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放松限貸、限購等支持樓市發展十九條新政后,鄭州近日發布其中棚改貨幣化安置工作的具體實施意見。
意見明確以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分類施策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工作,將集中利用三年時間,大力推進貨幣化安置,確保2024年群眾回遷安置全部完成。
據悉,該實施方案適用于大棚戶區改造中安置用地為開工建設的項目。
至于安置資金,由轄區政府與項目單位簽訂貨幣化補償協議后,啟動改造方案調整工作。改造方案調整完成一個月內,項目單位按照補償協議約定,及時繳納貨幣化補償費用,轄區政府具體組織貨幣化補償工作。補償協議和改造方案確定后,需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備案。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未來三年期間棚改貨幣化工作將成為鄭州樓市發展的一個新動力。另外,方案明確了項目單位或房企繳納貨幣化補償費用的概念,這也要求房企積極在此類領域做好融資工作,以更好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的工作。
此次《實施方案》也明確了四項支持政策,包括土地政策支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減免、公積金政策支持、建設政策支持等。
其中,在公積金政策支持方面提出:貨幣化安置群眾屬于公積金繳存職工且符合提取和貸款條件的,允許先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支付預付購房款,再根據需要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提取本人住房公積金賬戶中存儲余額不足的,可提取配偶、父母、子女的住房公積金賬戶中的存儲余額。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要優先辦理貨幣化安置群眾的貸款手續,及時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
全國棚改工作早于2005年從東北地區開始大規模推行,前期主要以實物安置為主, 2014年后開始推進貨幣化安置,即補償現金再讓拆遷戶購買房屋,以緩和市場供求關系。
2016年,鄭州也曾出臺棚改貨幣化安置計劃。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重啟棚改貨幣化,本質上是貨幣對樓市的定向寬松。“鄭州自2016棚改貨幣化政策開始,棚改熱潮帶來的房子加上新開發地塊,供應量明顯上漲,而且后來貨幣化退了、房價漲上去了,導致樓市去化愈加困難。”
嚴躍進指出,2018年以來各地關于棚改貨幣化的聲音逐漸減少,鄭州其實過去幾年針對棚改的政策相對較多,此番再度明確提出棚改貨幣化具有積極意義。
“一是棚改的新開工等本身屬于房地產開發投資的重要組成部門,有助于拉動當地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二是棚改貨幣化安置釋放了更多的資金,有助于激活更多的購房和住房消費需求。”嚴躍進指出,鑒于過往棚改貨幣化工作中存在一些炒房等現象,鄭州也需要注意穩定市場預期,促進棚改和房地產工作穩定推進。
今年前兩個月,鄭州樓市去化承壓,購房者多持觀望態度,在3月1日鄭州“救市”十九條推出以后,多位當地中介對界面新聞表示,市場已經開始逐漸回暖,周末帶看量明顯上升,并且, 也有不少樓盤放出即將漲價、優惠倒計時的營銷策略,以試探目標客戶的心理預期。
但從貝殼研究院統計的帶看數據來看,鄭州發布新政后的一周(3月1日-7日)相較于新政發布前一周帶看量雖有所增加,但是增幅較小,僅有6%,尚未達到去年12月水平。
從成交情況來看,新政發布后確實出現成交量明顯快速上漲的板塊,分別為惠濟、經開區、鄭東新區,貝殼研究院指出,這三大區域產品偏改善,表明新政對于改善性需求客戶的刺激還是比較明顯,而剛需置業熱度較高的一些板塊,如中原、二七、新鄭除個別項目熱度較高以外,區域成交總量在新政后表現一般,甚至有一些回落,表明市場壓力依舊大,修復需要更長的周期。
自2022年以來,全國已有超40個城市從降首付比例、加大引才力度、發放購房補貼、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方面放松房地產調控政策,需求端政策調整力度加大,以期緩和市場情緒,促進合理住房需求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