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視頻】投資至關重要的是“時刻要與他人打交道”——對話“新興市場教父”馬克·麥樸思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視頻】投資至關重要的是“時刻要與他人打交道”——對話“新興市場教父”馬克·麥樸思

“您必須對投資對象及其背后的掌控人進行深入研究。無論您在哪國投資,都應堅守這一原則。”

文|紅周刊記者  李健

·編者按·

“我迫切希望回到亞洲,去中國、印度、新加坡……所有國家對我們而言都至關重要。去年我們很大一部分收益就來自中國以及中國所在的亞洲。”

這是“新興市場教父”馬克·麥樸思在接受《紅周刊》專訪時的一句話,這句話也說出了許多職業投資者的心聲。因為只有近距離觀察、感受目標公司,才會讓一些投資人得出是否投資它的關鍵判斷。

馬克·麥樸思走訪過112個國家,目的就是觀察和思考,“無論您身處何處,有一點是保持不變且至關重要的,那便是您時刻需要與他人打交道。您必須對投資對象及其背后的掌控人進行深入研究。”

馬克·麥樸思判斷,外資會繼續流向中國,“在中國投資如置身于開滿各色鮮花的花園,機會取決于您想采摘哪朵鮮花。”

《紅周刊》對話馬克·麥樸思完整視頻

在中國內地資本市場起步階段,我們透過香港間接投資中國內地

《紅周刊》:您被稱為“新興市場教父”,在富蘭克林鄧普頓工作了30多年,推出和策劃了一系列專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新興市場基金。聊聊您那段經歷吧。

馬克·麥樸思:如您所知,我在新興市場工作了很多年。1987年,我加入了由約翰·鄧普頓爵士領導的鄧普頓團隊,成立了第一只上市新興市場基金。當時,我們公司只有六個市場可以投資,主要分布在亞洲和墨西哥。從那時起,公司一路高歌猛進。

后來,除了香港辦事處,我們還在世界各地開設了14個辦事處,覆蓋亞洲、非洲、東歐以及拉丁美洲等區域,公司資產增加到600億美元。這種增長勢頭是相當迅猛的。

之后,在2019年,我離開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集團組建了新的團隊,致力于ESG加C類基金投資。同時我們還擁有一個集中型投資組合。這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

《紅周刊》:1987年時您做了什么,讓約翰·鄧普頓爵士這位有遠見的投資家找到了您?

馬克·麥樸思:我和約翰先生曾在巴哈馬拿索市會面,因為我當時在香港的一家證券經紀公司工作。約翰先生對我們正在進行的研究非常感興趣。所以他認識了我,并知道我在香港工作多年,或者說在亞洲市場浸淫多年。約翰先生認為,我會是開啟新興市場基金投資的最佳人選。

《紅周刊》:您還記得當時香港市場的情況嗎?

馬克·麥樸思:當時中國內地市場處于封閉狀態,香港是我們接觸中國內地市場的絕佳途徑。因為香港市場正在蓬勃發展,市場活躍度高,流動性也強。香港是我們在中國內地進行間接投資的絕佳地點。

《紅周刊》:90年代香港市場的機會豐富嗎?

馬克·麥樸思:香港市場主要面向房地產公司和銀行。這些銀行、地產公司規模龐大,都是經濟發展中最為重要的領域。當然,也有部分制造業公司面向美國和歐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出口產品,這些公司同樣發展良好。當時的三個主要行業大概情況就是這樣。

投資離不開“走一走”的過程,當前我迫切希望回到亞洲

《紅周刊》:您游歷過112個國家,感覺您是用鏟子把整個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翻了一遍。

馬克·麥樸思:是的。多年來我一直不停地走訪這些市場。如果沒有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我還會繼續在這些國家旅居和走訪。我希望能夠把所有這些國家都走一遍。

我迫切希望回到亞洲,去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當然還有中國大陸、菲律賓、中國臺灣以及韓國,所有國家對我們而言都至關重要。

《紅周刊》:2021年您去了哪些國家?

馬克·麥樸思:2021年我去了埃及,去了阿曼,還去了土耳其和周邊的其他幾個國家。去年我就去過這幾個國家,我的亞洲之旅一直未能成行,因為絕大多數亞洲國家均因新冠疫情而關閉國門。我在新加坡有一套公寓,也有一年半沒能去那里了。

我目前在迪拜工作。事實上,我現在就在迪拜與您對話。我在迪拜安了家,這里對我而言非常合適,因為安排去美洲和亞洲的行程更加方便。這里的生活節奏很棒,讓人感覺很舒服,我還可以自由地離開去各地旅行。

《紅周刊》:您對于去年走過的國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

馬克·麥樸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些國家的經濟狀況非常好。就比如我剛從那兒回來的阿曼,那里的經濟就很不錯。我們在埃及有一項投資,同樣運轉良好。在土耳其也是一樣,我們公司在土耳其也有投資。我們的基金表現非常優秀。實際上,去年一年,在全球2000多只新興市場基金中,我們公司的基金業績最為亮眼。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在中國臺灣、中國大陸和印度的投資。

《紅周刊》:中國有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馬克·麥樸思:這句話講得非常好。用在這兒也非常貼切。誠然,讀書很重要,但是周游各國的意義在于您可以與人們面對面交流。您可以看到他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并且,當您與他人交談時,不僅能聽到他們所講的話,還可以看到他們的肢體語言。而后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對于投資者而言,觀察很重要。比方說,如果我們要投資某家制造商,我們希望觀察工廠來了解工人的工作情況以及其他的現場狀況。所以,“走一走”就顯得很重要了。

資產負債表表現強勁和致力推進技術升級的公司引領新趨勢

《紅周刊》:在近40年的金融市場,自1980年開始,以日本為主的TMT公司發展迅速,互聯網公司也應運而生;2000年-2020年,中國和印度出現了繁榮和高增長,很多劃時代的公司由小變大。您認為下一個趨勢會是什么?

馬克·麥樸思:我認為,下一個趨勢或許不來自于某個特定的國家。金融市場的下一個趨勢,是會更加關注那些資產負債表表現強勁的公司,也就是那些低債務、高資本回報率的公司。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全球范圍內,利率正在普遍上升,也許中國是個例外,中國的利率正在下降。但在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美國,利率已經進入了上升通道,那些負債累累并且處于低資本回報率的公司將陷入困境。

另一個趨勢與技術有關。當前,技術影響著全球各個地區的生產,影響著幾乎所有行業,無論是采礦業、制造業、銀行業還是零售業。所有這些行業都受制于技術的發展。對我們而言,極為重要的是,要投資那些充分認識這一趨勢并努力提升技術實力的公司。

《紅周刊》:您正在新興市場迫切尋找擁有技術水平的公司嗎?

馬克·麥樸思:是的,確實如此。事實上,我們的投資組合中技術公司占比較大。但我必須強調的是,不要只投資那些軟件公司、互聯網公司或半導體領域的相關公司。更重要的是投資那些零售業或制造業公司,這些公司才是運用技術來提高業務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公司。

《紅周刊》:您可否舉個例子?

馬克·麥樸思:我們非常關注印度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就和技術相關。印度政府正著手進行重大改革。如果您回顧印度的過去,會發現印度市場曾受限于政府的嚴格控制。而現在印度政府放松了這些控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用技術。比如,當前每個印度人都有機會辦理身份證,用以記錄他們的個人信息,并讓他們能夠開立銀行賬戶。要知道,大多數印度人之前是沒有銀行賬戶的。所有這些變化都會對印度產生重大并且積極的影響。

另外,印度目前大約相當于中國10年前的發展程度,很多行業的生產方式很初級。未來10年,技術的應用會為印度公司帶來廣闊的增長空間,同時為整個印度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

《紅周刊》:印度的卓越機會,會引導更多全球資金流向印度而不是中國嗎?

馬克·麥樸思:印度的機會很優秀,但中國的機會也很明顯。雖然我們最近看到,由于中國市場低迷,某些所謂的指數型基金,比如ETFS證券已打算退出中國市場。但總體而言,我認為眼下這種狀況是暫時的,未來資金將繼續流入中國。因為中國仍有許多發展機會。我們并未放棄中國市場,會繼續在中國尋找機會并進行投資。

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越發沒有共通之處,需要用更復雜的方式對待中國投資

《紅周刊》:中國和新興市場的差異越來越大,有越來越多的海外機構把中國和新興市場策略分開來。

馬克·麥樸思:沒錯。我認為,對于機構和投資者來說,現在應該將中國作為特例看待,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越來越沒有共通之處。今后您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有這樣的認識,因為中國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并且,當前的中國經濟體量與美國相當,未來可能還會超越美國。中國市場空間正在快速擴張,這一點不容小覷。投資者需要用更復雜的方式來對待中國的投資。

《紅周刊》:中國和新興市場上,您的策略有哪些不同?

馬克·麥樸思:策略上沒有不同。實際上,我們公司一直關注新興市場上的中小型公司。在中國,情況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也是依葫蘆畫瓢,專注于投資中小型企業。事實上,中國政府最近的舉措,目的是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并對那些在某些經濟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大公司進行審查。于我們而言這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我們認為,這項改革將有利于整個市場,尤其有利于中小型企業。

《紅周刊》:當這些政策出現的時候,您第一時間是感到擔憂還是看到了蘊藏的機會?

馬克·麥樸思:我認為這些是非常積極的舉措。我記得政策剛公布的一段時間,我和富蘭克林鄧普頓的老同事聊天,得知有些投資者到公司后就開始說:“唉,這對市場非常不利。”但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中國政府所采取的舉措,能夠創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對于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非常有利,我第一時間就認為這些舉措是積極的。

《紅周刊》:在新興市場的投資中,是否需要和交易所或監管機構打交道?

馬克·麥樸思:不需要,我們一直非常幸運。在我們投資的眾多市場中,我們一直遵守當地的法規。我們已經在全球60多個市場進行投資,與當局從未出現過任何問題,因為我們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和法規。當然,不同國家法律法規有所不同,但遵守這些法規對我們而言并非難事。

《紅周刊》:您對A股、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市場,在投資配置上有所側重嗎?

馬克·麥樸思:我們并未偏向于某一個市場,我們關注所有市場。我們關注A股、B股、H股、中國香港市場、中國臺灣市場。我們在所有市場中尋找蘊藏的機會。當然,可能會出現我們在某個特定市場發現更多機會的情況。因此,我們的投資組合能夠反映出投資機會所在,但是我們并非區別對待不同市場,我們只是在各個市場尋找機會。

《紅周刊》:新興市場有相對更高的波動性,您如何應對它?

馬克·麥樸思:如果您前往世界各地,您會發現所有市場都存在波動性,不要被市場波動嚇倒。實際上,市場波動可能成為一種優勢,因為如果市場經濟快速上下波動,它會為您提供低買高賣的機會,因此我們并不擔心市場波動。

在中國投資如置身于開滿各色鮮花的花園,機會取決于您想采摘哪朵鮮花

《紅周刊》:您擔心中國房地產債務的風險嗎?

馬克·麥樸思:不會。

實際上,我們并未投資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因為我們認為多數房地產公司的杠桿率過高,并且從事的某些活動并不適合。比如,某些房地產公司涉足金融業、體育業以及各種作為房地產公司所不應涉足的領域。政府開始嚴厲打擊這些活動,我認為很有必要,可以使公司專注于他們最擅長的領域。

《紅周刊》:過去十年,亞洲指數和中國A股的指數表現并不好,那么A股指數牛什么時候會到來?

馬克·麥樸思:亞洲市場低迷,主要源于某些諸如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大型壟斷性公司表現落后,這類公司體量大,通常會拖累指數。但我再次強調,這只是暫時現象,在這些公司整頓好自己的業務后,最終會恢復元氣。到那時,我認為A股市場將反彈復蘇。

《紅周刊》:截至目前,下跌已經延續了兩個月。

馬克·麥樸思:需要謹記的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眾多人口的巨大市場里,(偶爾的投資)失敗在所難免。但正如我剛才所說,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不同行業會涌現出各種各樣的機會,成功的投資也會不斷出現。在中國投資正如置身于開滿各色鮮花的花園,機會取決于您想采摘哪朵鮮花。

《紅周刊》:2022年初,中國央行放松了貨幣政策,對A股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嗎?

馬克·麥樸思:當然!這對中國經濟總體而言是個好消息。有趣的是,中國和美國當前所采取的策略正好相反,當美國在加息時,中國卻在降息。但我想說,這對中國而言是個好消息。

《紅周刊》:最近在中國市場上看到了哪些機會?

馬克·麥樸思:我們投資了與臺積電合作的公司,也就是所謂的半導體、軟件領域的優質公司。正如我之前所言,我們對中小型公司更感興趣,在中國是這樣,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在中國臺灣,我們投資了某些中小型公司,業績非常優秀。比如eMemory,這是一家在臺灣地區從事半導體軟件開發的公司,最近幾年的發展勢頭良好。

《紅周刊》:在電子商務領域,中美印都出現了明星公司,您怎么看這個領域的機會?

馬克·麥樸思:我們一直關注電子商務公司,但是當前階段我們并未發現任何吸引我們投資的標的,因為眾多此類公司的資本回報率和盈利能力并不突出。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龐大的領域,雖然目前沒有吸引我們的公司,但我們必須時刻保持關注。

《紅周刊》:被稱為“東南亞小騰訊”的SEA目前市值為970億美元(截至2月10日),達到了騰訊的1/6,估值也奇高。對于這家公司您的觀點是什么?

馬克·麥樸思:我們關注到了這家公司,但我們的投資組合中并未包括這家公司,因為它并不滿足我們對于企業盈利增長和債務的標準。

《紅周刊》:SEA會對中國的電商公司造成壓制嗎?

馬克·麥樸思:是的。這家公司有可能會與中國公司競爭,但同時也會與世界上其他公司競爭。它將會有眾多競爭對手,不僅包括中國公司,還包括美國和歐洲公司,但這家公司是否會成為巨大威脅還有待觀察,當前階段沒人能真正搞清楚。

《紅周刊》:騰訊日前減持了SEA,更早時減持了京東,您怎么看待騰訊的行為?

馬克·麥樸思:這些變化已經發生了。個別投資者或上市公司正從中國撤資,或者從印度撤資,這些變化導致股價的下跌,但我認為這僅僅是暫時的狀況。

投資至關重要的是保持與他人打交道,我在深圳投資了一家覆蓋中小企業的私募公司

《紅周刊》:2019年您來到中國,去了深圳,并表示對那里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印象深刻。當時是想了解什么?

馬克·麥樸思:我去過深圳。但和往常的走訪不同,我不是為了投資而去參觀深圳的某些公司。實際上,我投資了一家深圳的私募公司,這家公司投資方向是小型企業和新興企業。

《紅周刊》:可以告訴我哪家私募嗎?

馬克·麥樸思:抱歉,我不能透露這家公司的名字,這是商業機密。

《紅周刊》:我理解。在您看來,中國這一代投資人的投資水平如何?

馬克·麥樸思:在中國,投資者種類眾多,有些只是在進行賭博和投機,有些則對市場有深思熟慮并進行了大量研究。總的來說,我認為中國投資者正在獲得越來越詳盡的信息,并能夠以此做出更準確的投資決策。中國投資者逐漸了解到,投資需要有長遠的眼光,而不應僅僅局限于當前進行投機。當然不僅僅是中國,在世界各地的經濟市場,都會出現此類短期投機行為。您會發現投機者目光短淺,而優秀的投資者則會著眼于長期發展。

《紅周刊》:對中國這一代投資人有什么建議?

馬克·麥樸思:首先,做好自己的研究并深入調查你要投資的領域,不要片面輕信他人的建議,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目光保持長遠,不要想著僅在一家公司投資一個星期、一個月、或者僅僅投資一年,至少要著眼于未來五年。第三點,要有耐心,不要想著一夜暴富,那樣您就可能走向投機,而投機往往意味著失敗。我認為以上便是中國投資者應遵循的三個投資原則。

《紅周刊》:似乎沒有一種投資方法是長期有效的,很多知名的投資人都曾經被冷落很長時間。您怎么理解投資,什么叫投資?

馬克·麥樸思:是的,確實如此。你不應僅堅持一種觀點或僅采取一種方法投資。投資必須保持靈活性,你必須主動根據全球環境和經濟的變化來做出相應改變。但是,無論您身處何處,有一點是保持不變,并且至關重要的,那便是您時刻需要與他人打交道。您必須對投資對象及其背后的掌控人進行深入研究。無論您在哪國投資,都應堅守這一原則。

《紅周刊》:您對投資充滿熱情,會一直做下去嗎?

馬克·麥樸思:當然,我將繼續投資。無論是我自己投資,還是代表他人投資,我都將繼續做下去。

(本文已刊發于2月12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視頻】投資至關重要的是“時刻要與他人打交道”——對話“新興市場教父”馬克·麥樸思

“您必須對投資對象及其背后的掌控人進行深入研究。無論您在哪國投資,都應堅守這一原則。”

文|紅周刊記者  李健

·編者按·

“我迫切希望回到亞洲,去中國、印度、新加坡……所有國家對我們而言都至關重要。去年我們很大一部分收益就來自中國以及中國所在的亞洲。”

這是“新興市場教父”馬克·麥樸思在接受《紅周刊》專訪時的一句話,這句話也說出了許多職業投資者的心聲。因為只有近距離觀察、感受目標公司,才會讓一些投資人得出是否投資它的關鍵判斷。

馬克·麥樸思走訪過112個國家,目的就是觀察和思考,“無論您身處何處,有一點是保持不變且至關重要的,那便是您時刻需要與他人打交道。您必須對投資對象及其背后的掌控人進行深入研究。”

馬克·麥樸思判斷,外資會繼續流向中國,“在中國投資如置身于開滿各色鮮花的花園,機會取決于您想采摘哪朵鮮花。”

《紅周刊》對話馬克·麥樸思完整視頻

在中國內地資本市場起步階段,我們透過香港間接投資中國內地

《紅周刊》:您被稱為“新興市場教父”,在富蘭克林鄧普頓工作了30多年,推出和策劃了一系列專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新興市場基金。聊聊您那段經歷吧。

馬克·麥樸思:如您所知,我在新興市場工作了很多年。1987年,我加入了由約翰·鄧普頓爵士領導的鄧普頓團隊,成立了第一只上市新興市場基金。當時,我們公司只有六個市場可以投資,主要分布在亞洲和墨西哥。從那時起,公司一路高歌猛進。

后來,除了香港辦事處,我們還在世界各地開設了14個辦事處,覆蓋亞洲、非洲、東歐以及拉丁美洲等區域,公司資產增加到600億美元。這種增長勢頭是相當迅猛的。

之后,在2019年,我離開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集團組建了新的團隊,致力于ESG加C類基金投資。同時我們還擁有一個集中型投資組合。這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

《紅周刊》:1987年時您做了什么,讓約翰·鄧普頓爵士這位有遠見的投資家找到了您?

馬克·麥樸思:我和約翰先生曾在巴哈馬拿索市會面,因為我當時在香港的一家證券經紀公司工作。約翰先生對我們正在進行的研究非常感興趣。所以他認識了我,并知道我在香港工作多年,或者說在亞洲市場浸淫多年。約翰先生認為,我會是開啟新興市場基金投資的最佳人選。

《紅周刊》:您還記得當時香港市場的情況嗎?

馬克·麥樸思:當時中國內地市場處于封閉狀態,香港是我們接觸中國內地市場的絕佳途徑。因為香港市場正在蓬勃發展,市場活躍度高,流動性也強。香港是我們在中國內地進行間接投資的絕佳地點。

《紅周刊》:90年代香港市場的機會豐富嗎?

馬克·麥樸思:香港市場主要面向房地產公司和銀行。這些銀行、地產公司規模龐大,都是經濟發展中最為重要的領域。當然,也有部分制造業公司面向美國和歐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出口產品,這些公司同樣發展良好。當時的三個主要行業大概情況就是這樣。

投資離不開“走一走”的過程,當前我迫切希望回到亞洲

《紅周刊》:您游歷過112個國家,感覺您是用鏟子把整個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翻了一遍。

馬克·麥樸思:是的。多年來我一直不停地走訪這些市場。如果沒有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我還會繼續在這些國家旅居和走訪。我希望能夠把所有這些國家都走一遍。

我迫切希望回到亞洲,去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當然還有中國大陸、菲律賓、中國臺灣以及韓國,所有國家對我們而言都至關重要。

《紅周刊》:2021年您去了哪些國家?

馬克·麥樸思:2021年我去了埃及,去了阿曼,還去了土耳其和周邊的其他幾個國家。去年我就去過這幾個國家,我的亞洲之旅一直未能成行,因為絕大多數亞洲國家均因新冠疫情而關閉國門。我在新加坡有一套公寓,也有一年半沒能去那里了。

我目前在迪拜工作。事實上,我現在就在迪拜與您對話。我在迪拜安了家,這里對我而言非常合適,因為安排去美洲和亞洲的行程更加方便。這里的生活節奏很棒,讓人感覺很舒服,我還可以自由地離開去各地旅行。

《紅周刊》:您對于去年走過的國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

馬克·麥樸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些國家的經濟狀況非常好。就比如我剛從那兒回來的阿曼,那里的經濟就很不錯。我們在埃及有一項投資,同樣運轉良好。在土耳其也是一樣,我們公司在土耳其也有投資。我們的基金表現非常優秀。實際上,去年一年,在全球2000多只新興市場基金中,我們公司的基金業績最為亮眼。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在中國臺灣、中國大陸和印度的投資。

《紅周刊》:中國有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馬克·麥樸思:這句話講得非常好。用在這兒也非常貼切。誠然,讀書很重要,但是周游各國的意義在于您可以與人們面對面交流。您可以看到他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并且,當您與他人交談時,不僅能聽到他們所講的話,還可以看到他們的肢體語言。而后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對于投資者而言,觀察很重要。比方說,如果我們要投資某家制造商,我們希望觀察工廠來了解工人的工作情況以及其他的現場狀況。所以,“走一走”就顯得很重要了。

資產負債表表現強勁和致力推進技術升級的公司引領新趨勢

《紅周刊》:在近40年的金融市場,自1980年開始,以日本為主的TMT公司發展迅速,互聯網公司也應運而生;2000年-2020年,中國和印度出現了繁榮和高增長,很多劃時代的公司由小變大。您認為下一個趨勢會是什么?

馬克·麥樸思:我認為,下一個趨勢或許不來自于某個特定的國家。金融市場的下一個趨勢,是會更加關注那些資產負債表表現強勁的公司,也就是那些低債務、高資本回報率的公司。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全球范圍內,利率正在普遍上升,也許中國是個例外,中國的利率正在下降。但在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美國,利率已經進入了上升通道,那些負債累累并且處于低資本回報率的公司將陷入困境。

另一個趨勢與技術有關。當前,技術影響著全球各個地區的生產,影響著幾乎所有行業,無論是采礦業、制造業、銀行業還是零售業。所有這些行業都受制于技術的發展。對我們而言,極為重要的是,要投資那些充分認識這一趨勢并努力提升技術實力的公司。

《紅周刊》:您正在新興市場迫切尋找擁有技術水平的公司嗎?

馬克·麥樸思:是的,確實如此。事實上,我們的投資組合中技術公司占比較大。但我必須強調的是,不要只投資那些軟件公司、互聯網公司或半導體領域的相關公司。更重要的是投資那些零售業或制造業公司,這些公司才是運用技術來提高業務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公司。

《紅周刊》:您可否舉個例子?

馬克·麥樸思:我們非常關注印度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就和技術相關。印度政府正著手進行重大改革。如果您回顧印度的過去,會發現印度市場曾受限于政府的嚴格控制。而現在印度政府放松了這些控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用技術。比如,當前每個印度人都有機會辦理身份證,用以記錄他們的個人信息,并讓他們能夠開立銀行賬戶。要知道,大多數印度人之前是沒有銀行賬戶的。所有這些變化都會對印度產生重大并且積極的影響。

另外,印度目前大約相當于中國10年前的發展程度,很多行業的生產方式很初級。未來10年,技術的應用會為印度公司帶來廣闊的增長空間,同時為整個印度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

《紅周刊》:印度的卓越機會,會引導更多全球資金流向印度而不是中國嗎?

馬克·麥樸思:印度的機會很優秀,但中國的機會也很明顯。雖然我們最近看到,由于中國市場低迷,某些所謂的指數型基金,比如ETFS證券已打算退出中國市場。但總體而言,我認為眼下這種狀況是暫時的,未來資金將繼續流入中國。因為中國仍有許多發展機會。我們并未放棄中國市場,會繼續在中國尋找機會并進行投資。

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越發沒有共通之處,需要用更復雜的方式對待中國投資

《紅周刊》:中國和新興市場的差異越來越大,有越來越多的海外機構把中國和新興市場策略分開來。

馬克·麥樸思:沒錯。我認為,對于機構和投資者來說,現在應該將中國作為特例看待,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越來越沒有共通之處。今后您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有這樣的認識,因為中國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并且,當前的中國經濟體量與美國相當,未來可能還會超越美國。中國市場空間正在快速擴張,這一點不容小覷。投資者需要用更復雜的方式來對待中國的投資。

《紅周刊》:中國和新興市場上,您的策略有哪些不同?

馬克·麥樸思:策略上沒有不同。實際上,我們公司一直關注新興市場上的中小型公司。在中國,情況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也是依葫蘆畫瓢,專注于投資中小型企業。事實上,中國政府最近的舉措,目的是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并對那些在某些經濟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大公司進行審查。于我們而言這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我們認為,這項改革將有利于整個市場,尤其有利于中小型企業。

《紅周刊》:當這些政策出現的時候,您第一時間是感到擔憂還是看到了蘊藏的機會?

馬克·麥樸思:我認為這些是非常積極的舉措。我記得政策剛公布的一段時間,我和富蘭克林鄧普頓的老同事聊天,得知有些投資者到公司后就開始說:“唉,這對市場非常不利。”但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中國政府所采取的舉措,能夠創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對于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非常有利,我第一時間就認為這些舉措是積極的。

《紅周刊》:在新興市場的投資中,是否需要和交易所或監管機構打交道?

馬克·麥樸思:不需要,我們一直非常幸運。在我們投資的眾多市場中,我們一直遵守當地的法規。我們已經在全球60多個市場進行投資,與當局從未出現過任何問題,因為我們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和法規。當然,不同國家法律法規有所不同,但遵守這些法規對我們而言并非難事。

《紅周刊》:您對A股、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市場,在投資配置上有所側重嗎?

馬克·麥樸思:我們并未偏向于某一個市場,我們關注所有市場。我們關注A股、B股、H股、中國香港市場、中國臺灣市場。我們在所有市場中尋找蘊藏的機會。當然,可能會出現我們在某個特定市場發現更多機會的情況。因此,我們的投資組合能夠反映出投資機會所在,但是我們并非區別對待不同市場,我們只是在各個市場尋找機會。

《紅周刊》:新興市場有相對更高的波動性,您如何應對它?

馬克·麥樸思:如果您前往世界各地,您會發現所有市場都存在波動性,不要被市場波動嚇倒。實際上,市場波動可能成為一種優勢,因為如果市場經濟快速上下波動,它會為您提供低買高賣的機會,因此我們并不擔心市場波動。

在中國投資如置身于開滿各色鮮花的花園,機會取決于您想采摘哪朵鮮花

《紅周刊》:您擔心中國房地產債務的風險嗎?

馬克·麥樸思:不會。

實際上,我們并未投資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因為我們認為多數房地產公司的杠桿率過高,并且從事的某些活動并不適合。比如,某些房地產公司涉足金融業、體育業以及各種作為房地產公司所不應涉足的領域。政府開始嚴厲打擊這些活動,我認為很有必要,可以使公司專注于他們最擅長的領域。

《紅周刊》:過去十年,亞洲指數和中國A股的指數表現并不好,那么A股指數牛什么時候會到來?

馬克·麥樸思:亞洲市場低迷,主要源于某些諸如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大型壟斷性公司表現落后,這類公司體量大,通常會拖累指數。但我再次強調,這只是暫時現象,在這些公司整頓好自己的業務后,最終會恢復元氣。到那時,我認為A股市場將反彈復蘇。

《紅周刊》:截至目前,下跌已經延續了兩個月。

馬克·麥樸思:需要謹記的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眾多人口的巨大市場里,(偶爾的投資)失敗在所難免。但正如我剛才所說,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不同行業會涌現出各種各樣的機會,成功的投資也會不斷出現。在中國投資正如置身于開滿各色鮮花的花園,機會取決于您想采摘哪朵鮮花。

《紅周刊》:2022年初,中國央行放松了貨幣政策,對A股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嗎?

馬克·麥樸思:當然!這對中國經濟總體而言是個好消息。有趣的是,中國和美國當前所采取的策略正好相反,當美國在加息時,中國卻在降息。但我想說,這對中國而言是個好消息。

《紅周刊》:最近在中國市場上看到了哪些機會?

馬克·麥樸思:我們投資了與臺積電合作的公司,也就是所謂的半導體、軟件領域的優質公司。正如我之前所言,我們對中小型公司更感興趣,在中國是這樣,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在中國臺灣,我們投資了某些中小型公司,業績非常優秀。比如eMemory,這是一家在臺灣地區從事半導體軟件開發的公司,最近幾年的發展勢頭良好。

《紅周刊》:在電子商務領域,中美印都出現了明星公司,您怎么看這個領域的機會?

馬克·麥樸思:我們一直關注電子商務公司,但是當前階段我們并未發現任何吸引我們投資的標的,因為眾多此類公司的資本回報率和盈利能力并不突出。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龐大的領域,雖然目前沒有吸引我們的公司,但我們必須時刻保持關注。

《紅周刊》:被稱為“東南亞小騰訊”的SEA目前市值為970億美元(截至2月10日),達到了騰訊的1/6,估值也奇高。對于這家公司您的觀點是什么?

馬克·麥樸思:我們關注到了這家公司,但我們的投資組合中并未包括這家公司,因為它并不滿足我們對于企業盈利增長和債務的標準。

《紅周刊》:SEA會對中國的電商公司造成壓制嗎?

馬克·麥樸思:是的。這家公司有可能會與中國公司競爭,但同時也會與世界上其他公司競爭。它將會有眾多競爭對手,不僅包括中國公司,還包括美國和歐洲公司,但這家公司是否會成為巨大威脅還有待觀察,當前階段沒人能真正搞清楚。

《紅周刊》:騰訊日前減持了SEA,更早時減持了京東,您怎么看待騰訊的行為?

馬克·麥樸思:這些變化已經發生了。個別投資者或上市公司正從中國撤資,或者從印度撤資,這些變化導致股價的下跌,但我認為這僅僅是暫時的狀況。

投資至關重要的是保持與他人打交道,我在深圳投資了一家覆蓋中小企業的私募公司

《紅周刊》:2019年您來到中國,去了深圳,并表示對那里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印象深刻。當時是想了解什么?

馬克·麥樸思:我去過深圳。但和往常的走訪不同,我不是為了投資而去參觀深圳的某些公司。實際上,我投資了一家深圳的私募公司,這家公司投資方向是小型企業和新興企業。

《紅周刊》:可以告訴我哪家私募嗎?

馬克·麥樸思:抱歉,我不能透露這家公司的名字,這是商業機密。

《紅周刊》:我理解。在您看來,中國這一代投資人的投資水平如何?

馬克·麥樸思:在中國,投資者種類眾多,有些只是在進行賭博和投機,有些則對市場有深思熟慮并進行了大量研究。總的來說,我認為中國投資者正在獲得越來越詳盡的信息,并能夠以此做出更準確的投資決策。中國投資者逐漸了解到,投資需要有長遠的眼光,而不應僅僅局限于當前進行投機。當然不僅僅是中國,在世界各地的經濟市場,都會出現此類短期投機行為。您會發現投機者目光短淺,而優秀的投資者則會著眼于長期發展。

《紅周刊》:對中國這一代投資人有什么建議?

馬克·麥樸思:首先,做好自己的研究并深入調查你要投資的領域,不要片面輕信他人的建議,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目光保持長遠,不要想著僅在一家公司投資一個星期、一個月、或者僅僅投資一年,至少要著眼于未來五年。第三點,要有耐心,不要想著一夜暴富,那樣您就可能走向投機,而投機往往意味著失敗。我認為以上便是中國投資者應遵循的三個投資原則。

《紅周刊》:似乎沒有一種投資方法是長期有效的,很多知名的投資人都曾經被冷落很長時間。您怎么理解投資,什么叫投資?

馬克·麥樸思:是的,確實如此。你不應僅堅持一種觀點或僅采取一種方法投資。投資必須保持靈活性,你必須主動根據全球環境和經濟的變化來做出相應改變。但是,無論您身處何處,有一點是保持不變,并且至關重要的,那便是您時刻需要與他人打交道。您必須對投資對象及其背后的掌控人進行深入研究。無論您在哪國投資,都應堅守這一原則。

《紅周刊》:您對投資充滿熱情,會一直做下去嗎?

馬克·麥樸思:當然,我將繼續投資。無論是我自己投資,還是代表他人投資,我都將繼續做下去。

(本文已刊發于2月12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清县| 济南市| 潼关县| 方山县| 连城县| 扎囊县| 新乡县| 榆社县| 涟源市| 丹凤县| 安远县| 西和县| 河池市| 木里| 垦利县| 乌苏市| 公主岭市| 青州市| 樟树市| 大丰市| 新化县| 绥中县| 南城县| 肇州县| 桓台县| 芷江| 鄂托克前旗| 辉南县| 宁波市| 岱山县| 康平县| 南汇区| 大方县| 聂拉木县| 丰都县| 康定县| 饶平县| 天等县| 芜湖县| 密山市| 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