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鑫
因在招股書中犯下原則性錯誤,創業板擬上市公司、保薦券商、兩名簽字保代均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
2月18日晚,證監會對浙江鑫甬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鑫甬生物)、保薦機構中天國富證券及兩名簽字保代出具警示函。證監會指出,鑫甬生物IPO申報文件存在信息披露嚴重錯誤,保薦人“未勤勉盡責督促發行人按照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鑫甬生物于2020年7月遞交IPO申請并獲深交所受理,2021年8月過會,但最終在2021年底倒在注冊階段,證監會表示,鑫甬生物核心產品、募投項目、主要原材料均涉及“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且無法提出有效的壓降方案;信息披露存在嚴重錯誤。
據了解,鑫甬生物是專業從事丙烯酰胺類單體和聚丙烯酰胺功能高分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注冊稿顯示,公司主要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丙烯腈、丙烯酰胺、丙烯酸、鹽酸、液堿等危險化學品及腐蝕性或有毒物質,具有危險性。公司的產品包括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干強劑等,生產過程中涉及一定的“三廢”排放。
鑫甬生物信息披露存在什么嚴重錯誤?據界面新聞了解,鑫甬生物在涉及我國臺灣地區的相關表述不正確,在招股書中,將臺灣列為“國家”或“國外”來披露與陳述。
在鑫甬生物“公司境外銷售的主要客戶情況”的披露中,臺灣地區顯示為“國家”。公司在陳述原材料采購周期時,也將臺灣歸入“國外采購”范疇,其原文為:“一般情況下,國內采購1周以內可以到貨;國外采購,臺灣、日本、韓國等地一般15天-1個月可以到貨;美國、巴西等地3-4個月可以到貨。”
業內人士表示,從相關信息披露的問題來看,鑫甬生物此次IPO的中介保薦機構應負很大責任,包括對臺灣的描述,這些都是最基本常識,是作為中國人不能碰觸的底線問題,很難想象鑫甬生物及其中介保薦機構是如何對相關內容進行把關的。
公開資料顯示,中天國富證券成立于2004年,前身為海際證券,2017年更名為中天國富證券,主要經營投行業務。
從中證協公開的券商業績指標排名情況來看,中天國富2020年凈利潤排名第68位,凈資產排名第76位。公司的投行收入排名第34位。2021年,中天國富IPO保薦承銷收入1.91億元,排名第26位。
中天國富現有18個存量IPO項目,絕大多數已擱淺。Wind數據顯示,僅2021年,中天國富保薦的8家公司中斷了申請上市進程,其中鑫甬生物為不予注冊;谷實生物、沈陽風景、木瓜移動、錦州捷通等4家公司終止(撤回);深圳達科為中止審查;萬代服裝、天沅環保終止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