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杠桿游戲 張銀銀
百世集團再次站在聚光燈下,這次是因為收到了退市警告。
此前,百世集團發布公告稱,因自2022年1月4日起,連續30個交易日內,本公司平均收盤價為每ADS不足1美元,所以收到了紐交所的退市警告。
上一次百世集團如此受關注,還是在“賣身”極兔的時候。
2021年10月29日,百世集團和J&T極兔速遞(簡稱“極兔”)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意向,百世集團同意其在國內的快遞業務以約6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給極兔。未來,百世將進一步聚焦快運、供應鏈、國際核心物流業務,深耕綜合智慧供應鏈服務。
百世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韶寧發內部信稱,根據協議,集團將把國內快遞相關公司的股權、資產、網點、轉運中心、人員、技術、系統等轉讓給極兔速遞。“這次的業務轉讓只涉及國內的快遞業務,對于國際、快運和供應鏈的業務沒有任何影響。”
財報顯示,2020年百世集團實現營收300億元,其中,快遞營收194.18億元,占比接近65%。在外界看來,出售快遞業務,意味著百世集團在斷臂求生。
百世快遞早期在國內的發展還是不錯的,其創始人周韶寧精通互聯網,這也使得百世快遞規模擴張得非常快,在2020年的時候,百世快遞每天的接單量可以達到700萬單,旗下員工就有13萬人之多,尤其是在一些城鎮和鄉村,百世快遞的覆蓋率更是高達70%。
巔峰時的百世快遞,與申通、韻達等一線快遞齊名,被稱為“四通一達”。
跟其他幾家快遞巨頭而言,百世快遞是最不應該淪落至此的。
順豐的創始人王衛,在廣東順德印染廠打過工;圓通創始人喻渭蛟,干過包工頭,申通創始人陳小英,之前是個打工妹,幾乎全都是草根出身。
我們再來看看百世快遞創始人周韶寧的履歷: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紐約城市學院電氣工程學碩士學位;普林斯頓大學工程學碩士學位;羅格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在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UT斯達康任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曾任谷歌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與李開復并肩開拓谷歌中國市場。
除了創始人光鮮亮麗的履歷,百世快遞還有阿里這個“爸爸”。據天眼查統計,在百世上市前累計獲得8輪融資,其中阿里系參與過5輪。百世2017年7月披露的招股書顯示,阿里系合計對其持股29%,阿里投資有限公司為其大股東;百世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韶寧持股14.7%,為第二大股東。
其實從營收模式上來看,百世快遞和同期一起出來的三通一達整體的差距相差得并不大。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在大家都處于盈利的時候百世快遞還是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吧,據有關數據了解到,百世快遞從2015年到2021年都是虧損的。從2015年一直到2021年,其賬面累計虧損達149億。
作為百世快遞的創始人,周韶寧雖然在互聯網方面擅長,但也因此將大部分資金投給了研發部門,很少惠及下面的網點和快遞員。在某投訴平臺中,百世快遞的投訴量高達25000多條。
另外一方面,疫情催生下,快遞需求大增,同時各家紛紛卷入價格戰,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1年1月,順豐、圓通、申通、韻達快遞業務單票收入分別為17.26元、2.38元、2.51元、2.23元,同比分別下跌12.4%、19.3%、23.9%、22%。
2021年Q3,中通、圓通、申通以及韻達的凈利潤分別為11.67億元、3.08億元、-0.92億元和3.35億元,同比下跌2.83%、25.68%、39.9%和1.25%。
如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百世快遞之所以被極兔收購,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主打低價帶來的持續性虧損,使得其淪為二線品牌,難以應對行業惡性的價格戰。
快遞之所以這么“卷”,核心在于產品沒法差異化,競爭力主要靠價格。不斷壓低成本,不斷擴大規模也就成了唯一的活路。快遞業內有一句俗話,叫做:寧愿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
靠“價格戰”謀得一席之地的極兔,會拯救百世快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