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澎湃新聞 陳逸欣 楊育杰
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無法出示核酸登記碼怎么辦?近日,上海嘉定區城運中心開發了一套智能程序“疫碼通”,6秒就能生成一個登記碼,解決老人核酸篩查亮碼難題。

“阿姨,你住在幾號幾零幾?”4月4日上午,在嘉定塔城路800弄、850弄小區核酸篩查的隊伍中,一份社區老人花名冊和數百張紙質登記碼惹人關注。工作人員詢問老人住址、核對信息后,不到1分鐘,通過序號找到一張小紙片,上面的登記碼清晰可見。

“以前排隊,要麻煩工作人員用手機幫我登記,這次過來已經弄好了,特別快!”居民薛阿姨贊道。
該小區一共有2200多名居民,其中有500多名是老年人。在如何提高掃碼效率方面,居委會動足了腦筋。就在前兩天,居委會提前將社區老年人的身份信息制作成表格,上報至街鎮城運中心。4月4日當天,居委會收到了由嘉定區城運中心批量生成的424張老年人電子登記碼。社區志愿者將登記碼打印出來,并按照樓棟排好序號,現場一一分發給老人。
嘉定鎮街道侯黃橋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沈茜透露,以前給一位老人登記掃碼,快的話要3分鐘。遇到老人說話含糊不清的,可能要5分鐘以上。現在來一個發一個,基本不用排隊,效率提高許多。
而這一張張紙質登記碼,離不開“疫碼通”智能程序的助力。在嘉定區城運中心指揮大廳的電腦上,點擊“運行”,機器就能自動批量生成電子登記碼,平均一個碼只需要6秒鐘。
“在前期篩查工作中,我們發現許多老年人沒有智能手機或不會使用,導致無法出示核酸篩查登記碼。”嘉定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指揮中心主任丁世強告訴記者,雖然不少社區曾采取工作人員幫老年人登記再打印的辦法,但“排隊久、效率低”仍然是繞不開的難題。
能不能用機器生成取代人工錄入?嘉定區城運中心技術團隊著手開發了智能程序,“疫碼通”就這樣誕生了。經過不斷升級優化,起初生成一個碼需要20多秒,升級后越來越快,現在只需6秒,一臺電腦可以同時為5人生成。
“前期把這些登記碼生成好以后,打包發給村居,從而減少村居工作人員的負擔,同時減少大家現場排隊等候的時間。”丁世強表示,目前已協助嘉定鎮街道、新成路街道、南翔鎮、華亭鎮、外岡鎮、徐行鎮、嘉定工業區、菊園新區8個街鎮39個老年人居住較多的村居,共1萬5千余名60歲以上老人自動生成核酸登記碼。

丁世強介紹,下一步,還將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進一步深化嘉定區“一網統管”平臺,積極探索新技術、新場景,更好地賦能疫情防控工作。
來源:澎湃新聞