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紹志
3月28日,中信證券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765.24億元,同比增長40.71%;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31億元,同比增長55.01%。
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最后一年,這一年中信證券資管業務發展如何?
業績發布會上,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稱,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圍繞“立足機構、做大零售”的發展戰略,過去這些年大力發展了社保、基本養老、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養老業務,積極推動主動管理業務轉型,推進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不斷豐富“固收+”及權益等多資產模式,同時積極布局和發展跨境產品。
據中信證券財務負責人史本介紹,公司2021年完成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產品數量16只,產品市值共457億元,位于市場第一,有接近3000億元可投權益資管規模。
報告顯示,截至報告期末,中信證券資產管理規模合計16257.35億元,同比增長18.98%,包括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單一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分別為6604.85 億元、9652.50億元。資管新規下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不包括養老業務、公募大集合產品以及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份額約15.87%,排名行業第一。

資管規模增長,管理費收入也同步增長。2021年券商資管業務實現管理費收入34.25億元,同比增長42.24%。其中,集合資管計劃是賺取管理費的最主要渠道,共18億元,同比增長46.52%。
展望2022年,中信證券表示,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將持續堅持“立足機構、做大零售”的客戶開發戰略,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機制,持續提升客戶開發能力和綜合金融服務水平。注重主動管理、長期限凈值型、“固收+”及權益等多資產模式。著力推進投研團隊專業化建設和精細化管理。持續做大做強養老業務,夯實機構業務領先地位,圍繞客戶需求創新業務模式,持續大力發展定制 FOF 等業務,進一步做大零售客群,注重互聯網渠道客戶引流。注重協同及境外業務布局,做好資管子公司設立籌備工作。持續推進資產管理業務數字化建設,確保資管新一代業務平臺按計劃完成。
事實上,在券商們紛紛成立資管子公司的潮流之下,2021年2月,中信證券也宣布,公司將出資不超過30 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暫定名),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以及監管機構核準的其他業務。
待資管子公司成立后,將由其承繼中信證券的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公募牌照還需等待放寬“一參一控”限制的政策正式出臺。
楊明輝也表示:“新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與原有的資產管理業務相比,主要變化是監管相關政策落地后,我們將積極申請公募基金管理資格,這對完善養老產品體系、大集合產品未來的發展,甚至于設立第三支柱產品都是非常有利的。”
與此同時,中信證券還披露了持股62.2%的公募基金公司華夏基金的業務數據。
報告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華夏基金本部管理資產規模16616.07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10383.75億元 ;機構及國際業務資產管理規模人民幣6232.32億元。
業績方面,華夏基金總資產162.95億元,凈資產112.87億元 ;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80.15億元,利潤總額32.30億元,凈利潤23.12億元;員工1083人。
至于將成立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和華夏基金的定位差別,楊明輝說:“他們的發展態勢各具特色。華夏基金目前服務個人客戶超1.5億戶,在零售業務方面非常有優勢。中信證券資管主要是機構客戶和高凈值客戶,目前超50萬戶,在機構業務及高凈值方面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