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穆玥
又有百億私募“掉隊”了!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目前,昔日百億量化私募赫富投資的最新管理規模已經回落到了50-100億元區間。
赫富投資成立于2016年3月,次年6月份正式完成了登記備案,并在2017年7月份正式備案了公司的首只產品“赫富一號私募基金”。據私募排排網數據,赫富投資此前曾在2021年10月份正式突破百億規模。
赫富投資由蔡覺逸、董常和章高馳三人共同創辦,持股比例分別為40%、40%和20%。從履歷上看,公司的三位創始合伙人均擁有多年的量化交易經驗,并且都曾就職于海外對沖基金公司。
其中,擔任赫富投資總經理的蔡覺逸還曾就職于上海明汯投資,擔任公司投資總監的董常則曾就職于千象資產的股票量化部,參與組建A股的研究和交易團隊。截至目前,上海明汯投資和千象資產的管理規模均在100億元以上。
和許多曾經快速擴張的私募一樣,赫富投資也曾有過非常不錯的歷史業績,以公司旗下占比超過八成的股票型產品為例,好買基金網數據顯示,2019-2021年,赫富投資旗下股票型產品各年度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4.82%、47.90%和27.36%,在同類中排名568/2828、706/3084和755/3209。
不過,今年以來赫富投資旗下產品整體的收益表現并不樂觀,其中股票型產品年內的平均收益率僅為-12.59%。
此前,公司旗下的部分產品甚至一度跌破了預警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2月11日赫富投資曾向投資者和代銷機構發出公告,稱旗下產品“赫富靈活對沖九號A期”在2月10日的單位凈值為0.8774元,已低于預警線0.88元,觸及預警。
面對上述產品凈值的波動,赫富投資于2月8日起將該產品的管理費調整至0%,并決定該產品未來在沒有回到凈值1元之前不再收取管理費用,同時公司在2月10日以自有資金跟投的方式跟投該產品母基金500萬元。
在此之前,赫富投資也曾試圖通過自購來“表決心”,1月28日公司公告表示,已運用自有資金4000萬元申購其管理的基金產品份額,并計劃后續加大自有資金申購規模,與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然而,從最新的情況來看,赫富投資終究未能避免管理規模的縮水。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也顯示,自今年2月以來,赫富投資尚未備案新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赫富投資并非孤例,今年以來不少百億私募旗下產品凈值都出現了明顯的回撤,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90家有業績記錄的百億私募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12.60%,其中僅有9家百億私募取得正收益,賺錢的私募占比僅10%。
也有像赫富投資一樣失守了百億規模的,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跌破了百億規模的私募還有比如嘉懇資產、呈瑞投資、煜德投資、和諧浩數投資、泛海投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