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3月11日消息,USPTO公布了一項名為“仿生虛擬會議室通信系統和方法”的蘋果專利,專利中描述了而一種兼容計算機、AR/VR眼鏡、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的通信系統,人們可以通過動態、卡通的化身來代表自己,在具有臨場感的虛擬環境中進行線上會議。
我們先來通過公布的專利圖片了解一下,這個“仿生虛擬會議室通信系統和方法”。




這項專利編號為US20220076478,發明者此前是眼球追蹤公司SMI(已被蘋果收購)的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Eberhard Schmidt。蘋果在專利中詳細描述了虛擬會議的實現方式,包括如何在多種不同設備上實現場景、虛擬形象等圖像信息的同步,以及用虛擬化身來顯示用戶的生物特征、動態變化。而虛擬化身的外觀可根據用戶的偏好、會議的目的/主題來設定,可選擇抽象或寫實的外觀。
簡單來說,這項技術就是通過蘋果的虛擬現實系統,以及蘋果公司的硬件組合系統來實現人員的數字孿生,并借助于虛擬現實的會議系統參與到會議中來。
那么蘋果的這項目專利讓我們看到了什么?那就是美國的這些科技巨頭公司的對待科技的務實性,他們不會參與這些元宇宙的名詞狂歡中,他們非常低調的按照未來技術可能的方向開展自己的研發與探索。
因此,對于蘋果公司而言,它非常清楚推動技術超前的一定是研發,并且要將這種研發大規模的商業化。在將實驗室的研究轉換為商業化的過程,根本不是依靠今天的空談與狂歡能夠解決,而是需要整個技術產業鏈的完善。
這個過程中,整個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環節沒有跟上,都有可能讓技術的商業化無法正常實現。那么,我們今天在元宇宙這個名詞中狂歡的時候,我們到底在狂歡什么?正如我之前談到的,當我們真正認識到元宇宙重要的時候,我們就會肅然起敬,我們就沒有多余的時間耗費在這些沒有意義的名詞狂歡中。我們就會意識在,面對未來可能的元宇宙,我們今天的整個技術產業鏈沒有一項掌握著核心技術,除了各種理論的研究報告,以及各種科幻方式的元宇宙狂歡之外。
當我們在元宇宙名詞中狂歡的時候,蘋果公司正在悄悄的以各種方式來從元宇宙的底層產業技術上進行突破,進行研發。并且不斷的通過底層技術的突破與產品的構建來探索著元宇宙可能的發展與實現方向。
對于美國的科技巨頭公司們而言,名詞與概念狂歡毫無意義,因為這些虛無的名詞狂歡并不能增強他們的核心技術競爭力。真正核心的是自身的核心技術實力,以及圍繞技術所構建的商業化產品與系統。
尤其對于蘋果公司而言,這些名詞的狂歡對于他們而言毫無意義。不論我們是叫大數據,還是叫互聯網,還是叫移動互聯網,或者是懸在的元宇宙,還是未來的新名詞,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能掌握核心的底層技術,他們能夠預判科技的發展方向,并且在科技超前實現的那天到來之前,能夠提前的研發出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這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這種對技術的務實態度,以及對科技的敬畏之心,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