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程璐
3月23日,上線兩周年前夕,阿里旗下性價比平臺淘特總裁汪海宣布淘特上線淘特10元店、淘特100。
二者都是線上官方直營模式,淘特10元店定位于覆蓋各個生活場景的小商品,例如提供書桌、陽臺、廚房、衛浴等不同場景的小物件,并基于每個場景進行開發;淘特100主打性價比品質商品“大牌平替”,主要孵化工廠品牌。
過去,淘特主要以平臺模式為主,直營模式為輔。與淘系一致,天貓也在開始探索新的自營業務,更注重用戶運營,而直營模式無疑是體驗更優的解決方案。
淘特運營總經理文珠在采訪中表示,直營只是一種手段,由于很多工廠沒有電商運營能力,很難直接面對消費者,因此平臺有這樣一支團隊,幫工廠商家用簡單托管的模式將商品賣出去。另外,阿里在產業帶打造的倉網體系,能通過合單的方式,幫助淘特的低價商品降低物流費用。即淘特更多承擔著運營和物流的工作,貨源主要來自于1688超級工廠以及淘特合作工廠。
汪海強調,淘特10元店和淘特100,也將采用直營體系的履約標準,包括嚴格的工廠準入檢驗倉內的質檢。在品質、價格側,淘特也將更深程度介入供應鏈端,與工廠合作建立整個生產、制造、銷售流程。
在這次產品溝通會中,淘特頻頻強調“消費者體驗”。例如與過去平臺的品類劃分方式不同,這次10元店和淘特100是從消費者的細分需求出發,從用戶視角圍繞著場景開發;在服務與售后上也強調直營體系,側重體驗與保障。
2022年,在正式掌舵阿里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后,阿里巴巴合伙人戴珊帶來了一系列的變革,這些架構調整的底層邏輯,正是圍繞著“提高客戶體驗”這一點,甚至將消費者視角提高到了大淘系的戰略價值層。
自2020年3月淘特上線以來,在阿里體系中主要承擔著拓展下沉市場、獲取新用戶的作用,盈利并非第一要義。阿里巴巴最新財報顯示,目前淘特已有2.8億消費者,季度支付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100%,阿里新增活躍用戶也主要是由淘特項目驅動。
但淘特不希望局限于下沉市場。文珠表示,現在注重性價比的人群越來越多,“走到今天,我們不僅要服務下沉市場的人群,還要服務更廣泛注重性價比的人群。”
對于盈利問題,此前阿里高層透露,預計淘特、淘菜菜后續季度運營虧損收窄,具體什么時候盈利,文珠稱還要看之后的財報數據。
作為淘特對標的競爭對手,拼多多也以提供低價商品見長。截至2021年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為8.687億,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額(ARPU)也從上一年的2115.2元,增加到2810元。在收入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拼多多管理層也強調,長期高速增長是不現實的,未來的增長還是需要有策略性和結構性的進化,因此拼多多也從去年開始調整發展策略,更加關注科技投入和長期高質量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的投入。
在提到友商時,文珠表示,淘特做農產品很多年,并沒有想要跟誰比較;而淘特的10元店與簡單的商品低價引流不一樣,“我們真正做產品本身就應該用10元以下價格銷售,找到價格低,但質量好、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