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佰態
編輯|王寶寶
通過捏臉形成3D虛擬形象,并在虛擬空間中與朋友進行互動……近日一款主打潮玩虛擬形象的社交產品——啫喱App火出了社交圈層。啫喱于2022年悄然上線App Store,隨后在社交裂變下迅速躥紅——2月11日,啫喱一度登頂蘋果 App Store 排行榜榜首并持續霸榜至2月13日。
一時間,啫喱App甚至火爆到“一碼難求”。但隨之而來的是,上架不到一個月的啫喱App由于各類原因便從應用商店下架,暫停新用戶進入。依托于元宇宙的社交賽道,啫喱App展現出未來社交形態。
1元宇宙的一次試水
啫喱App成立的背后可以看成是資訊公司的一次積極試水,據公開信息,啫喱背后的研發公司是一點資訊(現已更名為賽博大象),該公司CEO楊宇翔曾表示:啫喱App是一點資訊轉型后優先級最高的戰略新業務,對此寄予厚望,團隊已為此籌備近兩年。
從玩法來看,啫喱App通過捏臉、換裝系統,可從頭到腳打造出自己想要的3D虛擬形象。隨后自己打造的形象會出現在首頁大廳中,并讓其他朋友實時觀察到自己的狀態。此外用戶可以通過鏈接、圖片和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將其分享至其他社交平臺來邀請好友體驗。
不過,目前軟件測試階段啫喱App將好友人數限制在最多不超過 50 人,這種策略一方面能夠減少服務器負擔。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用戶能擺脫微信熟人社交的心理負擔,能夠做出更真實的自己。
或許是啫喱App借用了游戲引擎,使得虛擬人物更加精細,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年輕用戶群體。
2新鮮過后仍面臨眾多問題
固然,能在App Store免費社交應用排行榜上超過微信,一定代表著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但相比于超過微信,更重要的則是能始終維持在前列。
相關從業人士表示,App Store免費社交應用排行榜基本只要日下載量超過五萬就可以上榜登頂,憑借新鮮玩法而短暫火爆的應用很多,近兩年超過微信的也有3-4個。比如2018年子彈短信上架Apple Store后,在僅僅幾天內就登上了排行榜第一名超越了微信,甚至完成了過億的融資,但依舊無法撼動微信的地位。
相對應的是,啫喱App如何保證留存更值得關注,目前看來這款強調熟人社交的軟件依舊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是玩法的單調。其產品的交互形式事實上在先前已有超級QQ秀、SOUL等軟件進行了嘗試。其在大廳的聊天場景又很像QQ游戲大廳聊天室的加強版。對于一些先前嘗試過類似產品的用戶而言,一旦新鮮感過去,啫喱App帶來的吸引力無疑會迎來急劇下跌。
第二是產品被爆出諸如侵犯用戶隱私(爭議源于其LBS功能能讓用戶自主選擇與好友共享實時位置),以及虛擬形象穿搭涉嫌抄襲的風波需要解決。此外,啫喱App依舊存在閃退、卡頓頻繁等問題,其代碼、網絡穩定性存在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到使用體驗。同時相較于蘋果社交平臺的火爆,啫喱App在安卓平臺卻并沒有掀起波瀾。
3元宇宙需要怎樣的社交方式?
2021年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曾經提到:“社交的本質是找同類,“狀態”是給人看到的,最好是讓同類人看到。”所以微信推出了“狀態”。可以看出,雖然穩居社交軟件的頭部,但微信仍正在努力嘗試營造沉浸式的人與人的社交狀態。
“狀態”的公布,可以看成微信一個相對“拘謹”的創新嘗試,但這個嘗試不夠激進。
這也是為何元宇宙會被給予“有望改變當下社交形式的技術”,社交App一路從3G過渡到5G,交互形式也由固定的文本聊天到圖片再到視頻,但本質上社交形態依舊固定在App之上。
而對于社交產品而言,其框架在設定時基本就已經固定,這就是為何即便微信上能夠看短視頻和直播,但受眾依舊會下載抖音,因為體驗感的優劣很大程度上由產品框架決定。而借助元宇宙,諸如VR、腦機技術設備則有望沖破這層框架。
即便啫喱App的火爆“曇花一現”,但透過虛擬人物的沉浸形式,我們依舊能看到未來社交玩法的雛形。
同時,互聯網巨頭預計在今年將會持續加碼元宇宙社交。除去一點資訊背后的啫喱App以外,今年1月份字節也被曝出正在內測一款沉浸式的虛擬社交產品“派對島App”,這個產品也被外界視為主打元宇宙概念的社交產品。
百度方面于去年11月份上線社交產品“希壤”,用戶通過創建虛獨一無二的虛擬人物后,可在虛擬世界中自行移動,并在三個小場景中進行互動。
相比于2019年王欣的“馬桶MT”、羅永浩的“子彈短信”、以及字節的“多閃”同時挑戰微信。三年后的今天,微信需要同樣面對啫喱、派對島、希壤三款社交產品的挑戰。但不同于2019年,如今的騰訊似乎也感受到了威脅,從其上線虛擬社交功能“超級QQ秀”就能看出一斑。除了和啫喱類似的捏臉、換裝功能、超級QQ秀可允許陌生人之間一起看冬奧會,甚至玩游戲。
此外,騰訊在近期也推出了一項全新業務——XR(擴展現實)。騰訊稱XR業務是公司為應對全真互聯網而大力建設的全新業務,目標是在行業領軍人物的帶領下打造世界一流的硬科技團隊,爭奪硬科技時代的下一張門票,全真互聯網即為元宇宙的最終形態。可以看到,借助XR的技術,騰訊依舊有能力在虛擬社交的浪潮中依舊占據頭把位置。
無論對哪家互聯網企業而言,爭奪下一代社交產品的浪潮已來,而暗戰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