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根據3月18日的媒體報道,小冰宣布與Meta、NVIDIA等各方在日本共同成立元宇宙聯合體,以整合各方獨特優勢。這也是亞洲首個元宇宙全生態聯合體。
據介紹,該聯合體為非盈利組織,旨在為促進元宇宙發展做出貢獻的產業各方,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聯合體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就未來會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前探索布局,并提出具體建議。
作為發起方之一的日本小冰公司,在聯合體中負責AI being(超級自然虛擬人)的總體基礎平臺建設。據悉,小冰目前擁有業界最為完備的AI being人工智能框架技術布局,其日本分部在當地的用戶滲透率已達日本全國人口20%以上,是日本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技術框架公司之一。
而后我所引用的信息來源央廣網,對消息做了修改,把之前小冰宣布與Meta、NVIDIA等各方在日本共同成立元宇宙聯合體,這則新聞中的Meta公司給去掉了,這就讓人很好奇了,這是為什么呢?這家神奇的小冰公司,在新聞中介紹說是日本的小冰公司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呢?
Meta公司會將用戶數據偷偷的轉給第三方使用,這又不是什么秘密。如果小冰公司有和Meta合作這樣一件事情,也很容易理解,無非就是因為Meta的尺度低,對用戶的數據比較隨意。而蘋果、谷歌這些公司就不會跟小冰合作,因為他們一方面有嚴格的用戶數據保護底線;另外一方面小冰公司的技術對于蘋果、谷歌而言,沒有太大的價值。更有意思的是,小冰自己原來的公司微軟也沒有興趣跟小冰一起搞這個“亞洲”元宇宙聯合體。
如果小冰公司沒有跟Meta公司合作,而這個新聞稿出來之后,被Meta公司發現了,要求修改,那就是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意味著小冰公司在利用媒體,對公眾存在著不誠實的行為。但至少目前我在Meta的官方網站,以及NVIDIA的官方網站上都沒有看到這則合作的消息。而這則小冰宣布與Meta、NVIDIA等各方在日本共同成立元宇宙聯合體的新聞稿,在很多的媒體上還是沒有修改。目前只有央廣網和環球網對這則合作的新聞進行了修改,去掉了其中的Meta公司。
根據百度百科對于小冰的介紹,2020年7月,微軟宣布將人工智能小冰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成立小冰公司。
2020年11月24日,微軟中國與小冰公司在北京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強強聯手,面向廣大ToB重點行業客戶,聯合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云計算商業化解決方案。首批微軟和小冰共同聯合推出的解決方案將覆蓋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汽車及人工智能內容生產等三個垂直領域。
2021年7月12日,小冰公司發布超級自然語音技術,并披露A輪融資完成。

那么按照百度百科的介紹,其實小冰公司就是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人工智能小冰團隊拆分出來的一個項目。主要就是從事于機器語言、機器視覺方面的工作。主要的核心團隊也是中國人,并且在中國大陸從事相關方面的研發工作。但是我的疑惑是,既然是一家中國團隊的公司,也是在中國從事研發的,為什么在新聞上宣布這個所謂的亞洲元宇宙聯合體是日本小冰公司主導的。
今天的中國對于小冰團隊來說,就這么沒有顏面嗎?難道日本就先進嗎?很顯然,如果小冰公司只是一家日本公司,那么就很難真正的訓練出全球化的AI系統。原因很簡單,當前對于人工智能而言,除了底層的技術框架之外,更重要的是之后的數據投喂與訓練。而在數據投喂與訓練方面,中國就有天然的優勢,因為人口數量龐大,用戶都是以千萬,或億為單位。
顯然,對于小冰公司而言,在經歷了多輪融資之后,在資本的壓力下就有急迫的上市需求。然而,現實的困境是當前的機器語言、機器視覺方面的變現并不容易。正如商湯公司一樣,最核心的業務來源還是依托于ToB,也就是政府方面的支持。可以說小冰公司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從微軟公司拆分了出來。而當前有關于人工智能的概念浪潮已經過去,資本與市場更多的是關注實際的商業應用。
此刻,小冰又換了個概念,碰瓷元宇宙。我想小冰公司的技術人員們是很清楚,當前的元宇宙連個輪廓都還沒有形成,更何況只是一家從事與機器語言、機器視覺為主的人工智能的表層應用公司。
如果說以日本的公司,然后在日本發起個元宇宙組織就能代表亞洲的話,這只能說元宇宙已經從技術層面淪落為了營銷概念。
而不論是日本的小冰公司,還是中國的小冰公司,不論是哪個國家的小冰公司,這種合作只是各取所需。總的來說,與英偉達的合作,是英偉達一直嘗試著基于芯片融合人工智能技術,也就是開發AI芯片。這種合作對于英偉達而言,就有強大的動力,因為他可以直接獲得小冰在應用過程中的一些數據,借助于這些數據的實際使用場景來優化他的芯片。
那么對于這個已經在部分媒體上被修改的新聞,并且國內的信息來源是日經,或者日本媒體。當然這個日經的信源是否屬實,目前我還沒有核實清楚,但英偉達的官方網站上目前沒有這次的合作消息。
至于這個所謂的“亞洲首個元宇宙全生態聯合體”,是小冰公司單方面的碰瓷元宇宙營銷行為,還是其他的行為,目前無法獲知。
那么至于為什么要特意隱去了Mate公司,在稿件發布出來之后采取修改的方式,目前我不得而知。但是我能知道的是Mate公司有很多的用戶數據,并且Mate公司會偷偷的將用戶數據分享給第三方。可以說,Mate公司在大數據保護方面,是沒有所有科技巨頭公司中做的最差的,也是最沒有底線的公司。
但我建議,如果要碰瓷亞洲這么大的概念,至少也不能少了印度。建議小冰公司要碰瓷“亞洲”這種組織概念的時候,最好還是找一家印度的公司,或者印度理工學院之類的,這樣的“亞洲”就能更真實一些。而美國真正的硬核科技公司對于這種“碰瓷”元宇宙概念的行為是非常不屑一顧的,只有Mate這種缺乏核心技術,缺乏商業誠信的公司不僅碰瓷,連公司名稱都給更改了。
而至于小冰公司為什么要突出自己是日本小冰,以及在日本的市場占有率,然后“碰瓷” “亞洲”元宇宙全生態聯合體,目前公眾無法知道真像。或許是小冰公司有新一輪的資本化需求,需要一個新的名詞概念來推高估值。
做為中國人,中國的研究團隊,中國的技術團隊,也在中國設立了公司,其實沒有必要一定要把自己說成日本。堂堂正正的告訴世界,我是中國人,這樣的底氣還是需要的。做為一家技術性公司,更需要的是踏踏實實的研發技術,而不是跟著元宇宙這種概念名詞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