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馬財經 于婞
編輯丨武麗娟
人生能有多么變幻莫測?單偉建應該很有話語權。
53年前,只有小學學歷的單偉建被下放到內蒙古戈壁灘開墾荒地,天寒地凍中,可燃燒的牛糞是最珍貴之物。如今走過半生,單偉建已從種植小麥和玉米的農民搖身成為“中國私募之王”。
3月25日,剛剛履新阿里巴巴(9988.HK)董事的單偉建,又帶著他的PAG太盟投資集團公司(下稱“太盟投資”)遞表港交所,高盛、摩根士丹利為其聯席保薦人。
太盟投資的資產管理規模約為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83億元),曾參與投資騰訊音樂(TME.N)、奈雪的茶(2150.HK)、珍愛網、萬達商管、大阪環球影城(USJ)等眾多知名企業或品牌,據“財聯社”消息,太盟投資的市場估值可能在200億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273億元),有望成為香港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IPO。
20年前,單偉建曾率領團隊收購韓國第一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如今即將69歲的他能否繼續締造資本傳奇?
“亞洲小黑石”,已投資超4千億元
太盟投資是單偉建聯合Gradel和Toppino共同創辦,另外兩名創始人人分別來自英國和美國。單偉建還兼任執行主席。
太盟投資是亞洲最大的獨立另類投資管理集團之一,也是唯一一家總部在亞太區的另類投資公司。
不同于傳統資產管理,另類資產管理具有強韌的資產管理規模及現金流、強大的進入壁壘、更高的費率。被投資人所熟悉的黑石集團就是全球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中的翹楚,而太盟投資又被投資界稱為“亞洲小黑石”。
2018年3月,黑石投資曾投資了太盟4億美元,一度持有后者19.99%的股權,稀釋后依然通過Pegasus LP持股17.6%的股權,為其第三大股東。
太盟投資有三大核心策略部門,分別是信貸及市場、私募股權、不動產,單偉建主要負責的是私募股權。2010年,太盟投資將三部門整合為統一的運營平臺。
目前,太盟投資資產類別包括私募債務、私募股權、風險投資、房地產、基礎建設及對沖基金等,資產管理規模約為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83億元),約30支活躍基金。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太盟投資已投資超過700億美元,并已實現退出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48億元)。而在專注亞太區的基金中,70%投資在大中華區。
《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太盟投資的收入分別為4.36億美元、6.38億美元和7.3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分別為28億、41億、47億元。
圖片來源:太盟投資《招股書》
相應的凈利潤分別為1.77億、2.62億和3.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分別為11億、17億、19億元。
就地域而言,大中華區(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地區)是太盟投資的布局重點,51.5%投資在大中華區,20.9%投資在澳大利亞及新西蘭,10.3%投資在北亞(包括日本和韓國),3.8%投資在印度,2.5%投資在東南亞,其余11%投資于其他地區。
太盟投資的收入,主要來自為投資基金提供投資管理、顧問、咨詢及資產服務以及行政等服務。
太盟投資在全球12個主要辦事處(除紐約及倫敦外,有10個亞太區辦事處),共有293名投資專業人員。在202名資深員工中,平均任期近9年。
圖片來源:太盟投資《招股書》
因此,員工福利也成為了太盟投資最大的開支。2021年,公司員工福利及開支3.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億元),占總開支的87.82%。
三大核心業務中,自各策略部門成立以來至2021年12月31日,信貸及市場擁有210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 ,總回報率20%;私市股權擁有170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總回報率26%;不動產擁有90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總回報率25%。
其中私市股權是由單偉建于2010年創立,專注大型并購投資以及成長型投資。
2018年12月12日,騰訊音樂在紐交所上市時,太盟投資集團持股9.8%,為僅次于騰訊集團的第二大股東。2020年,太盟投資減持套現,如今已不在騰訊音樂股東身列。
但單偉建的投資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17年11月21日,太盟投資收購了珍愛網的控股權,此后珍愛網重組借殼失敗,2021年又被江蘇消協點名網站的實名認證形同虛設,至今珍愛網仍未成功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太盟投資斥資最高83.5億元收購雪松實業旗下齊翔集團股權,取得該公司控制權。
“轉身”中國消費品和服務市場
創辦太盟投資之前,單偉建就因1999年底率領TPG(全球領先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成功收購韓國第一銀行在投資界嶄露頭角。此后他又率領團隊打敗匯豐、花旗等國際銀行業巨頭,收購深圳發展銀行,從此在業內聲名鵲起。這兩起銀行并購案還被寫入了哈佛商學院的教學案例。
2010年,單偉建以創始人身份加入太盟投資,并帶領著三大策略部門在跨經濟周期及動態市場的發展下實現了穩健增長。在近300家機構基金投資者的支持下,太盟投資的資產管理規模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約六倍。
房地產行業投資總回報率25%,僅次于私市股權,也是太盟投資曾經資產管理規模第二的板塊。
太盟集團在亞太地區的地產投資有過很多經典案例,其中大阪環球影城是知名度最高的項目之一。2011年后,日本大阪環球影城因旅游業蕭條陷入危機。太盟投資2013年底宣布入股,以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億元)支持影城的正常運營,2015年,大阪環球影城客流量漲幅達18%,安然度過經濟危機。
此外,中國也是他們長期關注的市場之一。同樣是2013年,太盟投資收購上海悅達889廣場項目65%股權,兩年后又聯手萬科、鐵獅門收購了瑞安房地產旗下的上海企業天地三期。
2021年萬達商管IPO前夕,太盟投資聯合騰訊、阿里合計投資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3億元)。
成立至今的種種動態,都能看出太盟投資對于地產的熱情,但從回報來看,房地產行業的資產管理規模增長并不突出。
圖片來源:太盟投資《招股書》
2011-2021年的11年間,太盟股份資產管理規模由80億美元增長到470億美元,不動產的資產管理規模組合占比卻由2011年的34%波動下降至2021年的19%。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目前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和疫情影響,以及中國內地市場的長期調控讓地產業務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以往的成長性和投資價值,自然也就引發了投資的跨領域轉移,反映在私募基金PAG太盟投資的資產配置結構與布局領域構成中,地產資管規模占比的下降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2019年《財富》的采訪中,單偉建表示十分看好中國市場,他最中意的投資領域是消費品和服務,他認為這些領域代表了中國的未來,而不是曾經推動中國崛起的重工業領域。
2021年奈雪的茶上市前,完成了C輪1億多美元(約合人民幣6億元)的融資,領投方正是太盟投資。
2020年單偉建曾對《證券市場紅周刊》表示:“中國經濟的后勁還取決于中國消費市場的恢復和增長。個人消費(不振)一直是中國經濟的軟肋,全球消費占全球GDP的比重大約是62%,美國是68%,而中國不足39%,這對經濟增長的帶動還不夠強。但從另一方面看,中國消費市場的潛力比任何國家都要大。”
從戈壁灘走出的“中國私募之王”
2019年,《財富》雜志稱單偉建為“中國私募之王”,并表示:“單偉建的觀點之所以很有價值,因為他可以從三種對立的角度看待中國經濟,很少有專家能做到。”
而單偉建內在的對立角度,或許與他的成長軌跡有關,可以說,單偉建人生的每一步,都恰好踩在了時代的節點上。
圖片來源:單偉建微博頭像
1953年,單偉建在北京出生,父親是一名海關官員,母親從事文秘工作。雖然父母工作體面,但動蕩年代,單偉建和所有人一樣,面臨著饑餓、貧窮。
單偉建沒有接受過初高中教育,小學畢業三年后便到內蒙古的戈壁灘開墾荒地,成為一名種植小麥和玉米的農民,一干就是6年。
幸運的是,來到戈壁灘之前,單偉建在朋友的幫助下成功組裝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能夠接收國際新聞,這成為他與外界連接的重要裝備,他還通過收音機自學英文。
單偉建曾在其著述《走出戈壁》中表示:“我在任何時候都做好準備。如果命運不舛,不給我機會,那無怨無悔。但如果機會來了,可我沒有準備好,那就是我的過錯。所以我永不言棄。這就是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對自己的堅持。”
1975年,單偉建等到了自己的機會,只有小學學歷的他,通過自學,拿到了北京對外貿易學院 (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入學名額,終于走出戈壁。
而后,單建偉開啟了學霸的生涯。1979年,單偉建赴美留學。博士畢業后,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當了六年的助理教授,這所學校現在是中國人最鐘愛的美國商學院品牌之一,培養了國內一大批包括投資人在內的商業精英。
1993年,單偉建辭去教職,出任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成為一位常駐香港的投行家。5年后,單偉建又加入了TPG投資集團,自此開始了亞太區私募股權投資生涯,并主導了韓國第一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的收購。
2010年,單偉建離開TPG加入太盟投資,以創始人、董事長的身份創立太盟私募股權投資版圖,開啟了現在三大業務聯合發展的時代。
如今,執掌太盟投資12年后,單偉建又把太盟投資帶到了港交所的門口。
值得一提的是,太盟投資遞交IPO《招股書》的3天前,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委任單偉建為公司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會員,于2022年3月31日生效。
自己公司上市在即的同時,又履新阿里高管,即將69歲的單偉建似乎沒有退休的打算,并且不斷做新的人生嘗試。
單偉建曾說:“人生總要試試,不是盲目的試,而是要積累經驗和知識,使自己的判斷和決策能有扎實的基礎。”如今帶著3千億資產規模的太盟投資奔赴港股,單偉建似乎已經做好了準備。你了解私募股權投資嗎?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