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穆玥
近日,一位投資人發布在社交媒體上的“控訴”,將知名百億私募漢和資本推上了風口浪尖。
據該投資人描述,其所購買的漢和資本旗下產品,原本在今年1月底三年的封閉期滿,但是由于漢和資本突然修改了贖回規則,要求提前25天預約贖回,導致自己錯過了1月份的開放日,只能等待下一次開放再贖回。
圖片來源:網絡
對此,漢和資本回應稱,并非是突然修改規則,在產品合同中即有相關約定。此外,在風險揭示書中對預約贖回時間作了提示,且需要客戶逐條單獨簽署。
根據產品合同,基金僅接受基金投資者的申購預約和贖回預約,開放日前的第二十五個工作日(T-25日)之前(含)為預約贖回日。風險揭示書中強調,該基金不設立封閉期,但針對逐筆認購、申購投資的本金均設置有1095天鎖定期。在鎖定期內,投資者可在開放日贖回資產增值部分,但不可贖回投資本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事件發酵的過程中,漢和資本旗下產品設置超長鎖定期的情況也引發了市場熱議。
全網超過300萬粉絲的知名大V、私募基金經理吳悅風在社交平臺犀利評論稱:“漢和在2020年高位發了一大堆零管理費、3-6年封閉的產品,憑此沖上百億。結果這些產品近兩年回撤30%,導致公司過去兩年沒收入、研究員擔心沒獎金的極端情況。”
公開資料顯示,漢和資本成立于2013年1月,公司管理的所有產品均不收取固定管理費用,獨特的收費模式引起市場關注。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漢和資本旗下共備案有79只產品,其中48只產品備案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之間,占比超過了六成,2021年4月至今,公司再未備案新產品。
在此期間,漢和資本于2020年7月首次推出6年封閉期私募產品,“零管理費”、“6年期鎖定”等,此后又對過往發行的短期產品不再接收資金申購。
近兩年來,漢和資本的業績表現不樂觀,好買基金網數據顯示,2021年和2022年度,公司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13.09%和-19.54%,從年收益上看,是公司自2016年以來表現最差的兩個年份。
具體來看,目前漢和資本旗下已經有多只產品自成立以來的累計虧損率均已經超過了20%,甚至有部分產品的累計虧損率已經超過了30%,典型的比如“漢和資本-盛世113期”、“漢和資本金選83期”、“漢和資本129期”、“漢和資本108期”、“漢和資本115期”等。
考慮到漢和資本旗下產品設置的鎖定期普遍比較長,這也意味著,近兩年多來買進公司產品的投資者普遍面臨較大幅度的凈值回撤。
華南地區某業內人士表示,一般來說,私募公司設置較長的鎖定期主要是強調公司的長期投資理念,避免由于短期的市場波動而影響到公司策略的發揮。但是,鎖定期過長的話,實際上與這個原則是有一定背離的,尤其是當行情較差,或者是公司策略并不符合市場風格的時候,投資者往往需要為私募的錯誤決策買單,難免會給投資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