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司林威
元宇宙商標熱目前還在持續中。
2月17日,據外媒消息,全球美妝巨頭歐萊雅(L'OREAL)已提交17個與虛擬商品相關的商標申請,該申請歸屬于NFT和元宇宙類別下,暗示著歐萊雅準備涉足虛擬商品經濟。
2月14日,國內最大的游戲廠商之一米哈游(miHoYo)宣布正式推出新品牌HoYoverse,旨在通過各類娛樂服務為全球玩家創造和傳遞沉浸式的虛擬世界體驗。
2月11日,王老吉關聯公司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注冊“王老吉元宇宙”商標,國際分類為啤酒飲料,當前商標狀態為申請中。
不僅美妝和涼茶廠商,汽車廠商和餐飲巨頭也同樣加入了該浪潮。截止目前,小鵬汽車、上汽、理想汽車、比亞迪等多家車企已申請注冊元宇宙商標。其中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的申請均已被駁回。
2月4日,餐飲巨頭麥當勞提交了一份商標申請,其中包括“一個以現實和虛擬商品為特色的虛擬餐廳”和“經營一個以送餐上門為特色的虛擬餐廳”的計劃。其中一個商標名為“McMetaverse”。
不管元宇宙概念最終在現實世界能否實現,但在這么多行業玩家的涌入下,至少從名稱上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包羅萬象”了。
企查查數據顯示,最近一年,我國企業申請“元宇宙”商標的數量超過1萬件,涉及各行各業的公司1500多家。這個場景不免讓人想起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域名熱。
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概念在美國興起,全球掀起新一輪計算機革命熱潮。1996年,科技公司雅虎在納斯達克上市,僅一年之后,其股票價格翻了64倍,總市值達到了450億美元。
此后。資本、創業者不斷涌入這個新領域,而今天的互聯網巨頭多數在那個時期誕生。1999年,在美國上市的457家公司中,有308家來自科技行業。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科技公司占了6個。
當時許多公司千方百計的蹭互聯網熱度,在自己的公司名后加上“.com”,或者在名字里加上“I”“E”兩個字母。
不管來自于哪一個行業,只要在名稱中加上一個“.com”,對外也就可以稱自己是互聯網公司了,這在當時,是一種時髦。但互聯網泡沫破裂后,也就變成了一地雞毛。
從1995年至今,期間涌現的無數互聯網企業,留至今日的萬中無一。
那么元宇宙“商標熱”會重蹈覆轍嗎?
區塊鏈技術服務商分布科技CEO達鴻飛對界面新聞表示:“現在的元宇宙還在早期階段,真正落實成什么樣,只有未來才會知道。這些公司注冊商標之后,如果只是‘換湯不換藥’,在產品上沒有突破性且貼近元宇宙的創新、相關業務也沒有利潤甚至營收,那么當然可以認為現在的商標熱是存在泡沫的。”
但目前元宇宙商標熱還只是早期階段,對市場的直接影響還未產生。達鴻飛補充道:“現在的汽車公司、飲品公司雖然在搶注商標,但現在我們從資本市場的反映來看,相關公司的估值并沒有出現系統性的提升,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泡沫還不夠明顯。”
那么為何企業頻頻搶注元宇宙商標呢,除了提前布局新風口外,也與商業競爭有關。對此,比亞迪方面表示,申請上述商標是出于商標保護方面的考慮,暫無計劃開展相關業務。
長期關注元宇宙賽道的歐科云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蔣照生對界面新聞表示:“當前各企業搶注元宇宙商標更多可能是保護性注冊,為了防止商標被其他人搶注而影響自身品牌形象。當然這其中肯定會存在一些泡沫,因為無論是企業主動布局還是被動搶注,市場都可能由于某些企業尤其是行業內頭部企業申請元宇宙商標而增強對元宇宙的‘信心’,從而推動市場炒作情緒更加強烈。”
“這種現象短期內可能會讓元宇宙領域出現一些投機問題,但長期來看是有利于元宇宙發展的。”蔣照生補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元宇宙席卷全球的浪潮下,也有企業保持了相當的定力。
2月15日消息,日本游戲巨頭任天堂的社長古川俊太郎近期被問及是否有與元宇宙和 NFT 相關的計劃時,表示暫時不打算加入元宇宙。
“目前還很難定義元宇宙能夠為用戶提供哪種類型的驚喜和樂趣……如果我們能夠以一種易于了解的方式展示‘任天堂’的元宇宙體驗,那么我們或許可以考慮做些事情。但現在條件還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