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覽商業旗下品牌NC情報局 劉華玉
編輯|薛向
2月28日,老字號同仁堂在杭州濱江區中贏國際開了首家名為“制茶司”的茶飲店(以下簡稱制茶司),主打“東方草本哲學,自然養身之茶”。這是繼入局咖啡賽道之后同仁堂再次進軍飲品領域。毫不意外,中藥元素依舊是“制茶司”的標配。
今天,《NC情報局》探訪了這家“制茶司”門店。
01 現制茶飲+零售產品
“制茶司”門店位于中贏國際的一層,位于商場外部,正對連鎖黃燜雞米飯品牌膳當家門店。周圍是蜜雪冰城、黑瀧堂、一點點和始于1984年的楊枝甘露等茶飲品牌,顯然,首家“制茶司”的競爭不小。
近看,“制茶司”門頭是綠色的門店名稱logo,與店內紅色字體的“北京同仁堂”logo形成鮮明的反差。
整體看來,“制茶司”的占地面積約80平米左右,進門左邊是制茶區,右邊是同仁堂的零售產品,包括枸杞、黨參、菊花、雪梨草本膏、同仁堂陳皮茶等。再往里走有休閑區,4個小圓桌和固定的座位區,約可供6—8人用餐。座椅對面依舊是零售產品展示區,展示區一側“北京同仁堂”logo顯而易見。
從菜單上看,產品涵蓋了養生、祛濕、美肌、瘦身、祛濕、補養氣血、暖體、降火等功能,覆蓋熬夜水(人參茶)、膠原飲、龜苓膏、天然谷物飲、咖啡等35款飲品。除了現制茶飲,消費者還可以購買零售產品。目前,人參九寶茶已經在小程序上線。
02 飲品兩次出現發絲
筆者到店的時間為正午十二點左右,離店的時間為下午一點左右。在這一小時的觀察中,發現了店內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便是細節問題,看店一般先看門面,其次是制餐區。在制餐區的一隅,其中一個寫有“制茶司”字樣的保溫桶具倒放是筆者的第一印象。
其次是食品衛生問題,就在筆者點的一杯“熬夜水”里面發現了半截發絲,店員得知后主動提出為筆者重做一杯。等餐期間,又有顧客發現吧臺的小料桶里有發絲。不僅如此,小料的桶蓋上還有斑斑點點的污漬。
此外,《NC情報局》還了解到,品牌剛開出第一家直營店就已經開始尋求加盟。據同仁堂x制茶司項目經理張某透露,品牌目前面向江浙滬和云貴川的一、二線城市招商,并表示近期已經有20多位加盟商與品牌達成合作。
對此,《NC情報局》認為,食品安全是食品類企業的生命線,如果安全管理未做到標準化管理就開放加盟,必然會導致問題頻發,品牌的聲譽也會隨之受到影響。而“制茶司”在這方面的管理還有待加強。
03 同仁堂做茶飲來得及嗎?
事實上,在開茶飲店之前,同仁堂還推出過咖啡業務。據悉,2020年7月,同仁堂在北京東二環開了一家咖啡店,主打養生咖啡、黑枸杞拿鐵、山楂陳皮美式、紅景天椰香可可等,彼時因飲品含有中藥元素,在當時還算新鮮,該店迅速在網絡走紅。這讓同仁堂信心倍增,并計劃未來一年要在北京布局300家咖啡店。不過,一年過去,同仁堂咖啡店在北京只有兩家店,與當時目標差的很遠。
如今咖啡業務擱淺,同仁堂又進軍茶飲,二者都是在年輕人群中消費頻次比較高的產品,可見,同仁堂想要討好年輕人的心非常明顯。
但茶飲和咖啡作為當下最熱門的賽道之一,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21年茶飲和咖啡領域共發生51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為78.09億元,僅次于食品領域。除了體現在融資上,生活中也不乏二者的足跡,尤其是茶飲。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底,我國在營業的新式茶飲相關企業達到了37. 8萬家。毫不夸張地說,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茶飲店。
況且,在同仁堂之前,娃哈哈、中國郵政、狗不理等老字號也已經在這兩個賽道布局,試圖尋求業務增量。他們或入局咖啡,或入局茶飲,或“雙管齊下”。但目前也沒有跑出一家成功的老字號茶飲和咖啡品牌。
不僅如此,新興的茶飲品牌們也并不順利。去年底,茶顏悅色被曝在長沙關閉80余家門店,并陷入降薪裁員的紛爭中;蜜雪冰城、茶百道、一點點、星巴克等品牌也因食安問題陸續登上熱搜;今年,樂樂茶也陸續退出華南和西安等市場;唯一上市的茶飲品牌奈雪的茶股價也一路暴跌,直至發稿前已經跌至5.87港元/股,再創歷史新低。
一方面是賽道玩家過多,競爭激烈,另一方面是二級市場的不確定性。再加上在飲品賽道還沒有積累經驗,要想長期穩定發展,同仁堂還得在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和加強門店管理方面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