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穎君
年后以來,權益市場行情持續低迷。凈值承壓之下,公募、私募基金輪番出手自購,掀起一輪波瀾壯闊的“自購潮”。如今,破凈危機之下,銀行理財也開始加入自購大軍了。
3月23日晚間,光大理財公告稱,基于對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光大理財將增持本公司管理的理財產品,以自有資金不超過2億元投資本公司發行的陽光紅股票型和陽光橙混合型理財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首家宣布自購的理財子公司。
“回購股票、自購基金天天見,自購理財倒是新鮮,不過不知道其他理財公司會不會跟風。”一位微博大V點評道。
界面新聞記者就此采訪多家理財子公司,詢問是否有自購計劃。一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內部人士表示,“暫時沒有接到相關通知。”而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內部人士也表示,目前沒有類似計劃。
近一段時間以來,受股債市場疲軟影響,銀行理財遭遇大面積破凈,理財子公司也身處輿論漩渦之中。對此,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對于走向獨立的理財子公司而言,自購不失為在行情低迷之際向市場傳遞信心的重要舉措。
“近期理財產品出現一些破凈現象,特別是權益類產品的凈值下跌較深,光大理財此舉主要是為安撫客戶,拿出真金白銀提振信心,與客戶一起共度難關。這種情況在公募基金行業比較普遍,特別是本輪股市快速下跌后,不少基金公司都自掏腰包買入基金。”資深金融監管研究專家周毅欽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此前已有多家理財子公司發布致投資者信,號召投資者理性看待產品凈值波動。3月21日,招商銀行常務副行長王良在業績發布會上也對理財產品破凈作出回應。王良表示,部分理財產品跌破凈值,與今年資本市場大幅下調直接相關,同時還與去年銀行創新理財產品有關系。比如,固收+類產品加配了權益類資產,隨著市場下調,產品凈值也跟著下跌,甚至出現跌破凈資產。
他表示,2018年資管新規實施以來,銀行理財開始凈值化轉型,資產價格出現波動,產品凈值也會波動,這是一種趨勢,也是常態。未來,招行將加強權益市場投研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固收類產品投放,滿足銀行客戶低風險偏好需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光大理財自購的是凈值波動更大的股票型和混合型理財產品,而這也是目前銀行理財破凈比例最大的產品類型。中金分析師陳健恒表示,分產品類型來看,混合及權益類產品“破凈”比例遠超其他品種。據其統計,混合及權益類產品“破凈”占比達33.8%,絕對數量達767只,貢獻全部“破凈”產品的31.6%。除此之外,“固收+”產品中“破凈”產品數也有1194只,占比只有6.7%。
“個人判斷,銀行理財大概率還是安全度過這次破凈危機,一方面凈值表現較差的產品以封閉式產品居多。另一方面金穩委表態及各監管部門相關政策的出臺,構成政策底,權益市場企穩,投資者靜待市場回暖。”周毅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