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本邦
3月23日,資本邦了解到,昨日阿里宣布將股份回購計劃規模由150億美元擴大至250億美元,回購將持續至2024年3月底,此舉創下中概股回購規模紀錄。截至3月22日收盤,阿里港股收盤價110.2港元,漲11.2%;截至發稿,阿里延續昨日上漲態勢,報116港元,漲5.26%。
除了阿里,在港股市場大幅調整階段,其他港股公司也在積極回購擬為市場注入強心劑。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發稿,共有104家公司出現回購,累計購回數量18.14億股,合計金額為97.89億元人民幣。
從累計回購金額來看,已經動用過億資金的公司達16家,排名前五分別有騰訊控股(00700.HK)、中國燃氣(00384.HK)、中國移動(00941.HK)、藥明生物(02269.HK)和三生制藥(01530.HK),其中騰訊控股以21.96億元的累計回購金額高居榜首,Choice數據顯示,騰訊控股今年已經回購11次,今年最早的一次回購是發生在1月5日,彼時回購價為每股429.4-437.6港元,值得注意的是,二級市場并不買賬,騰訊股價自2月中旬開始繼續走低,最低跌至297港元,截至發稿,股價393港元,距離回購價仍有一定差距。
從回購公司的行業分布來看,根據GICS行業分類,醫藥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占據較多家數。進一步細分,醫藥行業回購中大致包括10家制藥行業、3家生物科技、3家生命科學工具和服務、3家醫療保健等,其中藥明生物累計購回金額最高,達8.43億元,累計購回數量1043.55萬股;房地產行業回購中大致包括7家房地產開發、3家房地產經營、1家房地產服務等,其中碧桂園服務累計購回金額最高,達6142.33萬元,累計購回數量149.3萬股。
對于港股回購激增,中金策略曾在研報中指出,隨著港股估值降到低位、計入較為悲觀的預期,自2021年下半年起,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購行為開始明顯增多,甚至創出多年最高值。中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表明從公司管理層角度股價也具備吸引力。
其進一步表示,從歷史經驗看,回購增多可能意味著市場價值逐步顯現,往往是一個中期的底部信號。
來源:藍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