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舒鴻吉
到2025年,上海將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標準化水平和影響力大幅提升,標準協同和開放程度顯著增強。2022年2月17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上海副市長陳通介紹《上海市標準化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相關情況。
近年來,上海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比如,上海標準化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在全國實現“四個率先”,率先出臺標準化發展戰略綱要,率先建立標準化聯席會議制度,率先設立標準化推進專項資金,率先頒布《上海市標準化條例》。
上海承擔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ISO/IEC秘書處6個,承擔全國標委會秘書處117個,設立市級標委會44個,為標準化工作提供技術保障。
截至2021年底,上海還累計牽頭制定國際標準115項,主導制定國家標準4039項,發布實施地方標準996項。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項目獎115項。成功承辦第83屆IEC大會,連續20年舉辦標準化國際論壇。
近兩年,上海培育評定“上海標準”21項,覆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金融、先進制造、民生服務等領域,充分體現標準在先導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策源、城市數字化轉型、高水平開放及人民城市建設中的支撐、衡量、引領等作用。
據介紹,《行動計劃》按照中央對上海的發展定位,明確提出“建設國際標準化高地,率先打造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開放示范城市”的工作愿景。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貫徹落實《行動計劃》要求,聚焦重點領域,推進產業和信息化標準由‘量’的規模向‘質’的提升轉變,以高標準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張宏韜表示。
《行動計劃》要求強化三大先導產業標準引領。
上海將實施三大先導產業標準領航行動,加快研制和實施先導產業標準化發展路線圖,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標準鏈融通提升。
上海將建立覆蓋芯片設計、特色工藝制造、新型存儲、第三代半導體、封裝測試以及裝備、材料等環節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聚焦生物制品、創新化學藥、高端醫療器械、現代中藥以及生物技術服務等領域,加強相關標準研制,促進全產業鏈協同。
上海還將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加快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基礎軟硬件、智能產品、行業應用和安全倫理等領域標準研制,推動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規范化發展。
此外,上海將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在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標準。以形成產業鏈整體優勢為目標,推進國產大型客機、商用航空發動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鏈標準建設。
“實施商貿服務標準化提升行動,開展商貿流通提質增效、內外貿一體化、大宗商品交易價格指數等標準化試點。持續完善商務誠信、批發零售服務等標準體系,引領商貿服務品質提升,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表示。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沈敏指出,養老服務質量直接關系到廣大老年人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次《行動計劃》提出“開展養老服務標準化行動,重點推進智慧養老、機構養老、嵌入式養老、老年認知障礙照護服務等標準化建設,打造一批標準化養老機構標桿。”
下一步,上海市民政局將優化完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提升養老服務標準供給質量,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保障。發揮養老服務標委會專家資源和平臺功能,加強標準化工作的系統性推進。
“上海標準化國際能力在國內領先。落戶在上海ISO/IEC秘書處機構有6個,在全國占7%。還有ISO/IEC注冊專家將近800名,其中有8名專家擔任ISO/IEC主席或者副主席,占全國10%。同時還有12名專家獲得國際上的‘IEC1906獎’。”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學軍表示。
《行動計劃》要求夯實標準化發展基礎,提升標準化支撐能力和水平,建設標準化人才高地。
《行動計劃》指出,要構建多層次人次培養培訓體系,打造標準化培訓平臺;鼓勵高校開設標準化相關課程,在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開展標準化知識繼續教育,推動在職業教育中開展標準化培訓。
根據《行動計劃》,上海將建立標準化戰略咨詢委員會,充分發揮標準化專家在科技決策支持和重點領域標準化推進中的作用;完善標準化人才的職業能力評價和激勵機制,強化標準成果在職稱評定中的導向作用;加大國際標準化人才培養、引進力度,造就一支熟悉掌握國際規則、精通專業技術的職業化人才隊伍;探索建立企業標準化總監制度,全面提升標準化人員專業水平,強化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