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近2周以來,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區持續大雨,引發該國十年來最嚴重的洪水災害。周三,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當局稱,至少20人在洪水中死亡,超過6萬人被疏散,數百所學校被關閉。據澳大利亞保險委員會數據,截至周三,已有超過10萬人提出與洪水有關的索賠,其中大多數在昆士蘭州。根據評級機構標普的數據,此次洪災帶來的損失預計將超過20億澳元。
近年來,澳大利亞頻繁遭遇極端天氣災害,火災、干旱、洪水輪番上陣。周三,莫里森在講話中表示,不斷變化的氣候是導致洪災的一個因素,由于這些災難,“澳大利亞越來越難以生活。”
然而,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不止在以上方面。根據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ing Corp.)的數據,歷史性洪水加上俄烏沖突,導致澳大利亞3月份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暴跌,下降了4.2%,至96.6點,這是自2020年9月以來的最低值。
環境游說團體“農民氣候行動”周三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由于氣候因素威脅到供應鏈,打擊了保險、金融和化肥等物資的可用性,食品價格上漲和空蕩蕩的超市貨架,這些現象將更頻繁地發生在澳大利亞。
根據該報告,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在供應鏈上下游都推高了成本,它正在擾亂從農場到超市貨架的食品供應鏈,澳大利亞人已經在為肉類、面包、奶制品和水果支付更多費用。
過去兩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已被廣泛報道。但學者和專家表示,氣候變化對供應鏈構成了更嚴重的威脅,但卻不太為人所知。
在氣候變化對供應鏈的所有威脅中,海平面上升可能是最大威脅。
2月2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新報告,警告氣候變化造成的破壞超出預期,越來越多的破壞已經不可逆。報告預測,如果全球平均海平面比2020年水平上升0.15米,沿海地區遭遇百年一遇洪水的人口將增加20%。
據耶魯環境學院文章,到2100年,預計海平面將上升2-6英尺甚至更多,港口、鐵路、高速公路和其他交通基礎設施將受到威脅。目前,世界上大約90%的貨運通過船舶運輸,海平面上升最終將威脅到世界上2738個沿海港口中的大部分。
然而,對于大多數港口管理人員來說,威脅似乎仍然“遙不可及”。上述文章稱,鑒于未來海平面上升速度的“不確定性”,以及應對方案的“難以捉摸”,只有一小部分人試圖評估威脅,采取行動應對威脅的人自然更少。
《華爾街日報》技術專欄作家Christopher Mims說,隨著與氣候相關的破壞的不斷增多和加劇,它們帶來的連鎖反應在全球經濟中蔓延,從農產品到尖端電子產品的各種商品的價格上漲和短缺都可能發生。
羅德島大學海事基礎設施復原學者Austin Becker表示,大流行是暫時的問題,而氣候變化是長期、緩慢發展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