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今年2月11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貝萊德建信)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試點城市為廣州和成都,試點期限為一年,募集資金總規模先期限制在100億元人民幣以內,實施過程中經過評估可再進行調整。
新經濟e線獲悉,貝萊德建信成為了繼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和光大理財之后獲批入局的第五家理財機構,同時也是首家獲得養老理財試點資格的合資理財公司。
貝萊德建信是由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和富登管理私人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貝萊德集團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養老金專業管理機構,具有長期養老金管理實踐,可提供國際良好經驗。
《通知》要求貝萊德建信穩妥有序開展試點,做好產品設計、風險管理、銷售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等工作,確保審慎合規展業,守住風險底線。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密切跟蹤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情況,加強對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工作的監督管理,確保試點產品安全穩健運行。同時在總結評估基礎上,穩步推廣養老金融試點,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加便捷的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
目前,我國養老效仿國際做法建立了三支柱體系,在第一支柱面臨挑戰的背景下,第三支柱蓄勢待發。無疑,加快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是國家大力發展第三支柱建設的重點舉措。業內預計,作為資管行業的新風口,養老理財試點期結束后有望全面放開,屆時規?;驅⒂瓉肀l式增長。
試點機構擴容
就在2021年9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推動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和光大理財四家機構率先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僅僅5個月之后,第二批試點擴容就花落貝萊德建信。
來源:銀保監會官網
新經濟e線注意到,從首批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情況來看,四家試點機構的養老理財產品均順利發售,投資者認購踴躍,試點產品養老屬性更為鮮明。
另據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以上四家機構共發行了8只養老理財產品,其中建信理財和光大理財各發行3只,工銀理財和招銀理財各發行1只,產品期限普遍為3年以上,業績比較基準范圍在5%-8%區間。
整體來看,試點養老理財產品相較之前的類似產品,具有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等優點。首批產品的認購起點都低至1元,基本只收取相對較低的管理費和托管費,相較于其他理財產品而言更具普惠性。
產品運作方面,首批四只養老理財產品均選取5年封閉式運作,穩定的資金特征使得養老理財相較于其他理財產品在投資策略的選擇更加長期穩健。贖回機制上,四只養老產品均具備在投資者發生重大疾病等特殊情況下的提前贖回機制,滿足投資者由于特殊情況引起大額費用支出的資金需求。
風險控制方面,試點產品在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投資為主的基礎上,引入收益平滑基金,同時計提附加風險資本和風險準備金等方法來提升自身的風險抵御能力,收益平滑基金作為風險保障機制的核心內容,將部分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納入收益平滑基金,以便應對風險準備金無法覆蓋虧損的情況,使產品收益合理平滑化,投資體驗相對更好,更符合產品的養老屬性和定位。
作為最新入局的合資理財公司,貝萊德建信于去年5月正式獲準開業,目前已經發行了兩只理財產品,分別為貝盈A股新機遇私行專享權益類1期和貝盈A股新機遇權益類理財產品2期。
貝萊德建信董事長齊建功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夠參與中國銀保監會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為國家的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建設作出貢獻。貝萊德建信理財將充分利用貝萊德在養老投資領域的專長及建設銀行在中國養老市場的資源優勢,面向國內日益增多的退休人士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創新理財解決方案。”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之一,貝萊德官網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貝萊德在全球管理的總資產規模約9.5萬億美元,涵蓋股票、固定收益投資、現金管理、另類投資及咨詢策略等。
截至目前,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已擴容至五個城市,分別包括深圳、廣州、武漢、成都和青島。另據了解,還有多家理財公司正為養老理財試點做準備,并已向監管部門上報申請方案,希望獲得養老理財試點資格。
助力理財子轉型
新經濟e線注意到,養老理財試點擴容將有助于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快轉型的步伐。與此同時,養老理財市場潛力巨大,這也為理財子公司轉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來源:平安證券
現階段,我國養老是普遍性需求,養老金融將成為新型替代性支柱產業之一。對銀行業而言,發展養老理財業務是重要一環,有助于豐富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而銀行客戶與產品體系方面的優勢在拓展養老理財業務上也有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此前,試點政策文件對養老理財發行機構能力建設、產品設計、投資策略等各維度均提出了明確要求,并強調持續整改存量理財產品,清理名不副實的養老理財產品。
實際上,在首批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前,部分銀行和理財子公司曾推出過養老理財產品,但絕大多數并不具備真正養老功能。一些金融機構嘗試推出一些冠以“養老”字樣的金融產品,主要是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工具,并不符合養老理財穩健、長期等要求。與一般理財產品相比,試點養老理財產品真正具有“養老”屬性,突出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特征,更符合老百姓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點。
此前,養老理財產品期限多為1-3年,投資的資產期限較短,收益率也較低。而首批試點的養老理財產品封閉5年運作,期限大大提高,保障了資金的穩定性,有利于理財經理更好的設計投資計劃。同時養老理財產品都明確在罹患重大疾病,購房等情況下,可以提前贖回。
不僅如此,養老理財的風險準備金計提比例也顯著高于其他產品,進一步拓寬了安全邊際。按照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銀行理財子公司應當按照理財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風險準備金余額達到理財產品余額的1%時可以不再提取。為防范風險,試點產品都是按照稅后管理費的20%計提風險準備金,風險準備金余額達到養老理財產品余額的5%時可不再提取。
值得關注的是,在嚴監管、強監管的背景下,銀行理財子公司將逐漸成為資管行業的主力軍。今年1月9日,浦發銀行理財子公司浦銀理財開業啟動儀式在滬舉行,成為國內第8家開業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是2022年首家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9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包括6家國有銀行理財子公司、11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7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1家農村金融機構理財子公司和4家外資控股理財子公司。其中,2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已開業。
業內認為,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收官”以及今年正式落地實施,銀行理財面臨持續深入地推進凈值化及多元化轉型。目前,養老理財行業正處于規范化發展的初期,未來在產品設計與投研管理等方面均面臨差異化的發展機遇。屆時,投研能力領先的理財機構有望發揮先發優勢,占據更大的養老資金增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