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崔璞玉
隨著俄烏戰爭繼續,越來越多的關鍵農產品生產國決定限制出口,優先保證國內食品安全,導致全球糧食危機進一步惡化。
近日,印度尼西亞宣布,將收緊對棕櫚油的出口限制,以確保國內食用油價格維持在消費者負擔得起的價格。
棕櫚油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植物油,用于制造許多產品,包括餅干、人造黃油、洗衣粉和巧克力等。今年迄今,棕櫚油價格上漲了超過50%。
烏克蘭沖突正在給全球糧食生產、食用油的供給,以及化肥出口造成威脅,導致基本大宗商品的價格飆升。這加劇了食品的可負擔性問題。隨著各經濟體從新冠危機中復蘇,需求激增疊加供應鏈困境本就導致全球范圍內通脹飆升。
聯合國糧食署的數據顯示,2月全球食品價格同比增長20.7%,觸及歷史新高。而且本月許多市場仍在繼續攀升。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葵花籽油的主要生產國,兩國占全球出口的近80%,這使得印度等客戶爭相確保棕櫚油和豆油等替代品的供應。
在印尼宣布限制出口的消息后,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價格升至歷史新高,豆油價格則飆升至14年高位。今年迄今,豆油價格已上漲了近40%。
俄羅斯和烏克蘭不但是重要的食用油供應國,還貢獻了全球近30%的小麥出口。俄烏戰爭擾亂了供應,導致全球小麥價格飆升至14年來的新高。今年迄今,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已上漲約60%。
幾個世紀以來,烏克蘭一直被稱為歐洲糧倉,是北非、中東和東南亞國家的主要谷物供應國。比如,黎巴嫩全國50%的小麥都進口自烏克蘭,利比亞43%的進口小麥來自烏克蘭,突尼斯對烏克蘭小麥的依賴程度為32%。
烏克蘭周三宣布將禁止多種農產品出口直至年底,其中包括大麥、糖和肉類產品等,給這些依賴其谷物進口作為主食的國家帶來了巨大風險。烏克蘭政府稱,他們這樣做是防止本國出現人道主義危機、穩定市場,并滿足民眾對重要食品的需求。
俄羅斯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麥生產國,每年的出口量超過3500萬噸。比如,俄羅斯是埃及的主要小麥供應商。埃及《金字塔報》(Al Ahram)報道援引內閣發言人薩德(Nader Saad)的話警告稱,俄烏危機可能會擾亂該國的小麥供應,敦促公眾定量消費面包。
此外,全球最大小麥生產國中國今年可能遇上歷史上最糟糕的小麥苗情,也加劇了供給形勢的嚴峻。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3月5日在兩會期間對媒體表示,由于去年秋冬罕見的秋汛,全國小麥耕作面積三分之一的播種被延遲,今年的夏糧生產確實面臨巨大困難。
塞爾維亞周三宣布,將從周四起禁止小麥、玉米、面粉和食用油的出口,以應對價格上漲,而匈牙利已于上周禁止所有谷物出口。
阿根廷和土耳其也采取了措施加強對本地產品的控制。保加利亞則宣布增加糧食儲備,并可能限制出口,直到完成計劃采購。摩爾多瓦也從本月起暫停了小麥、玉米和糖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