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時隔四個多月,美國重提對亞洲光伏公司進行反規避調查。
據路透社等外媒報道,3月28日,美國商務部將對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柬埔寨四國的太陽能產品發起反規避關稅的調查,并將在150天內發布初步裁定。
今年2月,加利福尼亞州光伏組件企業Auxin Solar提交請愿書。該調查是對該請愿書的回應。
Auxin請愿書中提到多個中國公司,包括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股份(601012.SH)、阿特斯太陽能(CSIQ.US)、天合光能(688599.SH)等。
據索比光伏網報道,這些公司主要供應美國公用事業規模市場。預計2022年該市場需要約15GW組件。如果得不到來自東南亞的“價格合理”的組件,美國許多公用事業規模的項目將無法盈利,美國組件公司也無法滿足本國的全部需求。
據界面新聞了解,除上述企業外,目前在東南亞地區投資設廠的企業還包括協鑫集成(002506.SZ)、中利騰飛、正泰太陽能等。
隆基股份回應據銀柿財經報稱,有產品從越南、馬來西亞銷往美國,在關注美國商務部此次調查。對于影響以及后續結果,內部正在評估中。
一家在東南亞地區設廠的光伏企業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其當地產能正在擴建中,政策端變化較多,目前無法確定未來是否存在影響。
界面新聞記者致電天合光能證券事務部門,對方回應可能會有影響,暫無更多消息可透露。
協鑫集成對界面新聞回應稱,上述美國調查對其沒有影響。該公司在越南的600 MW海外太陽能電池項目,并非自建工廠。
2012年10月,美國商務部對進口中國光伏產品作出反傾銷、反補貼終裁,征收14.78%-15.97%的反補貼稅,以及18.32%-249.96%的反傾銷稅。
硅業分會專家委副主任呂錦標對界面新聞表示,當時高稅率之下,中國光伏組件企業只能尋求到東南亞設廠。
“五年期滿后再次延長五年。2018年在此基礎上,還疊加了201關稅。”呂錦標稱。
2018年,特朗普政府通過“201條款”,對進口光伏產品征收30%關稅,為期四年,每年降低5%,原預計到2021年降至15%。
2020年,特朗普政府又將2021年對進口太陽能面板的關稅,從原計劃的15%提高到18%。
去年11月16日,美國國際貿易法院(CIT)正式宣布恢復201關稅豁免權,并下調201關稅稅率至15%。
呂錦標指出,東南亞產組件出口美國,也受到201關稅影響,但如果是雙玻組件,則可免去15%的稅。
“因為美國也有部分雙玻組件基地設在東南亞。”呂錦標稱。
2021年6月,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實行“暫扣令”,即使是東南亞產品也需海關查驗,僅有的雙玻組件出口受阻。
2021年11月,美國商務部確定,亞洲公司并沒有“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售太陽能電池,拒絕了對亞洲光伏制造商進行調查的請求。
呂錦標表示,此次美國商務部受理針對中國光伏在東南亞產組件的反規避調查,是在以上貿易壁壘措施的加碼。
國金證券電新研究團隊對此評論稱,預計短期內將對美國進口東南亞產光伏組件的節奏有一定擾動。
國金證券電新研究團隊認為,根據美國法律,如果調查的最終裁定指向新的關稅設立,則征收可具有追溯性,可從立案開始。預計短期內組件生產商和美國進口商、電站投資商都將重新評估事件影響,或需要根據對形勢的判斷重新談判合同條款。
3月2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就此事表示,美方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將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造成干擾和破壞,最后只會反噬自己,損害自身利益。
汪文斌稱,將敦促美方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