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 張繼文
剛剛,西安誕生了一個硬核IPO。
投資界消息,今日(3月7日),華秦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軍工涂料第一股。此次IPO發行價為189.5元/股,上市高開32.45%,總市值167.3億元。這是年內最貴新股之一,也是西安今年收獲的第一個IPO。
這個“隱形冠軍”背后,離不開一個名字——折生陽。1955年出生的折生陽自小勤奮好學,早年考入西北工業大學。原本是一名公務員的他,毅然決定辭職創業,在1992年成立了華秦科技,目前總部位于西安市的高新區。值得一提的是,折生陽還是工業級3D打印企業鉑力特的實控人之一,后者已于2019年登陸科創板。
華秦科技,只是西安硬科技崛起的一縷縮影。2017年,西安喊出打造“硬科技之都”的目標,開始吸引一批批VC/PE機構組團看項目,一個個硬核獨角獸飛馳而來。短短數年,這座千年古都成為了創投熱土,批量孕育一波硬核獨角獸和上市公司。
埋頭創業30年,67歲西工大校友,收獲第二個IPO
這是一位50后陜西漢子的創業故事。
1955 年,折生陽出生在陜西省清澗縣一個農民家庭。自小勤奮好學的他,在高中畢業后找到一份數學老師的工作。恰好趕上高考恢復,折生陽順利考入了西北工業大學,學習材料科學與技術。
大學畢業后,折生陽就職于中航工業西安慶安集團有限公司熱工藝研究所,主要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的研究,更是以一個本科生身份成為國家首個航空項目課題組負責人。僅用兩年時間,29歲的他成為了航空工業部陜西航空局熱工藝研究所所長,6年后升任至陜西省科技咨詢服務中心。
原本仕途順遂的折生陽,卻選擇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辭去公職下海。1992年,他創建了“陜西華秦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即華秦科技前身。彼時,做國家干部還是下海從商,選擇穩定的工作還是創業?折生陽也掙扎過。
不過,一次采購經歷讓他更加堅定了創業的信念。“因為技術封鎖,西方國家的數控機床乃至幾公斤的原材料都不賣給我們,更讓我看到我們與發達國家在航空航天技術和制造工藝上的差距。我知道這個選擇并不容易,但我更多考慮的是哪個(選擇)對國家貢獻更大。”事后折生陽曾如此談過“下海”的初衷。
創業總是存在各種挑戰。公司創立之初,折生陽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好不容易看中的辦公室也要每年10萬元的租金。手握6.5萬積蓄的他,不得不拜托了身邊朋友做擔保,才有了容身之所。有了辦公室后,折生陽從科研項目策劃、可研報告撰寫入手,逐漸發展到項目論證、可行性評估,展開了全省范圍內的科技服務咨詢業務。
就在華秦科技的科技服務和咨詢業務做到風生水起的時候,折生陽決定轉型做更大的生意。1996年,華秦科技就以西北工業大學周萬城教授團隊為主,聯合西北工業大學進行特種功能材料技術預研和培育。
這一過程中,員工們也曾對投資這些周期長、見效慢、前途未卜的“高新技術”持懷疑態度。但折生陽堅定地認為,科技成果轉化需要過程,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幾代人。“有的時候,我們還要做好巨資‘打水漂’的準備,不然就不可能有科研成果。”
多年來,折生陽與母校西工大探索出一條較為成功的“產學研”合作體系:西工大主要專注隱身、偽裝、防護等技術的基礎與前瞻性研究,華秦科技側重競爭性、直接應用型的技術開發以及實際應用,二者聯合設立了“高溫隱身材料工程技術中心”作為科研成果轉化的聯絡與合作機構。
成立至今,華秦科技是國內從事特種功能材料基礎研究時間最長的公司之一,也是國內軍用特種功能材料領域最具競爭力的企業,被稱為中國軍工涂料領域的“隱身冠軍”。根據《涂界》發布的“2021中國涂料行業單項冠軍企業榜單”顯示,華秦科技摘得中國軍工涂料領域冠軍,也曾入選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這樣的“隱形冠軍”企業靠什么賺錢?華秦科技特種功能材料產品主要包括隱身材料及偽裝材料,應用于我國重大國防武器裝備如飛機、主戰坦克、艦船、導彈等的隱身、重要地面軍事目標的偽裝和各類裝備部件的表面防護。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756.09萬元、1.17億元、4.14億元及1.9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24.99萬元、-1.06億元、1.55億元及8883.82萬元。其中,華秦科技營收主要來源于特種功能材料,其中隱身材料占比最高,2018年至今年上半年,占主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42%、98.82%、87.6%、95.1%。
今日,這家成長于西安的企業正式登陸科創板,市值160億。值得一提的是,華秦科技的掌舵人折生陽,還是科創板上市公司鉑力特的實控人之一。2019年7月,鉑力特作為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登陸A股市場,是一家專注于工業級金屬增材制造(3D打印)的高新技術企業,現市值超百億。
伴隨著華秦科技成功IPO,67歲的陜北漢子手握兩家市值百億的上市公司。
西安,最強硬科技之都,VC/PE組團來了
透過華秦科技,我們看到了“硬科技之都”西安的迅猛崛起。
西安作為陜西省省會,古代稱長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最近幾年,西安更是憑借著“大唐不夜城”,迅速走紅網絡。在創投圈,西安卻因“硬科技”一舉成名,成為了投資人的熱門打卡地。
“硬科技”一詞,最早由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博士于2010年提出。而作為“硬科技”概念的發源地,西安有著非常好的技術沉淀——科研院所數量僅次于北京,高校數量緊隨京滬之后,擁有高校63所、各類科研機構3000多個、兩院院士60多位。此外、軍工、制造業產業基礎頗為深厚,涉及航空、航天、軍工等30余個工業門類行業。
2017年,西安明確提出要打造“硬科技之都”。為此,西安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扶持措施,激發硬科技企業、人才的研發創業熱情和高新技術落地轉化。其中,西安 “硬科技十條”中明確,對新建的各級軍民融合產業孵化器,給予最高 500萬元獎勵;對新成立的專業化眾創空間,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給予不低于2000萬元重點支持。
“硬科技”從概念走向市場應用,離不開資本的助力。為了吸引更多VC/PE關注,自2018年開始,西安主辦、清科創業等承辦了多屆“全球創投峰會”,以搭建西安與資本市場的重要橋梁。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西安累計新增各類風投、創投等機構203家。
近幾年,西安的創投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活躍于西安的投資機構從以本土機構為主,逐步呈現全國化、頭部化的特點——紅杉中國、高瓴、IDG資本、深創投、真格基金、達晨財智、君聯資本、經緯創投、金沙江創投、華控資本、北極光創投等國內頂級投資機構,相繼跑到西安看項目、注冊基金。
2021年,國中資本更是把新基金注冊在了西安。國中資本首席合伙人、董事長施安平直言,西安歷來擁有眾多實力不容小覷的軍工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尤其,西安高新區聚集了一批優秀的硬科技企業,競爭優勢十分明顯,“西安市政府在此期間給予我們的巨大支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吸引VC/PE,西安還積極推動更多企業走進資本市場。2018年,西安發布“龍門計劃”,通過暢通“交易所直通車”機制、暢通綠色通道服務機制、加大鼓勵扶持企業上市掛牌獎勵力度等政策激發企業上市熱情,推進上市輔導培育進程。
而作為西安“硬科技”發展主戰場,西安高新區自2020年以來累計引進21家金融機構、要素平臺、中介服務機構及400家創投機構入區,為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另一方面,西安高新區推出了一系列支持金融機構創新的舉措,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等。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的到來,西安科創企業頻頻傳來好消息。2019年7月科創板開閘,鉑力特、西部超導首批登陸科創板,這讓西安成為了當年唯一擁有兩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中西部城市。
2020年,更是西安資本市場豐收“大年”。西安全年新增境內上市企業10家(含精選層和已過會未發行),這一數據也創下了西安年度新增上市公司數量的歷史最高紀錄。根據證監會最新數據,截至2021年8月,西安全市上市公司已達84家,其中境外34家,境內50家。其中,隆基股份市值增長最多,被二級市場譽為“光伏茅”。
從互聯網荒漠到硬科技重鎮,一批硬核IPO呼嘯而來
眼下,這個千年古都正在批量誕生一批硬科技IPO。
來自西安的奕斯偉材料,堪稱芯片領域最火爆的明星項目之一。奕斯偉材料是奕斯偉科技旗下公司,后者的掌舵人為京東方創始人、中國液晶產業之父王東升。資料顯示,奕斯偉材料主要生產12英寸集成電路用硅拋光片和外延片,是目前國內極少數能量產12英寸大硅片的半導體材料企業。
2018年,奕斯偉材料落戶在西安高新區,后續建設了奕斯偉材料西安第一工廠。“西安高新區雖地處西部內陸,但是卻擁有優質的營商環境,區內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云集,產業集聚效應顯著。除此之外,豐富的教育、醫療資源和一流的城市基礎配套也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CEO 楊新元曾表示。
成立至今,奕斯偉材料陸續完成4輪融資,僅在2021年便完成了2輪融資。其中,奕斯偉材料的B輪融資金融超30億人民幣,投資方陣容更是豪華——中信證券投資、金石投資聯合領投,中網投、陜西民營基金、毅達資本、眾為資本、國壽股權等十余家機構跟投。
而在無人機領域,西安同樣孕育了一家獨角獸公司——因諾科技。因諾科技背后的掌舵者呼衛軍,來自西北工業大學,是一個連續創業者。2015年,他創立了因諾科技,專注在智能飛行機器人領域。成立至今,因諾科技曾獲得清科“新芽榜”2017年中國最具有投資價值企業50強、西安高新區優秀硬科技創業企業、西安高新區獨角獸培育企業等諸多榮譽稱號。
一路走來,因諾科技陸續完成了8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天使投資人王牧、中科創星、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海資本、華興創投、陜西基金、架橋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此外,坐落在西安市高新區的奇芯光電,也成為了創投圈炙手可熱的明星項目。奇芯光電成立于2014年2月,專注于高端 PIC(光子集成)芯片、器件、模塊及子系統的研發。成立至今,奇芯光電背后不僅站著西科天使基金、中科創星、西科控股等西安本土創投機構,還有國開科創、達晨財智、CPE源峰等業內知名VC/PE機構。據知情人透露,在新一輪融資中,很多投資機構已經搶不到奇芯光電的份額了。
一批硬核獨角獸陸續誕生,另一批明星企業正在奔赴IPO的路上。
今年2月24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召開2022年第8次審議會議,西安西測測試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測測試”)順利過會。這也意味著,2022年陜西首發過會的第1家企業誕生,意味著西安高新區迎來第36家上市公司(境內)。
西測測試成立于2010年,是軍用裝備和民用飛機產品檢測項目較為齊全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主要客戶包括航空工業、中國航天、中國電科、兵器工業集團、中國航發、中船重工等大型軍工集團下屬子公司及科研院所。創立12年,西測測試僅完成了2輪融資,投資方為豐年資本、日出投資。
很快,西安將再次收獲一個硬科技IPO。萊特光電發布公告,將于3月8日開啟申購,IPO定價22.05元/股。這意味著,萊特光電距離登陸科創板,只剩臨門一腳。
萊特光電由西安交大校友王亞龍于2010年創辦,是國內首家為京東方供應OLED發光功能材料且具備自主專利的廠商。去年,該公司相繼入選工信部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和2021西安龍門榜TOP20榜單。
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萊特光電陸續完成了7輪融資,收獲了眾多VC/PE的支持,包括深創投、國中資本、甘肅高新投、君聯資本、建發新興投資、長石資本、德信匯富、安超投資等。
這一波西安硬科技企業的上市潮,浩浩蕩蕩。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除了萊特光電和華秦科技,易點天下、榮信教育、斯瑞新材、美能能源等公司也順利過會。截至2022年1月,西安在審上市企業18家,證監局輔導9家,其中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陜西追光計劃企業等硬科技企業。
西安,有著十三朝古都的繁華,也經歷過老牌工業城市的短暫落寞,更因缺少互聯網基因而一度被大家忽視。如今,“硬科技”成為了西安的燙金名片。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西安孕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隱形冠軍們,源源不斷為中國硬科技戰場輸送精兵強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