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空間秘探 高松元
爆炒整個2021年度的元宇宙,在2022年終于迎來數盆冷水。日前,Meta(原Facebook)公布了2021財年第四季度與全年財報,這是該公司2021年10月更名后的首份財報。其中,掀起元宇宙熱潮的Meta的首份財報并未達到市場預期,尤其是公司押下重注的元宇宙部門一年巨虧百億美元,引發(fā)了市場大規(guī)模拋售。就在財報公布后的次日,Meta股價暴跌26%,市值蒸發(fā)2300多億美元,創(chuàng)下美股歷史上個股最大單日縮水紀錄。根據最新富豪榜排名,元宇宙已經讓扎克伯格跌出全球富豪榜前10!
虛擬地產降價甩賣18元
2021年,在科技界甚至泛財經領域最火的詞莫過于“元宇宙”。10月底,臉書的扎克伯格更是直接把Facebook改名meta,包括meta在內的國外巨頭微軟、谷歌也紛紛進軍元宇宙,一時間國內巨頭騰訊、阿里、網易等也緊緊跟上,宣稱自己早已布局元宇宙。垂直細分行業(yè)也抓緊宣布進入“元宇宙元年”,國內的一些元宇宙概念股也開始爆炒,張家界某景區(qū)直接掛牌成立了“張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
緊接著的標志性事件是元宇宙里的虛擬土地開始熱炒,歌手林俊杰在推特上展示了他在元宇宙平臺購買的三塊虛擬土地,共花費約12.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0萬元)。
一時間國內各類玩家似乎找到了發(fā)財致富的新路徑,受困于現實世界中“房住不炒”政策環(huán)境,很多人把注意力轉向了元宇宙中的虛擬房產。不過,國內的元宇宙由于沒有“公鏈”以及很多技術環(huán)節(jié)的缺失,無法保證交易公平透明,雖然都打著元宇宙的旗號,但充其量只能算是山寨版元宇宙。
2021年10月,A股上市公司天下秀發(fā)布的“虹宇宙”APP開始內測,這也是國內出現的首批元宇宙產品之一。里面的虛擬地產和國外的元宇宙一樣,標價動輒幾十萬元,購買者甚眾,不同交易QQ群發(fā)布著各種內幕消息,充斥著“買到就是賺”的神秘感。然而,僅僅過了幾個月,這些來自虹宇宙的虛擬地產,價格已經從幾十萬元縮水至幾百元到幾十元,甚至有極端低到18元的價格。這場“擊鼓傳花”的游戲,讓一些投資者的“虛擬地產”,迅速變得一文不值。
“缺芯少魂”的國產元宇宙
清華大學曾經在去年發(fā)布《2020-2021年元宇宙發(fā)展研究報告》,報告稱元宇宙至少存在資本操縱、輿論泡沫、倫理制約、壟斷張力、產生內卷、算力壓力、經濟風險、沉迷風險、隱私風險、知識產權保護十大風險點,需要產業(yè)和市場回歸理性。
其實,個人認為,這些說的都太遠了。事實上,我們目前的實力根本很難搭建所謂的“元宇宙”。就好比如今的中國男足的水平,亞洲都沖不出去,就去談男足獲得世界杯冠軍后中國足球的后續(xù)發(fā)展之路,完全是想多了。
簡單一點講,我們要實現“元宇宙”,首先要找到元宇宙的關鍵技術,其次這些技術能否為我們所用。而這兩個決定性因素,我們基本不具備,或者完全處于低水平。
先說技術。實現元宇宙,首先是擴展現實技術,也就是XR(包括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以及混合現實MR),而中國企業(yè)在這方面技術積累相對薄弱。其實我們對XR并不陌生,2016年VR在中國科技界突然爆紅時,這一年甚至被稱為“中國VR元年”,一時間涌現出成百上千家VR科技公司,只不過,五六年的時間,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這樣的公司現在只剩下十分之一。其實早在1957年,美國電影人莫頓.海利希就發(fā)明了3D視頻機器Sensorama,使用者可以感受到臉上的風、摩托車座椅的震動、3D視圖,甚至是城市的氣味,許多人將其看做第一臺VR設備。三年后,海利希還發(fā)明了一款頭戴式顯示器,類似今天的VR眼鏡。殘酷的現實是,我們在玩別人玩剩下的東西,還玩的一塌糊涂。
再說知識產權。最先進的XR技術都掌握在蘋果、Meta、谷歌等幾大科技巨頭手里,這就涉及到版權問題。再比如說,芯片技術對于元宇宙發(fā)展起到更本質的作用,在元宇宙中,需要大量的3D建模和實時渲染,所以對芯片的算力要求非常高。遺憾的是,我國的科技發(fā)展這幾十年來一直“缺芯少魂”,“芯”是芯片,“魂”則是操作系統。現在的芯片技術和操作系統知識產權大多掌握在歐美發(fā)達國家手中,我們想發(fā)展元宇宙自然會受制于人。
在這樣的嚴峻困局下,各行各業(yè)跳出來說要發(fā)展元宇宙,其實只是一種盲目投機、自欺欺人,勢必會遭遇各種“卡脖子”。
文旅酒店業(yè),需要元宇宙嗎?
回到行業(yè)中來,文旅住宿業(yè)關于元宇宙的呼聲和熱情很高,有的景區(qū),有的酒店甚至已經宣稱已經開始元宇宙開發(fā)和運用了。
有的研究文章表示,文旅住宿產業(yè)與“元宇宙”的聯系甚是緊密,“元宇宙”也將為文旅住宿產業(yè)的發(fā)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所謂食、住、行、游、購、娛是旅游活動的六大要素。這些方面均將受到“元宇宙”的深遠影響。
以住為例。“元宇宙”可以為人們提供超現實的住宿體驗。“元宇宙”還可以幫酒店和民宿實現場景營銷,并圍繞場景這一核心,實現主動連接和匹配,在憑借流量賦能商業(yè)的同時,也借助營銷實現流量的留存,并最終構成生生不息的循環(huán)生態(tài)。一些文章還舉例說明,很多酒店和民宿,利用元宇宙技術打造出電競酒店、婚紗酒店、滑梯民宿,深受Z世代這樣的元宇宙族群喜愛。
且不說這樣的改造,是不是真的為酒店和民宿增收,單從技術層面來講,我們不能把簡單的聲光電、基礎數字化和場景營銷就單純地說成元宇宙,關鍵還沒有啥技術壁壘。此外,這些所謂的創(chuàng)新是否真正為用戶需要或喜歡,也讓人存疑。
所以,我們再回到元宇宙的源頭來思考行業(yè)問題。元宇宙之所以能夠迅速流行,就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向往一個烏托邦的理想世界,這同區(qū)塊鏈比特幣營造的一個烏托邦的理想金融世界一個邏輯。
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里,人們可以比現實中更加富足、更加平等、更加民主,現實生活中由于經濟關系而產生的各種等級身份都會在那里消失。可事實并非如此,以上文講到的元宇宙虛擬地產為例,土地的總量是定了的,因此用戶每買一塊土地,剩余的土地供應量就少一塊。這就構建成了元宇宙里的“稀缺性”。如何獲得這種“稀缺性”?其本質就是把現實中的財富轉換為虛擬世界的財富,就像林俊杰要花真金白銀去買虛擬地產一個道理。
所以本質上來講,元宇宙和現實世界是脫離不了關系,如同游戲世界中并不是完全平等,花錢買裝備也很重要。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的在初步階段一定是富人及科技寡頭的游戲,就像馬斯克造火箭,扎克伯格愿意為元宇宙買單,他們某種層面上是一種科學探索試驗,但真正進入具體行業(yè),肯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捫心自問,現在文旅住宿業(yè)所產生的元宇宙“技術”,是我們真需要的嗎?
別總想著投機,先去熱愛
當然,我寫下這些文字,并不意味著我對元宇宙表示反對,個人對科技天然保持好感,但目前我們整個環(huán)境和行業(yè)有點過于浮躁,這樣反而容易把元宇宙“捧殺”。就文旅住宿業(yè)來看,先做好產品、做好服務、做好品牌、做好數字化,再來思考元宇宙問題也不遲。
這20年的商業(yè)環(huán)境,我們似乎習慣炒概念投機,不愿意沉下心來干些實事,結果往往一地雞毛。現在遇到的科技卡脖子問題,其實也是20年的因果。中國的數字經濟規(guī)模雖然名列世界第二,但是占GDP比例卻只有38.6%,排名靠后。德國最高,占比66.7%,美國第二66%,英國第三65%。原因何在?長期以來,我們的互聯網數字巨頭都迷戀賺快錢,一些需要慢功夫的領域卻被忽略了。他們把賺錢的重心放在C端,造成各種內卷,但是反觀B端的應用,尤其是面向工業(yè)、農業(yè)的應用,又完全是另一個局面,中國的大批工業(yè)軟件都是歐美的,工業(yè)企業(yè)的數字化還高度依賴歐美。
因此,這也是政府為何要重視反壟斷,抑制資本無序擴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科技巨頭企業(yè)重視“上山下海”,上科技高山,下數字化藍海。全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急難關卡”的技術障礙,實現科技高水平的自立自強,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倒買倒賣”的科技創(chuàng)新上。
回到文旅住宿業(yè),多了解世界科技前端,多嘗試各種新鮮事物,本無可厚非。但我們還是應當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不能因為今天短視頻流行,就跟風短視頻;直播帶貨流行,就跟風直播帶貨;大家都在玩元宇宙,就癡人說夢般的以為自己處于元宇宙中心。等我們的科技巨頭生產出了真正的元宇宙產品,我們“拿來主義”即可。
最近同行業(yè)內不少大咖交流,大家一致認為文旅住宿業(yè)目前最緊迫的事情依然是產品轉型升級、服務提升以及品牌鑄造。我也想以一位行業(yè)前輩引發(fā)朋友圈熱議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曾經應邀和一幫投行的小伙子吃飯,他們都是985、211和海歸的學霸,工作簡歷也都非常牛X。飯桌上大家七嘴八舌聊新消費業(yè)態(tài),新的商業(yè)模式,新冒頭的獨角獸創(chuàng)業(yè)公司,哪個投行同事被天價挖走為新東家操盤新業(yè)務板塊了,阿里,美團又收購了誰了等等……可以聽出來,這些智商超高的天之驕子們認為,小成就是被大佬天價挖走操盤新業(yè)務板塊,中等成功就是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被行業(yè)頭部大佬收購變現退出;大成就是自己操盤的項目成功上市變現退出財務自由。我插不上嘴只好默默地抿著茶杯里的水。后來大家也覺得沒啥好項目可投了,一個小伙子說:要不去咱去南方拿幾塊地種水果蔬菜,把美團阿里這些大佬的鮮果蔬菜源頭給控制住了,然后等他們收購唄……他旁邊的人說:大哥你意思是咱們轉行去種地嗎?……眾人哄堂大笑。忽然,做東的主人問我:前輩,你說我們本土高端酒店品牌咋消費者不認,只認國際奢華品牌呢?我說:“這些奢華酒店品牌都是歷經七八十年上百年才做出來的,人家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不是抱著盡快變現退出來做這件事的,是出于熱愛”……
說的真好,值得反思!2022年或是旅游業(yè)“最困難的一年“,但無需畏懼疫情陰霾,疫情也加速了行業(yè)創(chuàng)新,讓文旅酒店人在堅守與轉型中尋找新動能。或許,元宇宙不是當下最緊迫的,最緊迫是回歸初心,去熱愛和耕耘!
*空間秘探微信公眾號ID:MESPACE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