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冰
編輯 | 張一諾
整治“偽私募”再出新規,7類情形將被列入異常
近期,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在其官網發布《關于加強經營異常機構自律管理相關事項的通知》,列舉了七類經營異常機構的情形,包括信息報送異常機構超12個月未整改、未選擇機構類型、超過12個月無在管基金、被認定不能持續符合備案條件等。涉及出具專項法律意見書的,如果管理人未能在3個月內提交符合要求的專項法律意見書,將被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同時協會提出三大舉措優化私募管理人分類信息展示,將私募基金管理人分類查詢公示平臺“提示信息”欄目新增“近一年無在管基金”、“全職從業人員少于5人”、“近一年在管基金規模小于200萬”等機構情形。
百億量化私募1月超九成虧損
2022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的風格大轉換讓不少去年憑借高景氣股大賺特賺的私募基金折戟。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7日,百億級私募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4.32%,其中九成出現浮虧。進一步而言,截至1月底,超1200只私募基金產品凈值跌至0.8元以下,其中超300只凈值跌至0.7元以下。
信托資金加碼穩增長領域
開年以來,集合信托發行和成立市場雙雙遇冷。
用益信托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共計發行集合信托產品2200款,發行規模為1266.2億元,環比減少14.21%,與去年同期相比,集合信托產品發行規模更是減少41.92%。從成立市場來看,1月共計成立集合信托產品2301款,成立規模為919.72億元,環比減少25.11%,同比則大幅下滑42.76%。但從具體投向來看,基礎產業類信托和金融類信托卻頗為堅挺,1月的成立規模占比分別升至27%和55%。
銀行業5年處置不良資產11.9萬億
中國銀行業已連續兩年處置不良資產超3萬億元,2021年全年共處置不良資產3.1萬億元,2020年共處置3.02萬億元。2017年至2021年,中國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資產11.9萬億元。
保險資管非標不約而同瞄準ESG領域
截至2021年末,全國保險業資產總額已達24.89萬億元。同時,非標產品發行規模也日益增加。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共有39家保險資管機構和保險私募基金共注冊非標產品項目559只,規模合計11271.03億元,同比增長約15.5%。
在發力非標產品的過程中,保險資管機構不約而同瞄準ESG領域。截至2021年8月底,保險資金實體投資項目中,涉及綠色產業的債權投資計劃登記(注冊)規模達10601.76億元。其中,直接投資的重點領域及規模,包括交通3306.22億元、能源3211.05億元、水利695.04億元、市政564.61億元等。
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旗下資管公司管理層先后換帥
2月7日,總部在上海的平安資管對外宣布,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及經公司董事會決議,自今年1月30日起,黃勇出任平安資管董事長,接替此前調回平安集團任職的原資管董事長萬放。而在此前的1月20日,由于已任平安集團首席投資官近十年的陳德賢因年齡原因退居二線,中國平安董事會發布決議公告,由鄧斌接任該職位,而此前鄧斌則從2018年12月起擔任中國太保集團首席投資官一職。
元禾璞華三期基金募超40億
元禾璞華三期人民幣基金完成最終關賬,總規模超過42億元,超募30%以上。支持基金募集的LP包括母公司元禾控股、興業銀行、蘇州基金、國方母基金、中新集團、國華人壽、美團、招商證券等25家知名企業和金融機構,家族辦公室和高凈值個人也參與其中。
基金將以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為投資重點,主要關注集成電路設計、半導體材料、設備、封測及相關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和硬科技投資機會。
李書福父子入股眾擎私募基金
2月7日消息,據天眼查顯示,武漢眾擎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擎基金”)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包含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李書福之子李星星、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截止目前,三者分別持股10.018%、19.976%、10.018%,注冊資本已由1000萬元增加至1667萬元。
眾擎基金剛剛成立不久,注冊時間為2021年5月,其本身也即是吉利汽車系基金,該基金法定代表人為吉利高管馮擎峰。目前公司管理規模區間在0-5億元,旗下備案的私募基金有兩只,寧波藍色引擎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寧波智行引擎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基金類型均為創業投資基金。
貝萊德建信獲準參與中國養老理財產品試點
2月11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明確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試點城市為廣州和成都。該產品試點期限為一年,募集資金總規模先期限制在100億元人民幣以內,實施過程中經過評估可再進行調整。值得注意的是,貝萊德建信理財也是首家獲得養老理財試點資格的合資理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