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紹志
3月17日,上海證監局公布一份罰單,劍指中泰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中泰資管。
罰單顯示,中泰資管在開展業務過程中存在以下行為:
一是公司個別資產管理計劃在所投資的債券已停止競價交易的情況下,仍長期采用歷史收盤價估值,估值方法不合理。上述情況不符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證券投資基金估值業務的指導意見》(證監會公告〔2017〕13號)第二條第二項,違反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51號,以下簡稱《私募資管辦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
二是關聯交易制度不完善,制度中對關聯交易定價方法未進行規范。上述情況違反了《私募資管辦法》第六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
根據《私募資管辦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上海證監局決定對中泰資管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督管理措施。中泰資管應在2022年4月21日前予以改正并提交書面報告。
同時,中泰資管總經理及估值委員會委員徐建東、合規總監及估值委員會委員王洪懿,對上述相關行為負有責任,上海證監局對二人分別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中泰資管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以監管公布的內容為準。”
涉及的具體條款來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證券投資基金估值業務的指導意見》第二條第二項規定,對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投資品種,應采用在當前情況下適用并且有足夠可利用數據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術確定公允價值。采用估值技術確定公允價值時,應優先使用可觀察輸入值,只有在無法取得相關資產或負債可觀察輸入值或取得不切實可行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不可觀察輸入值。
《私募資管辦法》第六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關聯交易管理制度,對關聯交易認定標準、交易定價方法、交易審批程序進行規范,不得以資產管理計劃的資產與關聯方進行不正當交易、利益輸送、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
公司官網顯示,中泰資管成立于2014年,開展證券資產管理和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同時是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員,具備保險資金投資管理人資格。公司注冊于上海,注冊資本1.6666億元。
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的2021年四季度數據顯示,中泰資管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1742.59億元,行業排名第11;私募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1678.37億元,行業排名第10。
公募基金方面,Wind統計數據顯示,中泰資管目前管理規模為197.57億元,以債基為主,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分別有4.33億元、87.57億元、105.6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2月,海通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宣布入職中泰資管,任聯席首席投資官。官宣兩個月后,姜超管理的首只產品——中泰超新星1號正式出爐,最新規模9400萬元,其中1300萬元為管理人中泰資管自購。
從業績來看,首只產品卻難逃被“割韭菜”,引發網友熱議。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4日,中泰超新星1號最新單位凈值為0.6677元,成立以來回報為-33.23%,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9.52%。大盤震蕩調整的背景下,3月已累計下跌13.95%,是成立以來跌幅最大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