成立的秋田滿滿為例。創始人易欽浪是從一個從業電商九年的老兵,首戰即選擇天貓。
“易欽浪以前是電商運營的老手,以他既有的運營經驗去運營嬰童食品其實是降維打擊。”清流資本是秋田滿滿早期投資人之一,運營合伙人張貝妮曾這樣解釋投資秋田滿滿的原因。
2019年,秋田滿滿正式在天貓銷售嬰童食品,3款首發單品迅速打爆。2021年第一季度,秋田滿滿全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700%,月均銷售額達數千萬元。品牌方透露,2021年品牌GMV(總成交額)同比翻了6倍多。
如今,秋田滿滿已成長為團隊數百人的新銳國產品牌。并在2021年拿下兩輪金額千萬美元級別的融資。
不只是秋田滿滿,2021年,新銳品牌哆貓貓、窩小芽在一年內都獲得了3筆融資,總融資金額均超1億元;寶寶饞了也在年初拿下1億元A+輪融資。順為資本、不二資本、清流資本等多次出手,為零輔食賽道加碼。
食品賽道的老玩家們也在入局。2020年下半年起,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就不約而同地向嬰童零輔食賽道發力,紛紛上線自己的子品牌。2020年末,蒙牛也以30億元收購奶酪品牌妙可藍多。
2021年年底,三只松鼠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小鹿藍藍連續15個月穩居全網寶寶零食類目第一,市占率已超第二、三名之和。
代工為主,食品安全問題何解?
包括秋田滿滿在內,如今大多數零輔食品牌的SKU(存貨單位)都有幾十個乃至上百個之多,但細看包裝背后的產品說明,會發現即便同一品牌下不同系列的產品,都來自不同的生產商。
在嬰童零輔食行業,代工是一個普遍現象,不僅僅存在于新銳品牌,甚至不少頭部品牌也沒有自建工廠,產品全靠外包。
“一些新品牌剛成立時,大包大攬做所有工作,對企業資金運營會有非常大的壓力,確實很難做到絕對的自主生產。”哆貓貓聯合創始人許慶飛坦言:“但如何選擇代工廠,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一是要選擇有國標生產標準及規范的工廠,二是要選擇行業龍頭,會更安全。”
秋田滿滿在創立初期的研發中也曾踩過不少坑。易欽浪對《天下網商》稱,秋田滿滿接觸過國內具備嬰幼兒輔食標準的眾多工廠,目前仍在合作的,不僅要滿足基本的國家標準,還需要滿足秋田滿滿制定的“升級版標準”。
秋田滿滿也在極力籌備建設自有工廠。據透露,今年,秋田滿滿在江蘇的產業園區就將落地。
目前,關于嬰幼兒食品的國家標準并不多,主要針對谷物類輔食,比如強化米粉、磨牙棒等由谷物制成的輔食,和罐裝類食品,如果泥果醬、蔬菜泥肉泥等。但其他類目,例如大米、燕麥、堅果類、奶酪酸奶類以及面包零食類,國家并沒有出臺相關標準文件,而這些產品又都是寶寶們最常吃的。
《天下網商》采訪獲知,包括秋田滿滿、哆貓貓等眾多國產品牌在內,都積極配合和推進國家標準、團體標準等的制定,并力求將更安全的標準應用在產品上。
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上就沒有自有工廠生產的品牌。
嘉寶是雀巢旗下的輔食品牌,已有近百年歷史,一直堅持自有工廠生產。其品牌負責人葉嵐表示:“相對于國外,中國的嬰幼兒輔食標準并不低,甚至可以說是嚴格,消費者購買到的食品不符合標準,問題可能是出在了最終銷售環節,成人食品與嬰幼兒輔食混賣。”
葉嵐認為,想要保證產品質量,一方面是由國家監管,另外一方面也要極大依靠企業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
品牌如何保持長久創新力?
如今,大部分品牌都意識到“一款爆品走天下”的缺陷,而相比于美妝護膚等行業,母嬰消費品是多單品的競爭。原因在于,媽媽們在選購母嬰產品時,更多希望“一站式購全”,因此,許多母嬰品牌會做紙巾、服裝、護膚等等,往“大而全”的方向走。
放在嬰童零輔食賽道,這一規律也同樣適用。如今市場同質化競爭的局面已持續多年,要破局,新玩家們必須打出差異化。
適用于中國寶寶的嬰童輔食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秋田滿滿的寶寶面條如今在天貓上月銷超萬,在最早研發這一類產品時,易欽浪就發現,當時市面上很多寶寶面條只是改進了原料,制作工藝與傳統面條無異。可孩子的吃面習慣卻和大人大相徑庭。
“寶寶吃面喜歡玩、吃得慢,普通面條還沒吃多少就爛成糊了;為了讓面更勁道,很多面條都添加了食鹽,但1歲以內的孩子飲食時不建議額外添加食鹽;此外,不同月齡的孩子吃面的情況也不一樣,有的手抓、有的用勺、有的開始用筷子,對應面的形狀也應該要有不同。”
和水果泥這類在國外發展已經相當成熟的產品不同,中國寶寶吃的面條還沒有什么成熟案例可借鑒。易欽浪在前后奔波了幾家工廠,前后打樣了20多次后,才終于定下來。
許慶飛自己是3個孩子的媽媽,看到上幼兒園的孩子回家拿了一個大果凍,第一反應是果凍的卡喉窒息風險。因為這個生活片段,哆貓貓的第一款大單品就是果凍吸吸樂,哆貓貓稱,其不含防腐劑、香精、人工色素等,并且做成碎碎的果凍“液”,避開了傳統果凍的幾大問題,市場反饋不錯。
而對于嘉寶這樣,品類和單品都已經相當豐富的傳統大牌,葉嵐認為,新品開發,最重要的還是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將產品做到極致。
葉嵐拿嘉寶的零食類拳頭產品星星泡芙舉了個例子,“泡芙的60度角,是針對寶寶鍛煉抓握期的設計,星星造型是為了極大化與口腔的接觸面積,讓零食好溶解,防卡喉。在外包裝上,嘉寶也做了設計,鐵罐裝的泡芙可以做鐵罐游戲,小包裝的易于分享等等。”
葉嵐表示,“相比于快速搶占市場份額,零輔食品牌更重要的是要有持續性的新品研發,長久吸引消費者注意力,這將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和秋田滿滿、哆貓貓的嶄露頭角不同,最近幾年,也有不少嬰童零輔食品牌賽場失意。
它們或是因為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或是因為渠道運營效果不佳,還有的花大功夫做營銷打聲量但基礎的產品卻沒做好。
市場在,機會在,品牌要想征服這一代年輕父母,長久地留住他們,必須拿出品質過硬的產品,否則聲量再大,也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