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阿里巴巴的碳中和生意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阿里巴巴的碳中和生意

看到碳中和的潛在利好,互聯網巨頭密集涌入新賽道。

圖片來源:Unsplash-Veeterzy

文|華夏能源網  劉洋

2月23日下午,阿里云新品發布會上,“阿里云能耗寶”首次發布。

能耗寶是碳中和大潮下的產物,是阿里推出的“雙碳”及能源管理的應用服務產品。通過“阿里云能耗寶”,企業能夠更加高效便捷地核算碳排放量、制定節能降碳方案、規劃碳中和路徑。

除了能耗寶,阿里還在碳中和方面做出很多嘗試。此前不久,阿里云剛剛為北京冬奧會提供數據服務,實現奧運史上首次由云計算替代傳統IT。相比傳統機房,冬奧云數據中心通過自然風冷、浸沒式液冷、智能調溫等技術,實現了100%無機械制冷,熱能耗降低70%以上。

過去一年,阿里巴巴和馬云可謂是“流年不利”。螞蟻上市事件發酵,監管部門強化反壟斷和嚴控資本無序擴張,阿里的核心零售業務流量逐步見頂,公司市值大幅縮水,曾經的阿里神話在黯然失色。

在此背景下,阿里在加速向碳中和領域以及新興業務布局,試圖探尋到重回巔峰的安全路徑。

近年來,互聯網科技企業因耗能驚人頻頻被指“吞電巨獸”,這與他們的高科技定位有所背離。自2020年9月中國提出“3060雙碳”目標以來,多家互聯網巨頭——騰訊、百度、京東、360等快速涌入,以圖搶占賽道、漂綠自己,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碳排放戰爭已經打響。

而阿里巴巴,正是他們中間最早行動且動作巨大的一個。阿里巴巴會如愿以償,成功卡位并贏得這場戰爭嗎?

碳目標

2021年12月17日投資者日,阿里巴巴率先發布《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告》,報告對外披露了阿里巴巴的碳排放情況以及碳中和目標。

2020年,阿里巴巴溫室氣體排放總計951.4萬噸,其中,公司實體控制范圍內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即“范圍1”)51.0萬噸,運營用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即“范圍2”)371.0萬噸。

在“范圍1”和“范圍2”所涵蓋的直接碳排放之外,2020年,阿里巴巴價值鏈上下游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即“范圍3”)約為529.4萬噸。

對此,阿里巴巴提出減碳三大目標:一是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二是不晚于2030年實現上下游價值鏈碳排放強度減半,率先實現云計算的碳中和,成為綠色云;第三,阿里巴巴還提出“范圍3+”概念,表示要用15年時間,以平臺之力帶動值鏈上下游生態減碳15億噸。

阿里減碳目標落地,阿里云和物流運輸業務是重點。

眾所周知,云計算的技術底座是大數據中心,大數據中心依賴海量服務器,而服務器矩陣就是傳說中的“吞電巨獸”。

以騰訊云重慶數據中心為例,其整體裝機容量為20萬臺服務器,目前二期仍在建設中,一期共有服務器10萬臺。2021年5個月(8-12月)里,該數據中心用電量6000萬千瓦時,不考慮季節因素,全年用電量約為1.44億千萬時。

阿里云數據中心的規模要更大。據此前阿里云表示,張北數據中心是目前為止中國投入運營的規模最大的云數據中心,未來整體規模將突破 100 萬臺。目前,張北數據中心服務器規模達到38萬臺以上。

根據阿里云方面公布的數據,阿里云38萬臺服務器全年耗電4億千瓦時,比照騰訊云數據中心10萬臺服務器全年耗電1.44億千瓦時,似乎阿里云的數據中心平均耗電量要低一些。

在數據中心的可再生能源支持中,阿里巴巴更多依賴于外購綠色電力。2021年1—10月,阿里巴巴已采購可再生能源2.54億千瓦時。僅2021年9月張北數據中心集群,就采購了合計1億千瓦時太陽能光電,用于2021年第四季度供電。

此外,阿里也在嘗試鋪設分布式屋頂光伏,來為其數據中心和物流業務供電。數據顯示,2020年,僅菜鳥網絡的6個屋頂光伏物流園區,年發電量超過1800萬千瓦時;高鑫零售旗下的16家賣場門店屋頂和停車場布置光伏發電設備,在2020年發電量超過1100萬千瓦時。

能耗寶

如果說阿里云和物流業務在綠電方面的嘗試,還是屬于自身的減碳增綠,那么,最新發布的“阿里云能耗寶”則表明,面對萬億級規模的碳中和生意,阿里已經在嘗試商業化了。未來15年,阿里承諾帶動生態減碳15億噸,“阿里云能耗寶”將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在“雙碳”戰略大背景下推出的應用服務產品,能耗寶是基于阿里云大數據計算及人工智能技術,包含能耗管理和碳排管理,面向樓宇、建筑、工業園區、學校、社區等不同類型的用能主體,幫助企業做好碳排放的全鏈路管理。

此外,光伏、儲能、充電樁、綜合能源服務行業都適用,能耗寶可以對客戶提供更精準的減碳方案;另外各類工商業企業、控排企業自己也可以利用能耗寶自我監控,并根據能耗寶給出的分析預測調整用能方案。

能耗寶包含兩大子產品,分別為用電寶和計碳寶。用電寶提供了基礎能源管理、精細化用能分析、綜合能源管理、電力交易方案等一系列服務,可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提升電能使用、運營和安全水平。

             

計碳寶則內置了多種類型的碳排放核算標準,可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碳盤查,并支持在線鏈接到專業的認證機構在線獲取認證,降低企業參與門檻。

據阿里云方面披露,目前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家企業接入能耗寶,平均每天節省兩百萬度電,減少一千多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

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在能耗寶核算方法下,能夠體現出企業自身的低碳優勢。在碳排放標準越來越嚴,碳足跡管理體系越來越完善的背景下,減碳優勢明顯的企業將體現出更多競爭力,未來有可能打開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而能耗寶是很好的航海工具。

卡位戰

事實上,相對能源、交通等行業企業,互聯網科技企業更易于實現碳中和。加之面臨來自海內外市場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考核要求,國內互聯網科技企業面臨著較大的零碳轉型壓力。與此同時,互聯網科技企業也敏銳地捕捉到了“碳中和”賽道的機遇,探索利用數字技術賦能低碳轉型,探索降碳減排的商業機遇。

截至目前,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和360在內,多家互聯網頭部公司都相繼提出自身的碳中和目標,并著手推進價值鏈和供應鏈的碳中和,在目標設定和產品布局上顯示出各顯神通的競爭態勢。

早在2021年1月,騰訊就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并在當年12月提出“將于2030年實現集團層面的全供應碳中和”。

數據顯示,2021年騰訊自身運營和供應鏈的碳排放為511.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由騰訊購買的電力或其他能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間接排放量為234.9萬噸,約占45.9%,主要為自有及合建數據中心及辦公樓用電。

與阿里巴巴類似,騰訊減碳計劃也將騰訊云數據中心列為重點。騰訊自2020年開始啟動了數據中心分布式屋頂光伏的開發建設,其中騰訊清遠數據中心園區,已于2021年9月并網分布式光伏項目6.6兆瓦,已發電超400萬千瓦時;儀征數據中心13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在2022年2月并網發電。

       

作為BAT三巨頭之一的百度集團,2021年6月公布了“碳中和全景圖”,宣布2030年實現集團運營層面的碳中和目標。百度實現碳中和目標主要通過六個路徑:數據中心、辦公樓宇、碳抵消、智能交通、智能云、供應鏈。最引人關注的是,百度提出通過智能交通“構建全鏈條減碳技術”路徑,要助力全國道路交通碳排放量減少。

另一互聯網電商巨頭京東,則提出到2030年碳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減少50%。京東還宣布,到2030年,京東將聯合合作伙伴搭建全球最大的屋頂光伏發電生態體系。

2020年底,京東率先提出環境目標——“京東物流在2030年實現范圍1到范圍3絕對減排50%”。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京東的優勢在于,首先它具有典型的自營電商平臺屬性,對自身供應鏈的掌控力更強,而且京東物流是國內首家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的物流企業。

2021年6月,360數科發布了自己的《2021碳中和計劃》,承諾逐步實現運營排放的碳中和,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其自身業務及其客戶活動的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相比其他幾家,360的目標明顯要保守很多,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拖后到沒有實際意義。

360制定了四步走的減碳戰略:第一步,開展碳盤查。以2020年為基準年,在對年度碳排放量摸底的基礎上,有效識別減排措施并制定中和路徑。第二步,加強企業內部綠色治理。第三步,加大對綠色金融業務傾斜,探索林權抵押貸款。第四步,完善碳普惠,設計“綠色金融”產品。

從上述各家企業舉措看,在宏大的目標和讓人熱血沸騰的數字面前,需要做的實際工作還很多。作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互聯網企業不僅要盡快實現自身的碳中和,更大的意義在于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技術難題,搭建綠色、可持續的新商業生態,為經濟社會向低碳、綠色、循環方向發展提供助力。

如果說中國前三十年是數字化與信息化的時代,那么后三十年將是低碳化時代,低碳化和數字化將成為新的“兩化融合”。踩在這個時代風口上,“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是一道重要的衡量標準。由于在顛覆式創新上乏善可陳,卻在與小攤小販搶生意上分為在行,互聯網巨頭遭受了很多批評。面對碳中和的巨大機會,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誰排第一?這將是阿里們首先要給出答案的一道選擇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阿里巴巴的碳中和生意

看到碳中和的潛在利好,互聯網巨頭密集涌入新賽道。

圖片來源:Unsplash-Veeterzy

文|華夏能源網  劉洋

2月23日下午,阿里云新品發布會上,“阿里云能耗寶”首次發布。

能耗寶是碳中和大潮下的產物,是阿里推出的“雙碳”及能源管理的應用服務產品。通過“阿里云能耗寶”,企業能夠更加高效便捷地核算碳排放量、制定節能降碳方案、規劃碳中和路徑。

除了能耗寶,阿里還在碳中和方面做出很多嘗試。此前不久,阿里云剛剛為北京冬奧會提供數據服務,實現奧運史上首次由云計算替代傳統IT。相比傳統機房,冬奧云數據中心通過自然風冷、浸沒式液冷、智能調溫等技術,實現了100%無機械制冷,熱能耗降低70%以上。

過去一年,阿里巴巴和馬云可謂是“流年不利”。螞蟻上市事件發酵,監管部門強化反壟斷和嚴控資本無序擴張,阿里的核心零售業務流量逐步見頂,公司市值大幅縮水,曾經的阿里神話在黯然失色。

在此背景下,阿里在加速向碳中和領域以及新興業務布局,試圖探尋到重回巔峰的安全路徑。

近年來,互聯網科技企業因耗能驚人頻頻被指“吞電巨獸”,這與他們的高科技定位有所背離。自2020年9月中國提出“3060雙碳”目標以來,多家互聯網巨頭——騰訊、百度、京東、360等快速涌入,以圖搶占賽道、漂綠自己,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碳排放戰爭已經打響。

而阿里巴巴,正是他們中間最早行動且動作巨大的一個。阿里巴巴會如愿以償,成功卡位并贏得這場戰爭嗎?

碳目標

2021年12月17日投資者日,阿里巴巴率先發布《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告》,報告對外披露了阿里巴巴的碳排放情況以及碳中和目標。

2020年,阿里巴巴溫室氣體排放總計951.4萬噸,其中,公司實體控制范圍內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即“范圍1”)51.0萬噸,運營用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即“范圍2”)371.0萬噸。

在“范圍1”和“范圍2”所涵蓋的直接碳排放之外,2020年,阿里巴巴價值鏈上下游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即“范圍3”)約為529.4萬噸。

對此,阿里巴巴提出減碳三大目標:一是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二是不晚于2030年實現上下游價值鏈碳排放強度減半,率先實現云計算的碳中和,成為綠色云;第三,阿里巴巴還提出“范圍3+”概念,表示要用15年時間,以平臺之力帶動值鏈上下游生態減碳15億噸。

阿里減碳目標落地,阿里云和物流運輸業務是重點。

眾所周知,云計算的技術底座是大數據中心,大數據中心依賴海量服務器,而服務器矩陣就是傳說中的“吞電巨獸”。

以騰訊云重慶數據中心為例,其整體裝機容量為20萬臺服務器,目前二期仍在建設中,一期共有服務器10萬臺。2021年5個月(8-12月)里,該數據中心用電量6000萬千瓦時,不考慮季節因素,全年用電量約為1.44億千萬時。

阿里云數據中心的規模要更大。據此前阿里云表示,張北數據中心是目前為止中國投入運營的規模最大的云數據中心,未來整體規模將突破 100 萬臺。目前,張北數據中心服務器規模達到38萬臺以上。

根據阿里云方面公布的數據,阿里云38萬臺服務器全年耗電4億千瓦時,比照騰訊云數據中心10萬臺服務器全年耗電1.44億千瓦時,似乎阿里云的數據中心平均耗電量要低一些。

在數據中心的可再生能源支持中,阿里巴巴更多依賴于外購綠色電力。2021年1—10月,阿里巴巴已采購可再生能源2.54億千瓦時。僅2021年9月張北數據中心集群,就采購了合計1億千瓦時太陽能光電,用于2021年第四季度供電。

此外,阿里也在嘗試鋪設分布式屋頂光伏,來為其數據中心和物流業務供電。數據顯示,2020年,僅菜鳥網絡的6個屋頂光伏物流園區,年發電量超過1800萬千瓦時;高鑫零售旗下的16家賣場門店屋頂和停車場布置光伏發電設備,在2020年發電量超過1100萬千瓦時。

能耗寶

如果說阿里云和物流業務在綠電方面的嘗試,還是屬于自身的減碳增綠,那么,最新發布的“阿里云能耗寶”則表明,面對萬億級規模的碳中和生意,阿里已經在嘗試商業化了。未來15年,阿里承諾帶動生態減碳15億噸,“阿里云能耗寶”將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在“雙碳”戰略大背景下推出的應用服務產品,能耗寶是基于阿里云大數據計算及人工智能技術,包含能耗管理和碳排管理,面向樓宇、建筑、工業園區、學校、社區等不同類型的用能主體,幫助企業做好碳排放的全鏈路管理。

此外,光伏、儲能、充電樁、綜合能源服務行業都適用,能耗寶可以對客戶提供更精準的減碳方案;另外各類工商業企業、控排企業自己也可以利用能耗寶自我監控,并根據能耗寶給出的分析預測調整用能方案。

能耗寶包含兩大子產品,分別為用電寶和計碳寶。用電寶提供了基礎能源管理、精細化用能分析、綜合能源管理、電力交易方案等一系列服務,可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提升電能使用、運營和安全水平。

             

計碳寶則內置了多種類型的碳排放核算標準,可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碳盤查,并支持在線鏈接到專業的認證機構在線獲取認證,降低企業參與門檻。

據阿里云方面披露,目前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家企業接入能耗寶,平均每天節省兩百萬度電,減少一千多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

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在能耗寶核算方法下,能夠體現出企業自身的低碳優勢。在碳排放標準越來越嚴,碳足跡管理體系越來越完善的背景下,減碳優勢明顯的企業將體現出更多競爭力,未來有可能打開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而能耗寶是很好的航海工具。

卡位戰

事實上,相對能源、交通等行業企業,互聯網科技企業更易于實現碳中和。加之面臨來自海內外市場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考核要求,國內互聯網科技企業面臨著較大的零碳轉型壓力。與此同時,互聯網科技企業也敏銳地捕捉到了“碳中和”賽道的機遇,探索利用數字技術賦能低碳轉型,探索降碳減排的商業機遇。

截至目前,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和360在內,多家互聯網頭部公司都相繼提出自身的碳中和目標,并著手推進價值鏈和供應鏈的碳中和,在目標設定和產品布局上顯示出各顯神通的競爭態勢。

早在2021年1月,騰訊就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并在當年12月提出“將于2030年實現集團層面的全供應碳中和”。

數據顯示,2021年騰訊自身運營和供應鏈的碳排放為511.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由騰訊購買的電力或其他能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間接排放量為234.9萬噸,約占45.9%,主要為自有及合建數據中心及辦公樓用電。

與阿里巴巴類似,騰訊減碳計劃也將騰訊云數據中心列為重點。騰訊自2020年開始啟動了數據中心分布式屋頂光伏的開發建設,其中騰訊清遠數據中心園區,已于2021年9月并網分布式光伏項目6.6兆瓦,已發電超400萬千瓦時;儀征數據中心13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在2022年2月并網發電。

       

作為BAT三巨頭之一的百度集團,2021年6月公布了“碳中和全景圖”,宣布2030年實現集團運營層面的碳中和目標。百度實現碳中和目標主要通過六個路徑:數據中心、辦公樓宇、碳抵消、智能交通、智能云、供應鏈。最引人關注的是,百度提出通過智能交通“構建全鏈條減碳技術”路徑,要助力全國道路交通碳排放量減少。

另一互聯網電商巨頭京東,則提出到2030年碳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減少50%。京東還宣布,到2030年,京東將聯合合作伙伴搭建全球最大的屋頂光伏發電生態體系。

2020年底,京東率先提出環境目標——“京東物流在2030年實現范圍1到范圍3絕對減排50%”。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京東的優勢在于,首先它具有典型的自營電商平臺屬性,對自身供應鏈的掌控力更強,而且京東物流是國內首家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的物流企業。

2021年6月,360數科發布了自己的《2021碳中和計劃》,承諾逐步實現運營排放的碳中和,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其自身業務及其客戶活動的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相比其他幾家,360的目標明顯要保守很多,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拖后到沒有實際意義。

360制定了四步走的減碳戰略:第一步,開展碳盤查。以2020年為基準年,在對年度碳排放量摸底的基礎上,有效識別減排措施并制定中和路徑。第二步,加強企業內部綠色治理。第三步,加大對綠色金融業務傾斜,探索林權抵押貸款。第四步,完善碳普惠,設計“綠色金融”產品。

從上述各家企業舉措看,在宏大的目標和讓人熱血沸騰的數字面前,需要做的實際工作還很多。作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互聯網企業不僅要盡快實現自身的碳中和,更大的意義在于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技術難題,搭建綠色、可持續的新商業生態,為經濟社會向低碳、綠色、循環方向發展提供助力。

如果說中國前三十年是數字化與信息化的時代,那么后三十年將是低碳化時代,低碳化和數字化將成為新的“兩化融合”。踩在這個時代風口上,“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是一道重要的衡量標準。由于在顛覆式創新上乏善可陳,卻在與小攤小販搶生意上分為在行,互聯網巨頭遭受了很多批評。面對碳中和的巨大機會,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誰排第一?這將是阿里們首先要給出答案的一道選擇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绍兴市| 团风县| 嘉义县| 栖霞市| 玛纳斯县| 集安市| 峡江县| 井研县| 高平市| 宝应县| 陇川县| 盐津县| 芒康县| 文山县| 台安县| 静乐县| 衢州市| 东宁县| 承德市| 焉耆| 玉林市| 谢通门县| 曲松县| 江安县| 平顶山市| 莒南县| 方正县| 河东区| 华亭县| 新化县| 淮南市| 临西县| 枣阳市| 镇赉县| 若尔盖县| 石首市| 土默特左旗| 聂拉木县| 星子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