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本邦
2月28日,資本邦了解到,2月26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披露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下稱《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14%;全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4.76萬只,募集資金122.19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
保本理財實現清零,凈值型理財轉型顯著
《年報》披露,在資管新規確立的主動化、凈值化的監管導向下,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基本完成,整體符合預期。
一方面,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財產品規模已由資管新規發布時的4萬億元壓降至零,基本完成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
另一方面,凈值型產品比例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余額26.96萬億元,占比92.97%,較資管新規發布前增加23.89萬億元,產品凈值化轉型進程顯著。
此外,《年報》還提到,截至2021年底時,我國同業理財和多層嵌套大幅減少。其中,同業理財降至541億元,較資管新規發布前下降97.52%;存量整改基本完成。絕大部分銀行如期完成理財存量整改計劃,為銀行理財業務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潔凈起步”的理財子成市場主力軍
針對理財子的發展,《年報》顯示,2018年12月至今,監管部門堅持“成熟一家,批準一家”的原則,已批準29家理財公司籌建,其中24家獲批開業;此外,在金融對外開放方面,另有4家外方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3家已獲批開業。
《年報》總結稱,截至2021年底,“潔凈起步”的理財公司產品存續規模占全市場的比例近六成,已發展成為理財市場重要機構類型,同時部分中小銀行不再發行理財產品,而是通過產品代銷繼續參與理財業務,理財市場已呈現出以理財公司為主、銀行機構為輔的格局。
投資者跑步進場,銀行理財已累計創造收益3.61萬億元
在資管行業打破剛兌的背景下,銀行理財以其長期穩健的資金供給渠道、專業優質的資產管理能力、豐富多元的產品設計創新等優勢,實現較為平穩的產品收益,推動銀行理財投資者數量再創新高。
截至2021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注:僅統計2018年10月1日之后發行的理財產品,其中每月數據均為月末時點的數據。投資者數量為各類別下的投資者跨機構歸集并剔重之后的數量)達8130萬個,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5.31%。
其中,個人投資者仍占絕對主力,數量占比高達99.23%。資管新規發布以來,理財產品已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61萬億元,其中2021年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
理財資金投向綠色債券規模超2200億元
最后,《年報》提到,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理財行業也在持續提升資金配置能力、拓展投資渠道、縮短投資鏈條,更加精準高效支持實體經濟,大力踐行社會責任。
截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25萬億元,相當于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8%。
與此同時,2021年理財資金投向綠色債券規模超2200億元,投向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扶貧等專項債券規模超1200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3萬億元,有效促進共同富裕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